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节 创业当老板,先掂分量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权力与金钱,是人类历史上两个永恒的话题。圣贤如孔子,在学有所成之后,不也驾着马车,周游列国,一心想谋个一官半职吗?但是,孔老夫子说,当官要有"命",那么做老板呢?也许不必有"命",但一定要有素质。
在我们对北京海淀区的一所小学做的一个随机调查显示,长大后想当老板与想当官、想成为科学家、教师、工程师、解放军的学生几乎是一半对一半;换了同一地区的一所中学做调查,结果将来想当老板与想做官的学生一样多,而想成为科学家、教师、工程师的学生则寥寥无几,想成为解放军、打工者的学生几乎没有。想当老板的学生如此之多,而成为老板的途径却极为有限。目前来看,成为老板的有效途径不过3条,第一,传承。像周海江之于周耀庭、鲁伟鼎之于鲁冠球、徐永安之于徐文荣、梁昭贤之于梁庆德、茅忠群之于茅理翔,这是儿子接老子的班,儿子接替老子当老板;第二,先加入一个企业,当打工者,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才能,慢慢升格为合伙人,成为合伙制的老板,或在实力养成后,收购本企业或外部企业,成为老板;第三,自己创业做老板。三条途径有利有弊,而且条件要求各不相同。第一条途径,你首先得有一个好爸爸,能开创事业,做大事业,并且愿意将事业传递给你守成。这十分难得,可遇而不可求,对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是一个梦想;第二条途径,很多人依循这条途径成为了老板,但是过程漫长,对人的耐力、才华有超高的要求,而且这种才华不但是做企业的才华,还要有"做社会"的才华,是企业家,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第三种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直接、最干脆的。开一个小门脸,投资一两万,你就可以当老板了。对大多数人来说,第三种途径是成为老板最现实的途径,也是最为可靠的途径,换句话说,就是创业是你实现老板梦的捷径。
有人说,除了以上3条途径,成为老板还有另外的途径。比如,通过政府任命,成为某个企业的管理人,从而成为这个企业的老板,但这种老板其实不过是个高级打工者。连同那些所谓的职业经理人,包括名人吴仕宏、王惟尊等在内,他们既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也不能主宰他们所管理的企业的命运。对于他们所管理的企业来说,他们只是一些客人,是外来者。其中或许有一些特别有能耐的人,可以通过MBO之类的方式,将别人的企业变成自己的企业,从而使自己从名义上的老板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老板。确实是有这样的情况,而且人们已屡见不鲜,像刘瑞旗"MBO"恒源祥、何享健"MBO"美的,最新的还有郎咸平指责张瑞敏"MBO"海尔,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过是我们所说成为老板的第二条途径,并不能算得上是什么独辟蹊径。
成为老板的道路虽然有若干条,可供人们自由选择,但综合起来看,对于想圆老板梦的朋友来说,自我创业是最佳途径,也是最便捷最可靠的途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创业,是指以企业为载体、以正当手段获得更多金钱为目标的活动,而非从政、从军、从事科学研究,开创个人政治、学术等事业的创业。
从我们所研究的国内数千个创业案例和3年来亲身走访的数百名创业者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认为目前国内的创业者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生存型。创业者大多为下岗工人、失去土地或因为种种原因不愿困守乡村的农民,以及刚刚毕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这是中国数量最大的一拨创业人群。清华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支持我们的观点。该调查报告说,生存型创业者,占中国创业者总数的90%。其中许多人是被逼上梁山,为了谋生混口饭吃。一般创业范围均局限于商业贸易,少量从事实业,也基本是小打小闹的加工业。当然也有因为机遇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的,但数量极少,因为现在国内市场已经不像20多年前,像刘永好兄弟、鲁冠球、南存辉他们那个创业时代,物质短缺,机制混乱,机遇遍地。如今这个时代,多的是每天一睁眼就满世界找钱的主儿,少的是赚钱的机会。用句俗话来说,就是狼多肉少,仅仅想依靠机遇成就大业,早已经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第二种:变现型。就是过去在党、政、军、行政、事业单位掌握一定权力,或者在国企、民营企业当经理人期间聚拢了大量资源的人,在机会适当的时候,跣足下海,开公司办企业,实际是将过去的权力和市场关系变现,将无形资源变现为有形的货币。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第一类变现者最多,现在则以第二类变现者居多。但第一类变现者当前又有抬头的趋势,而且相当部分受到地方政府的鼓励,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鼓励公务员带薪下海、允许政府官员创业失败之后重新回到原工作岗位的政策,都在为第一类变现型创业者推波助澜。这是一种公然破坏市场经济环境、人为制造市场不平等竞争的行为。
