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坚持到底和谨慎原则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高海拔营地:坚持到底和谨慎原则
在直升飞机出现在视野里之前的很长时间里,我们就听到了轰隆隆的声音。救援来了。两天前,两名英国登山者从19 500英尺处坠落,严重受伤。可是由于天气恶劣,他们不能被送下山,而且其他的救援努力也被迫中断。当直升飞机带着他们从山上拔地而起时,我们不禁想到去年布莱恩·欧克尼克所带领探险队的命运。在19 000英尺处,探险队被暴风雪围困,迷失了方向,不得不钻入雪洞中过夜。虽然每一个队员都幸存了下来,可是暴风雪肆虐后,队员们冻僵的手指、脚趾也成了高山的战利品。现在轮到我们了。虽然顶峰离我们的垂直高度只有3 000英尺,近得让我们怦然心动,可是这次飞机救援提醒我们,在这个海拔高度局势会多么迅速地急转直下。
在为登顶作准备时,我们的指导原则非常明确:决不可忽视返回营地的时间。1996年,罗布·豪率领的登山队在攀登珠穆朗玛峰时遭遇不幸。这一事件更加证明了犯这方面的错误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在登顶那一天,豪给登山队规定的最晚下山时间是下午两点,到时不论距离顶峰有多近,所有的登山队员都必须开始下山,回到高海拔营地。可是,豪受到竞争对手——向导斯科特·菲舍尔的刺激,再加上他的客户想要孤注一掷登上顶峰,于是他打破了自己的规定,引导道格·哈森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到下午4点之后,他们才开始下山,那时两人已经精疲力竭,所带的氧气也用完了。持续不断的暴风雪葬送了他们的生命。豪和哈森最终死在了雪山上。
谨慎原则和坚持到底之间的平衡就像是攀登所使用的绳索一样重要。在高海拔的“死亡地带”,生与死常在一线之间,容不得丝毫的错误。疲劳、失足、突起的暴风雪或者不过关的保护措施都可能使逞一时之勇的行为快速演变为悲剧的前奏。世界上很少有地方像雪山一样,既有可能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又不大容易让人作出理智的决定。供氧不足使人无法清晰地思考问题,同时每向前攀登一步都使顶峰更加诱人。登山活动告诉我们,条件允许时身体的既有极限是可以被超越的,然而我们也要尊重大自然的力量。如果人能够控制主动权的话,风险是可以驾驭的。然而在面对变化无常的自然界时,人很难完全控制主动权。
管理或者投资于遇到困难的项目时,决定何时坚持、何时放弃是最令人头痛的挑战之一。永不言败的态度对于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对于风险投资者来说,快速失败的投资企业不会让他们破产,半死不活的投资企业却会消耗掉大量的资本和管理资源。教授告诉投资者要忽略沉没成本,比如前期投资、花费的时间和资源等等。然而最初的承诺会对今后的承诺产生影响(毕竟声誉受到了威胁)。所以,沉没成本从来没有真正地消失。这种倾向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投资者顽固持有那些股价不断下跌的股票;为什么获得种子资金的公司要比卷土重来的公司成功的可能性要高;为什么进行第三轮投资后仍然需要风险注资的公司,每对其进行一次投资,其成功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一次。在每一种情况下,尽管坚持到底的偏见阻碍了我们及时接受市场信号,但是如果能更多地了解企业的业绩,更好地理解市场动态,那么决策过程一定会得到改善。
对于登山者来说,他们有着明确的指导方针,诸如返回时间的原则,这一原则将决定是向顶峰发起冲击,还是返回营地。对于管理者和投资者也是一样,他们同样依靠从一开始就建立的指导方针。一家企业在年初制定的年度预测、预算、重要产品交货时间、预期消费品销量以及竞争性业绩目标,这些都可以作为企业的早期预警系统,使企业能够据此作出及时的调整。当局势恶化时,企业的这些能力还能帮助投资者决定什么时候坚持,什么时候放弃。然而,豪和哈森不幸遇难的例子还告诉我们,在分析所作出的承诺时,仅有明确的目标还不足以作出合理的决定。相反,我们还需要明确的角色分配,这样才能在坚持到底和谨慎原则之间形成合适的平衡。当一家企业不断前进时,后续投资中新加入的投资者以及外部顾问不仅可以确保发展过程中的客观性,同时还能解放企业的管理层,使他们集中精力关注坚持到底的任务。
