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专家点评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顺着自己的个性做
点评人:孙虹钢
虽然陈海的公司目前依然面临持续赢利问题,但作为一名创业者,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定位。
陈海是个不折腾会难受的人,从他的职业成长轨迹可以看出,在内心当中,他始终认为自己最适合码字挣钱。他去结识更多的媒体人士和商界人士,其实是在给自己找更多的“卖字儿”机会。但他又不愿意把自己拴死在某一处,所以才频繁跳槽,直至自己做老板才踏实。
个性决定职业,人只有在做自己喜欢、擅长和有需求的事情时,才最有动力和创造性。现在有一些老师告诉你说,你要去适应企业,做螺丝钉,企业老板说啥就是啥。很多著名企业对新员工也都有“入模子”培训。你可以去试一试,看自己到底能否真正接受企业的“模子”,看看自己的个性和企业的规则是否能契合。
有一个职场天条:一定不要去做自己不打算做好的事。不值得做好的事就完全不值得去做。
陈海的折腾或许源于自身的个性,但他每一次转型的成功却有其必然的因素在里面。
l 在大学里,陈海的第一次职业角色转型是从文学青年到记者—这实际上奠定了他后来职业发展的基础。做文学青年,是靠想像力;做记者,是靠观察力。陈海的个性当中有擅长和人打交道的成分,当接触实际生活的记者比凭想像写小说让他觉得更容易上手。他喜欢曝光黑幕,敢于打抱不平。他把文学青年的浪漫和激情用到了理性分析和人际突破上,这是他能够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关键素质。
l 陈海有些“离经叛道”的举动,比如毛遂自荐地投稿,只身跑到北京找工作等。如今,职业环境已经高度市场化了,而我们的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属于非市场行为。你要适应市场需要,离经叛道才是正道。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如果你的学校没有把你当作是商品,没有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你恐怕需要“离经叛道”才能脱颖而出。
l 陈海的多次跳槽,其实是他顺着自己的个性不断“试错”的过程。他从感觉上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但并没有一下子就很明晰,所以要东试试、西试试。当然,频繁跳槽其实是件很“凶险”的事。如果你打算像陈海这样最终选择自己创业,倒也没关系,跳槽的次数多反而有助于积累人脉和经验;如果你认定自己还是比较适合打工—标志是心理上特别希望稳定,那你就要避免这样做。有人讲,一个频繁跳槽的人是忠于职业而不忠于企业的。这种观点有些自欺欺人—觉得自己的行为似乎不妥,要给自己找点借口。其实每个人都有完全的权力去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原则选择职业发展路径,这与“忠诚、背叛”之类的道德理念无关,你不需要用道德标准来束缚自己。
陈海目前所从事的事业未必就是他终生从事的事业,只是因为传媒行业正处在高速成长阶段,机会多多。陈海已经练就了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擅于整合资源。在传媒、影视、文化、公关、营销等方向,他应该都会有很多发展机会。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