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四章 善于经营 快速增加财富(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一条,事物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社会经济也难免有高峰和谷底的运行周期。一个潮流来了,搅起无数的泥沙和泡沫,看上去热闹,而实际上鱼龙混杂,风险极大。
事物都有一个孕育和发展的阶段,否极泰来,盛极而衰。上升的初期是最具潜力的,但却不为常人所认识,等到了鼎盛,到处沸沸扬扬的时候,形势也就该急转直下了。追赶潮流的人,往往是追到了这样的节骨眼上,等你好不容易站上浪尖,却是泡沫破裂一场空。
周泽荣和广东大多数侨商一样,他的创业历程也沿袭着早年惯常的模式,即先从内地到香港,继而再赴澳大利亚发展,凭借着对各种商机的把握,在澳洲与中国内地之间做起各项贸易往来,由此打下了原始的财富基础。然而,他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不顺势而行事。
1988年,周泽荣返回内地开始做房地产。当别人看到危机的时候,周泽荣往往看到的是机遇。周泽荣投入重金建造了那时广东省最豪华的“广东外商活动中心”,有人评价“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周的大胆无疑“为广东凝聚了一批在海外拥有雄厚实力的商家,搭起一座广东与海外商界的桥梁”。周泽荣至今仍为当初的决策感到满意,“我觉得我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周泽荣曾给出的自我评价是“在经济调整期内反周期运作,抓住了人们不敢抓的机遇,取得了突破”。
侨鑫还有一次震动业界的冒险举动,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实行宏观调控、房地产处于市场低潮时,1989年,当大批外资撤出大陆时,逆水行舟,掷出10亿元巨资建造广州国际贸易中心,然后随着广州天河的崛起,加上与之毗邻的中信广场和市长大厦,这三大广州天河高级写字楼已经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群。而侨鑫集团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单就国际贸易中心与外商活动中心,这两处物业的价值应该就已超出20亿元。
1995年,又当房地产陷入低潮时,侨鑫投资16亿元、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汇侨新城,创下了广州市1996年、1997年、1998年连续三年销量第一、入户人数第一等多项纪录。
楼市低迷上马汇景新城也是周泽荣另辟蹊径的一个典型案例。
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占地1300多亩的汇景新城是侨鑫集团在广州最新投资的地产项目。正是这个项目,为广州赢得了亚太村最佳人居奖,也改变了全国地产界对广州地产缺精品的看法。
汇景新城上马之际,适逢广州地产市场由旺转淡,楼难卖一时成为开发商的口头禅,一批地产商也开始北上寻找新的商机,人们对侨鑫集团投巨资开发汇景新城能否成功产生了怀疑。周泽荣认为,楼难卖是因为缺乏高素质的楼盘,广州人对居住的要求已由过去的栖身之所转变为舒适享受。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他对汇景新城的设计提出要求:要以体现人的本质需求,创造先进的居住与生活潮流,使之既能超越现在,又能满足未来需求,建设成能代表广州国际化城市水平的高级住宅区。
侨鑫斥资1000万元,面向全球征集汇景新城总体规划方案,最终采用了美国一流设计公司SASAKI的方案,打造了一座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新式家园,被誉为“具有跨世纪创意与充分超前意识的人工生态园林居住区典范”。汇景新城还建设了智能化、信息管理和家庭智能化三大系统,在2001年获评为全国唯一一家智能化最高等级———三星级示范小区。
2002年,汇景新城开盘当天即受到广州市民热情追捧,并以3.2亿元的成交额表明: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
从周泽荣的投资,我们不难看出,创业过程中如果追赶潮流,头碗汤已经被别人喝了,后面的难免兑水,你就是能够挤进去抢得一碗,营养成份也大打折扣,很难养得你肥头大耳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尽管浪头在不停地涌,但每一浪都会淘汰一大批人,下一个浪潮就该由新人主宰了。而这些新人,正是那些先潮流甚至是逆潮流而动者。
独特定位
“市场在全世界,生产能力在中国”,既是选择产业的标准,也是追求的目标。
定位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定位直接影响产品、品牌或业务模式的运作方式,因此,无论是产品定位、品牌定位、企业经营模式定位,都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战略的起点和终点。
定位是一种战略选择,而不是文字游戏。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定位,必须有一系列配套措施来辅助,否则定位就成了空中楼阁。
对于鲁冠球而言,在创业初期,企业的总体定位是不太明确的,还是用“生存型多元化产品战略”来概括当时他的企业的总体定位是比较合适的。为了生存,除了万向节之外,他还拾遗补缺,生产过犁刀、铁耙、船钉、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正是这种“生存型多元化”,使他当时在一无足够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凭精神、凭体力、凭苦干,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状况,赚了一点钱,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得以生存,并呈滚雪球之势慢慢发展壮大。七十年代,他的企业以此在动荡年代里稳住了脚跟。
但“生存型多元化”产业定位在分散企业风险的同时,也肢解了企业仅有的一点资金和技术力量。为了长远发展,1979年,鲁冠球进行产品或产业战略调整,把70多万元年产值的“多元化”产品调整掉,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这时的鲁冠球,其实已在顺其自然地或理性地给他的企业确立了“母战略”——即“产品或产业专业化发展”的总体战略。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