第二天早晨,我们醒得很早,发现暴风雪已经停了。我们煮化雪水做成热饮和麦片粥,只要身体允许,我们就尽可能地多吃,吃饱。因为即使一切都顺利的话,我们也只能在16个小时后再次返回营地时,才能吃下一顿饭。我们感觉很强壮,对高山环境也适应得很好。现在惟一的变量就是天气了。出发时,我们不时急切地观察着山谷中低旋的云团,心里清楚在这一海拔高度,暴风雪会很快地向我们袭来。云团看起来还不错,可是云团漂浮的状态给人的感觉是好像警钟随时都会敲响。把天气状况放一边,我们大步向前,并且下定决心除了暴风雪以外,什么都不能阻止我们登顶。
峰顶的景色:保持宽广的视野
嗨!嗨!今天顶峰是我们的了。头顶是一碧万里的晴空。当我们登上顶部的岩壁,横越最后一个山脊到达麦金利顶峰时,早晨的寒冷已经消去,气温大约在0华氏度左右,风和日丽,温暖宜人。我们在北美第一高峰滞留了近一个小时,欣赏着几百华里一览无遗的美景。在早先攀登时,福克拉山和亨特山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而现在,它们在麦金利的半山腰处若隐若现。从这个角度来看,人们就会获得一种假象,觉得穿越参差不齐、错综复杂、地势较低的Kichatnas山相当简单。在几百英里以外的地平线上矗立着雄伟的兰格耳山和丘格矶山。站在峰顶,阿拉斯加的广袤大地好似伸手可及。
巴利·里奇蒙德是达特茅斯大学系统动力学的教授,也是高性能系统的创始人,他十分推崇在解决问题时使用“10 000米思维”。里奇蒙德认为,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时空有深度,而广度不够。一种更加宽广、更为全面的视野将会帮助他们解读未来的变化如何对公司产生影响,新的公司计划如何改变市场动态。
通用电气提出的“无边界”计划,就是这种高屋建瓴思维的一种具体应用。在过去15年中,通用电气一直强调公司的每一项业务必须成为市场的第一或第二,于是它开展了一场“理念变革”。杰克·韦尔奇认为,公司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由于部门领导者对市场的定义过于狭窄,因此公司错过了更大的机会。他要求对现有市场进行重新定义,使每一项业务的市场份额不超过10%。于是,通用电气在扩张市场的同时,也实现了拓展思维的重大突破。新的市场定义提供了充足的成长空间。在此后的5年之中,通用电气的原有资产迸发出新的活力,营业额增长率翻了一番,从1995年的700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0年的1 300亿美元。
不幸的是,众多企业并不能像通用电气那样推行“无边界”计划。处于发展早期的企业由于资源有限,必须逐步扩展视野。登山就与此类似。随着登山者的位置不断升高,他的视野也不断开阔。登上山脊可以使我们以全新的、更为宽广的视野观察周围的高峰。登上峰顶使得抵达山系之中另外一座高峰的路线成为可能。登山者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沿着山脊从一个高峰爬向另一个高峰。在商业中,高峰思维意味着企业在初期必须关注第一目标市场,尔后不断扩大业务范围,进入相关市场。
1994年,Siebel Systems公司开始提供销售人员自动化软件(SFA)。对SFA软件的高度重视缩短了销售周期,简化了执行要求。1998年,Siebel的销售额增至4.1亿美元,并且赢得了SFA软件的市场,击败了Clarify、Vantive、Aurum和Scopus等众多竞争对手。1999年,Siebel把市场的定义扩展到客户关系管理(CRM),并且开始销售企业销售和营销应用软件。软件产品和市场定义的扩展使Siebel销售额翻了两番,到2002年已经高达16亿美元。
管理层必须运用其判断力,决定在什么时候、多大程度上扩展其业务范围。对于登山者来说,顶峰的位置和到达下一个高峰的路线通常是非常明确的,可是企业家们就缺少这样明确的目标。扩展业务范围也许可以帮助你获得有利的位置,但是扩张太快使你面临两条战线同时作战的风险。驾驭这一矛盾既需要宽广的视角,又必须深入了解所在领域。一个人未必非要爬到10 000米的高峰才会发现这个道理。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就从阅读希腊文学作品中获得了很多真知灼见。不论启迪的来源在哪里,所有的领导者都需要改变场景,以获得顶峰的美景。
我们从峰顶返回高海拔营地,尽管筋疲力尽,可是异常地兴奋。已经是午夜时分了。我们正吃着晚饭,然后准备休息。此时,夏日的阳光依然照耀着地平线。此后由于暴风雪天气,我们不得不在帐篷中呆了两天。但是已经登顶的满足感打消了我们这两天的焦虑。终于,在登山的第22天,我们离开了高海拔营地,横越马尔德劳冰川,朝着奇境湖的方向下山。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