第三章 勤奋工作 不断积累财富(6)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刘永行常常在企业内部的各种会议上讲:“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是盈利,那么怎么去赚钱?个体户、任何企业都希望赚钱,市场经济下产品好不好销取决于谁?是消费者,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消费者买东西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同样的东西,价格要便宜;同样的价钱,质量要好。‘付出少一点,得到多一点’这是人的本性,也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动力。”刘永行认为,企业想赚钱,如果也想“付出少一点,得到多一点”,这就是跟消费者争利,消费者就会不买他的产品。然而作为强势的企业,就会有一种强势思维,“付出多一点,贡献多一点”,顺应消费者的需求,要成为大众价值的提供者,而不是跟消费者争利。
他努力用一种强势文化来武装员工的头脑,让他们努力改进工作,遇到困难,想办法去克服它,而不是绕过它。“我们不断去创造,我们的质量就会提高,我们就会不断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的企业就会发展,就会盈利。”
这样的文化不但在东方希望内部传播,也在向他们的消费者、客户传播,让客户也接受这样的文化,多付出一点,多贡献一点。于是,他们的企业、他们的客户,也就更多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对创业者来说,更需要保持这一美德,诚信做人,诚信立业。诚信是企业创立之初的奠基石,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守“诚信”,或许可“赢一时之利”,但一定会“失长久之利”。因此,对创业者而言,从开始创业的那一瞬间起,就应把诚信作为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并且应做到如影相随。
诚信做人,踏实做事,才能成就辉煌!
一切从小做起
走街串巷,走南闯北,哪里有活干,就在哪里落脚。
生意无大小只有好坏!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多的财富也是从一分钱算起,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纵观富豪的成功经历,他们大多数是从小做起,从打工做起,在工作中学习,在小事中探讨,一步步地走好创业的每一步。
刘永行当是中国传统版本不折不扣的创业英雄。和那些动辄拿着洋洋洒洒创业计划书的人不同,这位从四川川中小县城走出来的中国富豪喜欢从小事做起。他的创业经历,跟我们身边每一个苦苦挣扎的创业者何其相似:
刘永行开始爱好无线电时,还是个初中生,后来下乡,只要一有闲余时间,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自学无线电维修。
32岁那年,刘永行还在读书。春节要来了,家里只有两元多钱。可4岁的儿子说:“爸爸、妈妈,我要吃肉。”
刘永行夫妇觉得对不起孩子,就用这两元多钱到市场上买了一只大鹅,因为鹅比较便宜。但后来,这只鹅丢了,儿子还吵着要吃肉。
这个时候,刘永行想,能不能凭自己的能力创造一点财富?于是,他用了10天时间,去搞无线电修理。结果还好,挣了300多元钱,总算把后来的半学期度过了。
后来在创业过程中,他亲自品尝猪饲料的行为感动了他身边所有的人。在他的创业过程中,这是一种职业习惯。他常说:“既然我们要对产品负责,就要了解产品。所以有了新原料,我都要亲自尝一尝,看看是什么口味”。
刚创业时,他4点钟就起床,打扫卫生,蹲在地上,观察小鸡,做记录。常常一蹲就是两个小时,呆在棚子前一动也不动。
他自己特别喜欢通过一件小事来观察一个人,因为他认为,只有那些从小事做起、不断通过实践锻炼能力者才有可能成功。
刘永行说,今天的创业者,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并学会把远大的目标分解、简化成具体的一件件事情。因为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去克服,比一下子面对一大堆困难要好得多。
也正是刘永行的从小事做起、踏实勤奋的精神,为他后来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创业者千万不要有暴富的心态,那根本就不现实,受原始资本限制,想要做生意的人完全可以拿几千块、几百块从小做起,甚至从摆地摊创业开始,慢慢地积累资本。别以为这是在浪费自己的时光,这可以帮助你积累做生意的经验。等你积累到一定资本了,就可以选择一些稍大点的生意做。谁能知道擦鞋、卖枕头等看似非常小的生意创业,以后就不会变成百万富翁呢,谁说他日后创业的成功不是从小生意做起的呢?其实做小生意就是在创业,有心创业和为创业做准备的人要转变观念,从小做起,从零做起,希望总是有的!
长盛不衰的实干精神
一个人只靠机遇,一样不会有大的成功,惟有坚持实干者,才会有牢靠的立足根基。
一个人不能把握机遇就不会有大的作为,但一个人只靠机遇,一样不会有大的成功,惟有实干者,才会有牢靠的立足根基。
1945年出生于普通农家的鲁冠球,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工人,以此改变自己的命运。初中毕业辍学后,他便创办了一家米面加工厂,因被有关人士指斥为办地下黑工厂而遭关闭,机器被廉价拍卖,他只好出卖刚过世的祖父遗下的三间旧房,得以还清向亲友借贷的3000元欠款。
虽然,这次创业几乎使他倾家荡产,但却使他在当地有了名声。鲁冠球当过铁匠,对农业机械有狂热的爱好。1969年,鲁冠球受宁围公社领导邀请,出掌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开始他的第二次创业。鲁冠球的第二次创业长达10年(从1969年到1979年),靠作坊式生产,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他的这种“多角经营”,在一无足够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为他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