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 在校司考明星之路(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第二轮复习我是以法条带动辅导教材的学习。7月中旬以后,开始转换复习方向,从法条出发,对相关的知识点和考点进行把握。教材都是对法条的一个注释,而且考点是基于法条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因此从法条出发,对相关的知识点做精确的把握,对标准化的考试非常重要。比如在浏览民法通则时,在看完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7条法条后,在大脑里回忆一下内容,然后再找到教材中相对应的解释部分,加强记忆。
到了8月复习接近尾声,我大约用了20天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做了一些题。我认为对教材和法条的把握,是实现知识能力的提高,通过试题训练才真正能实现得分能力的提高。在这一段时间中,我是紧扣大纲,在通读书本的基础上,关注历年真题。分析真题的出题思路以帮助自己去考虑哪些会是考试重点,哪些法条是重中之重。仔细发现真题中哪些是常考法条,其命题形式是怎么变换的。仔细比较各年的真题我发现原题的重复率非常高,对于这一部分试题一定要拿到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在分析历年试卷时不要太执著于题目本身,而应多注意命题的思路与方式。
分阶段是最基本的复习技巧。它既是主观上生理的需要,也是客观上环境与条件的必须。科学地分好阶段并依次推进,是司考成功的重要手段。
秦曲:备考前应对自己及对方有个清醒认识,这能使战前准备事倍功半,反之则可能离目标越行越远,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备考前期的以下几个步骤,我个人觉得比较受益:
首先是,向往届过关的“前辈”取经。我比较关注的问题是:备考所需要的时间;比较重要的资料(其中又应分清主次);重点、难点,各科的复习侧重点。至于复习方法,倒是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其次是,对于考试的科目、内容、题型,必须有个大概的了解。
接下来,就要彻底地“剖析”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复习方法,这很关键。
我将3个月的复习时间分成4个阶段:
第一阶段,20天。我快速地将教材和法条的主要内容浏览了一遍,获得整体印象,找到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并尽快调整下面的计划。
第二个阶段,30天。我侧重对最主要科目进行详细复习,其他科目进行一般性浏览。此间抓住一个“细”字。
第三个阶段,20天,我再进行了一遍全面复习,尽量把每个知识点都复习到。注重一个“全”字。
第四个阶段,20天。我对重点进行了强化记忆,结合做题练习查缺补漏。
善谋大局,这是北大人的特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明明白白的司考人”,这是谋战的基础,赢得司考胜利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宏观上走对了的方向。
汤道刚:我正式开始是从8月初,历时1个半月(扣除中间的放松期)。当时,我的规划是:在时间段的分布上分为:(1)理论梳理时期(8月初到9月初),主要是教材学习、法条学习和基本知识练习,当然三者是结合起来分科目巩固的。(2)重点突破时期(9月初到考前1星期),着重对诉讼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理论法学(包括法理学、中国法律史、外国法律史、宪法等)等分值非常集中的学科进行复习。(3)考前准备(考前1星期)。尽管后来没有全面实现自己的时间规划,但是最后完成了70%已经算不错了。我也上过几节我们学校的内部班。复习早期,我感觉听听司法考试培训名师的课,有利于建立起学科知识的框架,增进对司法考试所考查知识的大概了解。
王亮:7月份之前,我用课余时间过了一遍比较薄弱的刑法和诉讼法重点法条,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效果并不理想。7月中旬我开始全面系统复习。首先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一个复习计划,我粗略将复习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7月中旬到8月初,我用了15—20天时间通读了教材并做了一些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浏览了历年真题,这阶段的目标是力求排疑和对司考知识有一系统的把握。因为司考与一般考试有不同,内容繁多涉猎面广,即便是法律科班出身也难免觉得应付不来。第二阶段从8月初—8月下旬,大约20多天。这阶段我有重点地复习了教材,目标是强化记忆,特别是历年考点。此时我将考试重点自己做了个区分,哪些科目或内容是特别重要的,哪些是自己已经熟悉的,哪些是自己还比较薄弱的等,经过区分提高了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司考重点就是历年考题”,这话有一定道理,故我在这一阶段的另一个艰巨任务就是消化历年考题。所谓“消化”不单是看或做题,而是吃透每一题,包括命题思路、考查方向、难点所在,再把相关的知识点相互对比。对比的方法对于复习刑法尤为奏效,分则罪名通过区分和比较很易掌握,单纯看教材远不如此法效果好。第三个阶段是从8月下旬到考前3天。这时候我停止翻阅教材,开始不断做题。司考前三卷均为选择题,答案不是书上的原话,绝大多数需要加上自己的分析、转换,这种考试思维的培养只能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培养。第四阶段就是临考前3天。我用它熟悉考场和重温教材。
