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0节 在校司考明星之路(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为了巩固前面两阶段的复习成果,我将第一轮复习的5本辅导资料重新开始了翻阅。因为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看起那些名家们给你归纳好的知识点更是得心应手,非常流畅。看到一个知识点脑海中就会勾勒起其他相关的知识,一般都是非常快速地翻书,碰到不十分熟悉的点就会停留一阵。通常一天就可以看完一本书。在连续翻完两遍后,开始对重点法条的强化记忆,也就是所谓的背书了。尤其对那些必考的内容,必须将其牢牢印在脑海里。当然,因为内容实在太多,记完了一遍,也通常忘了一半,这就需自己不断地翻书,不断地记忆,不断地积累。直到确保能记住。
在知识点已经全面的掌握的前提,我就开始了为期7天的强化模拟题的训练。从学校的复印店买来了10套模拟试题。以每天1套的速度,做完了7套题目。并且对了答案,最重要的是将错误的题目都仔仔细细给分析透彻了。模拟考试既能训练实践技巧又能查漏补缺。在复习后期,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过在我做过的7套题中,确实没有发现特别好的题目。难度相当的也不多,不过可以增强信心。这时,我做完7套题前三卷平均分都在320以上。那时就基本确定过关是没问题了,问题只是到底能够超分数线多少?
最后,我用了10天进行冲刺练习,终于迎来了考试那一天。9月18日上午考完了第一卷,感觉不错。中午没有休息。下午考公法卷,满怀信心步入考场,但并没自信地走出考场。因为,行政法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变态的难。几乎没有几个能够完全确定的。吃晚饭时和几个考友随便聊了聊发现大家对第二卷都没底。再一想,自己好歹也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别人也不可能会超过自己多少,也就放下了心。第二天,民法卷题目出得很活,很多看似简单的题目都有陷阱,稍不注意就会中圈套。幸好自己复习的还算好,大部分陷阱都被发现,还算顺利。我做题一般比较快,前三门都有1个半小时的多余,检查了两遍,改了一些题。下午考案例,前5道不难,后3道25分的大题,着实让我考虑了不少时间才动笔。基本上把整个卷面都给写满了。案例题是按点给分的,只要答到了点就给分,因而多答题,给分的几率就会更大。做完检查了一遍,看了一下时间,剩十几分钟,我交卷出场,松了一口气,“我终于过了”,我在心中大喊。
第二天,普法网已将考题传到了网上,我第一时间将题目重新做了一遍,记下了答案。几天后答案公布了,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对了答案。前三卷312分,第四卷随便看了看,总觉得80分没问题。大舒一口气,可以安心了,静等分数公布。
在长达3个月的备考历程中,还有很多小插曲。比如连看了几天书后,自然产生反感,一看到书就心生疲倦。于是就去上网,看碟来或找朋友聚餐来调整。平时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其他事打断复习计划等等。但也有非常积极的一些因素,在学习中,经常与考友们讨论些题目,既调节神经又加深了印象。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班主任为了加强我班同学的复习效果,还单独给我们班同学搞了一个小型的辅导班。通过串讲的方式将大部分的知识点给辅导了一遍。相当于自己又好好地复习了一遍,效果非常不错。
等待也是一种痛苦!每天都不自觉地去普法网看看,企盼分数来临。12月3日班上举行拜师晚会,宴请我们德高望重的导师,在酒桌上不胜酒力,一到家我就昏睡了。凌晨3点钟酒劲过后,异常清醒,打开电脑,进入了天天守望的普法网。输入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106+99+109+96=410分,或许是考完就已经确定自己肯定能过了,没有出现想像中的狂喜与雀跃,只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热望又陌生的数字。赶紧给几个亲朋好友发短信报捷。
今年“春晚”春联流行,笔者也送拙联一副:
头次试试水,再次也失败,三次成功,司考不折磨人什么折磨人?
一本流水账,三段苦经历,无数滋味,司考不锻炼人什么锻炼人?
