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合理的职业期望 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职业期望是复杂多样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职业期望都能变成现实。一个人的职业期望能否变成现实,主要看其是否合理。比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也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份既轻松愉快,待遇条件又好,不怎么费劲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的工作。很显然,这种职业期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任何一种职业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需求、自身素质以及其他的社会因素的制约。
由此可见,人们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应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职业期望有一个客观科学的分析,分清哪些是合理的,是能够实现的,应该努力追求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是实现不了的,应该放弃的。这就要求每一位求职者,应以自己的专业所长、个人素质优势以及客观的社会需求为基础,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
自欺欺人的职业期望
每个求职者在就业过程中,都希望获得一份能更多、更好地满足自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工作。但是必须看到,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可能,它要受到自身条件及客观因素的制约。求职者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除了个人素质、专业、社会需求、机遇等条件外,主要是由其本身对择业期望值高低的选择来决定的。所谓择业期望值,是指一个人要获得的职业岗位对其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的满足程度,比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能否受到尊重和器重,能力特长和抱负能否得以施展,等等。所以,当求职者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择业目标之后,如何把握择业期望值,就成为关系到择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如果把握不好,就难免走入择业的误区,这样形成的职业期望也就成为了自欺欺人的职业期望。
有许多求职者在择业时,都会表现出自欺欺人的职业期望,它们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虚荣思想
由于虚荣心作怪,一些求职者在选择职业时,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一心只想找一份让别人羡慕的职业,至于自己能否胜任,是否适合自己,能不能在将来有所发展,都一概不予考虑。
这种虚荣思想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求职者身上,它们通常以一种巨大的潜意识而起作用,使求职者深受其害。因为这种思想往往只能导致两种结果:要么因为择业期望超越现实而无法实现,要么使求职者在工作岗位上因无法施展才干而陷入平庸。
享受思想
优越的待遇和条件往往对求职者最具诱惑力,但它也是最容易诱导求职者迈进择业失败误区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越来越多地与经济收入联系在一起。客观上,求职者希望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种职业期望不能说有什么错误,问题是有部分求职者对一些招聘单位的职业活动特点知之甚少,而对其收入和生活条件期望过高,这就意味着即使他们能如愿以偿得到这份工作,但如何进入职业角色,实现自己的抱负,还是一个未知数。甚至有部分求职者只重金钱,图实惠,只要生活条件好,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和抱负。这种只图一时实惠和享受,不考虑个人发展的思想倾向,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天底下从来就没有白吃的午餐。
安逸思想
害怕辛苦,贪图安逸,也是导致部分求职者择业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许多求职者都希望找到一个稳定的、挑战性不强的工作,然而有几分耕耘,便有几分收获,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安逸的工作存在。即使在环境较好的职业岗位上,安逸和享受的环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良好的条件,都来自于公司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公司良好的经济效益则来自全体员工的勤奋工作和开拓进取,贪图安逸享受显然是行不通的。
正确的择业期望值不是一下子就能确定的,我们应采取“分步达标”和“自我调整”的办法,使其达到最佳状态。所谓“分步达标”,即首先确定一个总的期望值,再将总的期望值分解成几个阶段性目标,然后逐步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所选择的阶段期望值过高,就把它移作下一个阶段的期望目标。所谓自我调整法,就是把职业期望,按其主次分成不同的层次,首先满足主要的需求,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客观条件的变化,依次进行必要的调整,直到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二者相吻合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