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柳传志、倪光南的共同梦想(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柳传志
某些想法一直萦绕在柳传志的心头:他渴望找到一条道路,靠着它,把计算所里那些新奇的发明卖给千家万户,让技术变成利润,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还能贴补计算所的研究经费,回报曾茂朝的知遇之恩。他已经洞察自己的短处:在科学的领域里缺少专注和激情,也没有一鸣惊人的才干,比起计算所里的许多人,比如倪光南和陈大有,要差许多。但是他明白自己有个长处与众不同。“有的人像一颗珍珠,”他有一次对朋友说,“有的人不是珍珠,不能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但他是一条线,能把那些珍珠串起来,做出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来。”他已经40岁了,不可能再改变自己,但他深知自己的价值所在:“我想我就是那条线。”
柳传志、倪光南的共同梦想
1985年的早期,柳传志心目中的一颗“珍珠”就是倪光南。后者是第六研究室的副研究员,也是计算所公认的技术方面的佼佼者。
倪光南加入公司的种种情节,后来被媒体无数次地加以描绘。记者、作家、官员、公司的领导者,甚至包括柳传志本人,那时候都倾向于给这个故事赋予传奇色彩和道德的光辉。《科技日报》说他是个“有着改革思想的科学家,有着以市场为目标来判断成绩的价值观”。《科技开发动态》说他是汉字信息处理领域的“开路者”。有个作家,刘绍棠,说他拥有菊花般的品格,“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西风”,因为他拒绝了加拿大的高薪聘请,乘坐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满眼挂着“晶莹的泪水”,还高喊一声“祖国,我回来了”。更多的报纸则绘声绘色地讲述当日公司柳、王、张三人恳请倪光南“出山”的情形。有个名叫越山的人说:“就像当年刘、关、张三访隆中。”另一个名叫韩少华的作者想起诸葛亮和周瑜谋划赤壁大战的故事,所以在《人民日报》上写道: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三人各自将自己最中意的人选写在纸条上,喊一声“一、二、三”,同时亮开,竟是三个“倪光南”。
其实这些描述中牵涉的事实,大都附加了作者的想像,难免夸张,诸如“三个‘倪光南’”这样的情节,更是虚构。我们今天研究这一事件的全部细节,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倘若一定要追究其中因果,那么我们相信,是人的本性以及当日中国大环境的综合作用,促使柳传志和倪光南有了共同的梦想,并终于走到一起。
柳传志与倪光南的相识已有10年。倪比柳年长5岁。柳在上海出生却在北京长大,浑身的气质已经完全北方化。倪光南则是地道的南方学者风范,身材不高,而且消瘦,不修边幅,穿着随意,眼镜后面的眼神总是聚焦在他感兴趣的人身上。两人的家境完全不同,柳的父亲是共产党的忠臣,也给这个家庭带来足够的优越感;而倪的父亲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属于国民党一系,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知道,这样的家庭会给后代带来极大压力。倪光南当然不能躲避命运的安排。他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家庭背景的羁绊多有坎坷,也在他身上留下烙印:谦虚、内敛、执著和多疑。这同柳传志那种自信、开放、充满阳光和目光四射的性格形成对照,也预示了两人之间永远不会产生亲密的友情。但是有证据表明,过去若干年里,他们彼此有着足够的尊重和理解,甚至还有钦佩。当他们在1974年共同流放天津郊区小站农场劳动的时候,便有了彼此沟通的机会。倪光南异乎寻常的记忆力常常令同事们钦佩不已,这其中就包括了柳传志。有一次众人在一起闲谈,提到麦克斯韦方程,这是无线电专业领域中一个漫长的方程式,谁都想不起来了,惟有倪光南当场写出,一气呵成,把柳传志惊得眼睛都瞪大了。即使后来两人分道扬镳之后,柳传志说起倪光南的学问,仍然啧啧称羡。倪还拥有一种优秀科学家的天赋,他能够在一件事情上投入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激情,专注而且持之以恒。这一点让他成为计算机技术领域里的成功者。柳在和人聊天的时候总是海阔天空,而倪则喜欢用技术性很强的难题来考问对方。柳热情而有活力,容易让年轻人产生共鸣,而倪在年轻人面前总是一种宽厚谦逊的风度。当倪成名之后,有个《科技日报》的记者去采访他,惊讶地发现他在回答问题时“居然像小学生似的站了起来”。即使后来与柳传志反目成仇,倪在公开场合也还让自己保持着南方绅士的姿态。当然在他的内心深处也有一些东西让人恐惧,那就是自负、偏执、凶狠和不顾一切。当他认为真理在自己手里的时候,会不择手段地向阻碍他的人发起挑战,就像一头狮子一样看护着自己的领地。这时候,那些熟悉他的同事会觉得他是一个陌生人。
倪光南是随着我们国家计算机事业走过来的一代人的典型代表。1961年柳传志进入大学读书的时候,倪从南京工学院毕业进入计算所。他的个人生涯中最辉煌的顶点发生在1985年他进入公司之后,此前他始终默默无闻,而公司早期的历史中也处处闪耀着倪光南的光芒。由于这样的事实,有些人认为“没有倪光南就没有联想,甚至就连‘联想’这两个字都是得益于倪光南的发明”。有些人则持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们说:“没有联想公司就不会有倪光南。”究竟是公司成就了倪光南,还是倪光南成就了公司?这个问题翻译为另外一种表述,其实就是,是柳传志成就了倪光南,还是倪光南成就了柳传志?这一切问题都是源于那个著名的小东西—“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