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三章 勤奋工作 不断积累财富(8)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陶新康当初仅靠木匠手艺度日,他走村串镇挨家挨户地询问是否有人要打成套家具、油漆家具,或者是修旧家具,并向客户保证自己打出的家具式样新潮,经久耐用,可以延续几代。生意接到后,当时只能称得上是工头的陶新康就得安排人手、测算工时、计划用料、估算工钱。然而最终到手的血汗钞票却只是薄薄的几张。好多次陶新康躺在床上不想动弹,伸手看那满掌的老茧,感叹岁月的艰难。
就这样,苦苦承受着生活的煎熬,年轻的陶新康在开始积累。积累最原始最简单的管理人的经验,积累自己的意志力,当然也靠自己的手艺积累资金。当资金积累到1万元时,他就想让自己心底最初的意念付诸现实。
1986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扑面而来。时年33岁的陶新康感到:一个可以大写自我的时代来临了。考虑到东北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区域,木材资源丰富,又是计划经济“冰封”最深的地区,“市场资源”充沛,于是他暂别上海,一头扎进东北的莽莽原始森林。
一个人单枪匹马到异地他乡闯天下,这实在需要惊人的胆魄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里冰天雪地,狂风怒吼,野兽出没,最冷时的气温可达摄氏零下40多度。
1988年,陶新康作出大胆决定,承包东北8个林业局。8个林业局各自分散在辽阔的林海雪原之间,如同8枚棋子遥遥相望,挪动每一枚棋子,都要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
然而要使这8枚棋子走得活、走得合理、走出效益,陶新康别无选择,只有三个字“拼命干”。 陶新康制定工资、资金标准,确立工时、定额、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必要的福利和待遇,桩桩件件安排得妥妥帖帖,使一大帮还不知“市场”为何物的东北汉子不得不对这精明强干的外乡人心悦诚服。
1988年初冬,大雪封山前,一个东北汉子告诉他,260公里外秃帽儿山区有5000立方米东北松积压,林区为了让职工年底发工资,可以过年吃上饺子,愿意以超低价出让。听到这消息,陶新康二话没说,从箱底(那年头东北还没有信用卡、汇票的概念)取出一大包钱,雇了一辆北京吉普车进山。那司机愣了,说:“进山,莫不是要大山里去过年?这条泥路大雪只要下三天,啥车都不能跑了。”
陶新康决心已下。在大山深处,一笔买卖成交了,但是,大雪已经封了山路,5000立方米木材运不出去,陶新康与林场商量了以后决定,由林场联系兄弟单位,货从邻近铁路线的兄弟单位提,运费差价由陶新康支付,但是,陶新康如何下山呢?北京吉普被冻在了大山里。憨厚的东北人说:“在咱这里喝喝酒等过年吧!”
但是,陶新康背了一大袋食品,一步一步地向山下走去。这260公里足足走了9天。
在苦苦承受磨练的同时,陶新康进行了第二次积累,积累丰富的林木知识、管理生产的经验和比前一次更丰厚的资金。陶新康的苦干精神,让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陶新康说:“从小到大,勤奋与吃苦实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只要能把事情做成,没有什么苦是吃不了的。”
邓小平一直强调要实事求是,这话听着简单,真要百分之百地做到并不容易。因为总是会有方方面面的阻力,如果头脑不清晰,态度不坚定,很可能会不知不觉地让步。做企业讲的还是实践,真正有用的经营思路,肯定要从实践中总结出来。
要吃苦中苦
艰辛付出,终于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神话。
创业的路上,充满艰辛、坎坷。不畏挫折的人才是强者,陈丽华在创业过程中哪怕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勇往直前。
陈丽华是正黄旗世家出身,那拉氏的后裔。在紫檀家具的包围中,她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一经历,或许再加上满族人的基因,对她的影响是惊人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她的奶奶和妈妈烧掉了族谱,将家里的紫檀家具上交了一部分,拆掉一部分,其余的则埋在了猪圈旁边的土里。打倒四人帮后,年景渐渐踏实了,已长大成人的陈丽华才把地里埋的东西挖了出来,她惊奇地发现,这些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坏,于是又擦又晾,又找木工。先是修老的家具,后来又到处找料或是买点旧的,大改小旧翻新。今天的“中国紫檀之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当时的第一步。
后来她到香港发展,成立了富丽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并且事业大进。一天夜里3点钟,陈丽华把儿子女儿都叫了起来,说:“我脑子里有些想法,咱们现在就开个会。姥姥留下来的东西,咱们都修起来了,文化大革命中糟踏了那么多,想起这些我心里就不舒服。我就感觉民族的东西不能丢。我们尽一点义务留给我们的后辈,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了不起的。”
她接着对儿女说:“我想把资金投到做紫檀家具上,你们有意见没有?”孩子说:“我们都听您的。您喜欢您就花吧,我们有机会再做别的生意挣。”就这样,陈丽华重新回到了北京,因为只有这里的皇城仍然飘逸着紫檀的幽香。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