第三种:主动型。其中又可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盲动型创业者,一种是冷静型创业者。前一种创业者大多极为自信,做事冲动。有人说,这种类型的创业者,大多同时是博彩爱好者,喜欢买彩票,喜欢赌,而不太喜欢检讨成功概率。这样的创业者很容易失败,但一旦成功,往往就是一番大事业。冷静型创业者是创业者中的精华,其特点是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或是掌握资源,或是拥有技术,一旦行动,成功概率通常很高。
调查还发现有一类奇怪的创业者。除了赚钱,他们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就是喜欢创业,喜欢做老板的感觉。他们不计较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可能今天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明天又在做着那样一件事,他们做的事情之间可以完全不相干。其中有一些人,甚至连对赚钱都没有明显的兴趣,也从来不考虑自己创业的成败得失。奇怪的是,这一类创业者中赚钱的并不少,创业失败的概率也并不比那些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创业者高。而且,这一类创业者大多过得很快乐。我们曾经想努力探求其中的道理,后来发现我们离事实核心总是差那么一点儿。这种现象无从解释,看来只有从"积极、放松的心态"对外界变化更敏感、更容易发现商机来理解。
就像萝卜、白菜一样,虽然营养成分、味道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蔬菜,都可以供人们充饥填饱,滋养身体,这是它们的共性。创业者也有其共性。研究其共性,并把握这些共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有人统计,中国创业者3年生存比例不到20%,5年生存比例则仅有5%~10%,也就是说100个人去创业,3年后剩下的不到20个,5年后能剩下的则只有5到10个。这个数字也许不那么准确,但在我们持续数年的研究中,发现失败的案例实在太多太多。正如托尔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套用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成功的创业者都是相同的,失败的创业者则各有各的原因。"通过研究掌握那些成功创业者的共性,并以这些共性反观自己,人们至少可以明了自己是否适合创业。如果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几率各有多少。这是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也是我们这项研究工作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创业环境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创业者所处环境有很大不同,创业者在价值取向上亦有很大区别。国外创业者一般为机会型创业,此类创业者一般要占到创业者总数的80%以上,而国内创业者目前尚主要为解决生存问题而创业,属于生存型创业。生存型创业者一般要占到国内创业者总数的90%以上。因为环境与目的的不同,所以对创业者的素质亦提出了迥然不同的要求。生存型创业者更加经不起失败,所以,在动手创业之前,在踏上老板道路之前,最好能对自己进行一番仔细考量,从各方面检讨自己,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创业。有些人,也许天生就是一个打工者,根本不具备做老板的素质,创业的后果可以预见只有一个:那就是失败。如果是这样,虽然会令人感到很痛苦,我们依然劝其放弃创业的打算,放弃做老板的梦想。
说了这么多,那么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创业者究竟需要具备一些怎样的素质,才能有较大的希望获得成功?通过我们对手头数千个创业案例的研究,和3年多来对数百名创业者的亲身走访,我们觉得以下这些素质,对国内的创业者是目前最为需要的,多具备其中一项,便多一份成功希望,有心者可以对照检查。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研究并不表明我们认为,一个人不具备我们所说的这些素质便不可能取得创业成功。创业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的有效聚合,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只是三因素中的"人和",而且只是"人和"中的创业者本身。有些人,或者只是依靠一时有利的"天时"或者一时有利的"地利"就一夜暴富,"创业"成功,这样的故事人们天天都在讲,但我们相信,这种成功只是一种"偶然"的成功,不能够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想研究的,是成功的必然因素,是可以为创业者所支配,并且为旁观者所学习的那样一些因素。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