赵建蕊:我的司考经历比较简单,2004年第一次考试一举通过。也就是我本科毕业当年就通过了考试,我没有在考研成功的喜悦中彻底放松下来。对这个决定我算过一笔账,我觉得本科时期是一个学习范围比较全面的时期,在本科结束时参加司考是一个趁热打铁好时机,如果再等1年,本科时打的基础就可能冷却一点,要成功恐怕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是7月2日开始着手复习的,时间有限(这也是我不选择辅导班,复习资料较少的原因之一),我粗略制定了复习计划,并按着计划一步步地做起:
首先,我将大部分复习时间放在教材上,而法条的利用率对我来说极低,以至于我现在想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我觉得,首先,法律法规数量很大,全看下来是个很大的工程。其次,法条的规定是很枯燥呆板,看起来是很容易走神的,效果不一定好。还有,也是最重要的,是我认为法律法规不断出现,在同一个问题上(尤其是诉讼法中)经常会有新法条覆盖取代旧法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看到旧法没看到新法,岂不是误导了自己。而教材不同,教材将法条融合进来,放进一个宏观的知识体系之中,更生动,而且教材选择的总是最新的法条,省去了自己在新旧法条中进行甄别的过程。
开始我给自己的阅读量是每天100页左右。这是看第一遍书,我是一字一句地通读,在通读中划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到7月底我就将三本教材复习了一遍。我不是天才,记忆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在第一遍之后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记住了什么,并不如自己预计得那样提高了多少,但我觉得计划不能这样停顿下来,我坚持自己的计划。接着做了一套1998年的真题,结果不是非常差,但刑法部分的试题给我敲响了警钟,我发现自己对刑法的复习并不能应对司考,司考对刑法分则考查的很细,而我并没有注意很多的细节。这就对我以后的复习提出了方向。此后,对刑法我注重了对相近罪名的区分,这是以考题来指导复习。
把1998年试题搞明白后,我开始了第二遍看书,这次我每看完一本书就做1套真题,认真分析自己在真题中的错误,把题目所涉及的问题搞清楚。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除了法律职业道德这一部分没有系统地看以外,其他内容我平均用功并没有偏重。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我是靠做题来熟悉的,在题目中有疑问才再翻开教材看看,因为我觉得这一部分没有什么知识性,而通过5套真题来加强已经足够。到8月底前大概20日左右,我完成了第二遍复习,真题也差不多做完了。第二遍看书当然不再是通读,而是只看已划下来的重点内容,这时我觉得自己饱和了,再也不会有什么提高了,就只能是这个水平了,剩下的时间就用来维持现有水平。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个水平能否使我通过,从那以后到考前,我仍是坚持看教材,偶尔读些法条,一共看了三四遍教材,两个多月中的复习过程就过去了。
她是我见到的最简单、最轻松通过司考的人。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仅选用了教材和真题,没上辅导班,每天100页的阅读量,3—4遍教材复习,就这样轻轻松松创造了奇迹。
袁晴:2003年我本科毕业即跃跃欲试,想考查一下自己的能力。但我最终还是没有报名,因为自己刚换了一个专业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而司法考试需要较多精力的投入。在此也给各位考生提个醒,如果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参加司考,结果一定会让你失望,司考从来不会垂青投机取巧的人。所以我的首要经验就是,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有决心去面对那段枯燥的复习备考时间。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请跟着我的步伐,我会带你走出司考的迷城,通向胜利。我虽然没有参加2003年的司考,但还是给予了较大关注,我买了考试大纲仔细看了一遍,对各个考点有了大致的了解,为下一年应考做了一些铺垫。
2004年,研究生学习的第二个年头,我下定决心报名参加司考。凭原先的法学基础,我只给了自己两个半月的时间准备。我曾经在一个论坛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再难的考试,埋头准备3个月也就足够了。我觉得这句话挺有道理的,因为时间一长,人就会疲倦的,没有了当初的那股冲劲。当然这只适用于我们这些每天有大把时间的在校生,工作了的同志恐怕就要另当别论了,建议提早开始准备。
(1)讨教经验。在复习开始以前,我先看别人的司考经验和教训,向考试通过的同学询问。个人认为这一步非常必要。尽管每个人的方法会有所差异,但是你可以从不同的经验中寻找出共同点,他们成功的关键,毕竟他们的方法是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只要抓住这些共同点予以兼收并蓄,再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改进,那么你的考试就会轻松很多了。取经阶段从2003年司考成绩公布后开始,只要有机会,不管是在网上、电话中、还是当面都会请教。
(2)制定计划。我的复习计划制定于6月底,那个时候大纲已经出版,各种教材也已经纷纷上市,我的期末考试基本结束,我也有了时间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应对司考。结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作好了司考复习计划,准备工作已经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