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焦点]浙江新观察(4)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对策:八大体系
在内忧外困的情况下,浙江省提出努力构建中小企业发展的“八大体系”,围绕融资担保、技术创新、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重点,帮助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根据《中小企业法》草拟的《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在此次会议上颇受各方关注。
浙江省政府设立“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创业辅导和服务,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技术创新。
江苏省在设立2亿多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基础上,决定由省财政再安排1.5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借鉴江苏的资金规模,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建议,“浙江省的基金规模可为全省中小企业上缴税金总额的1%,以后每年再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
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至2003年底,浙江全省已有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13家,为企业融资提供帮助。赵仁春向记者分析,“过去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主要通过直接对企业贴息的形式。现在通过出资扶持发展信用担保机构,再由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使扶持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而对于浙江省的资源瓶颈,中小企业局则提出“利用再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永康市小五金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金属资源,当地人走遍大江南北甚至远赴俄罗斯——收购废杂铜、废杂铝。2002年浙江铜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3.1%,其中废杂铜用量占了一半。“对于资源严重短缺的浙江而言,利用再生资源的同时也凸现了乡镇企业的加工优势。”
外资是浙江的“短腿”,“那就要不遗余力地把它拉长,民资外资两条腿走路才能快。”赵仁春同时表示,江苏在这方面已经捷足先登,一方面我们要学,另一方面,要促使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力量。“要鼓励更多的中小企业进入国际经济组织的供应链。”吴家曦局长说。
“最为关键的是,构建人才培训体系,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此,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正在实施的是利用现有的职业高中、中小企业培训中心,扩大办班规模,会同省教育厅组织中小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选择产业集群进行针对性培训。
对温州本土人才匮乏的问题,温州有关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的相关规定于2003年逐步出台。当地市委组织部称,来温州落户定居或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由市政府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费5万元,接受单位相应给予不少于5万元的安家补助费。
浙江省改变中小企业困境决心已下,但是,正如温州市永嘉县经贸局副局长叶如舟表示,“《促进条例》中很多条款在执行时依旧会有困难,需要在修改过程中落实细则。比如‘中小企业促进基金’应当纳入财政部门的预算科目,但中央一级还没有明确。同时,协调产业发展的行业协会,怎样发挥作用和发挥多大的作用都有待商榷。”
温州眼镜商会的一位人士向记者介绍说,温州入会的眼镜企业有1000多家,只占整个温州眼镜企业的30%,“因为行业协会的职能不到位,导致协会的覆盖面太窄,怎样增强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形成整个行业的合力在今后一直会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见习记者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