横批:考中成才
赵秀秀:我的备考时间长达10个月(2003年11月到2004年9月),这当中平时要上课,寒暑假回家我不看书,所以实际上用来复习的时间大概8个月左右。对于那些已经有法律基础的考生来说,8个月或许有些长,因为他们所要做的只是强化练习。而像我这样基本“一穷二白”的考生,提前准备是完全必要的。我的整个复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所需时间,主要任务等情况列明如下:
时间安排主要任务复习资料备注前期2003年11月—2004年2月全面熟悉三卷辅导用书,了解各部门法的基本内容,这阶段不急着做练习题,主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至少翻看两遍教材中期2004年3月—7月在前期基础上继续看书,深化理解记忆。配合做配套测试题,归纳重要考点推选法律出版社的《配套测试题解》,附有详细解答边练习边做笔记后期2004年8月—考前做模拟试题,巩固复习成果,提前热身选购权威正版资料熟悉历年真题10个月的准备,算此中最长者了。但对于初涉法律“一穷二白”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提前准备是必要的——笨鸟必须先飞,先飞的未必就是笨鸟!
周晓征:我参加过两次司法考试,两次历程,一成一败,请大家品味:
第一次是在2003年10月,我从5月底开始备考,当时正值“非典”,我每天上午在家阅读教材,时间大概是3—4个小时,下午和晚上娱乐休闲,这样坚持下来,我在7月下旬将3本教材全部通读了一遍,8月上旬开始背诵法规。由于通读教材的时间战线拉得太长,对于后来的背诵法规感觉毫无帮助。换句话说,花2个月的时间通读教材的结果是根本什么也记不住。掌握司考知识要点,还是要将法律法规逐条地不断记忆,教材对法制史、三国法、法理学的复习更适合(这是我第一次失败得到的教训之一)。
到9月下旬,经过1个多月对法条的记忆,我已可将很多法条倒背如流了,觉得在司考之战中已经稳操胜券了,于是开始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9月下旬的10天里每天只学习5—6个小时,到了10月最后10天鏖战阶段,我感觉自己内心无比浮躁,总想提前考试,万事大吉,根本不能踏实地看进书去,仿佛自己上了考场一抬笔就能取得高出分数线二三十分的好成绩。结果我只考了228分,我为自己最后的浮躁和得意忘形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第一次失败给我的另一个深刻教训就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司考这种依靠大量记忆性知识的考试,越临近考试越不能松懈,前期的努力如果不在最后阶段冲刺一把,极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2004年五一期间,学校组织我校名师给我们做司考辅导讲座,我听了两次,因为当时课程安排在周末,还有其他事情冲突,就没有再去。从7月6日开始到9月18日,其中有3天我全天没有看书,其他时间平均每天用6—8小时复习,最后1个月投入的时间更多于前期投入的时间。大概的复习历程我分5个阶段:
第一,7月6日—7月31日(25天)。仔细将全部复习内容进行了第一次记忆,同时将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历年试题完成,并进行了相关模拟测试;
第二,8月1日—8月16日(16天)。完成了全部司考内容的第二次记忆,并在复习的同时完成定量的历年试题和模拟测试;
第三,8月17日—8月29日(12天)。不怕重复,不怕厌烦地进行司考全部内容的第三次记忆,并搜集各种司考辅导班的模拟试题,加强训练,为最后冲刺做准备;
第四,8月30日—9月11日(11天)。查漏补缺、加深印象,完成司考全部内容的第四次记忆。至此,历年真题全部完成(包括第四卷)且能够保证正确率达到95%以上,同时完成其他模拟试题6套(第四卷除外)。
第五,9月12日—9月17日(6天)。进入复习的攻坚阶段,对复习内容中重要的以及模糊的知识再进行记忆,少量进行专题模拟,调整心态,迎接考试。
这种复习的程序具有怎样的科学性,在当时是无法查明的,任何人在考试之前的复习套路都是根据自身特点凭感觉进行安排,只有考试过后,成绩才是证明复习方法是否科学的硬标准。在自己滴下勤奋的汗水的同时,我也是个命运的宠儿,可以说,我这种分阶段重复记忆,配合以相关练习的方法,帮助我取得了最后的成功,我感觉这一方法应该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记忆+习题”法(70天反复5次),适合法学基础较好的考生。这一方法的科学性在于:记忆在于做“熟”,基础有了差得就是熟练;而记忆有了就只差应用,做题的功效之一就是训练应用或解题能力。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