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8节:中国营销史的特殊性与研究方法论(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二)中国营销史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中国营销史研究具有多个方面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在营销主体层面,国家层面还是在国际竞争与合作层面。
(1)营销主体层面的指导意义。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探索的过程。后者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最终形成和完善奠定基础,终将使21世纪的中国充满生机,走向“理想境界”。运用营销管理学科理论和知识,总结分析我国企业的经济机制转换和经营方式转变,对管理层如何理解推进“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方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赋予了本项目营销主体层面的实战意义。
(2)国家层面的政治意义。无可否认,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营销扮演了催化其过程成熟、反映其跌宕起伏的角色。历史已证明,中国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成功探索。在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中国市场化程度不超过5%,20多年的努力,使得中国经济整体市场化程度超过65%。中国经济改革的惊人速度已为世界瞩目。目前有大量文献从科学史角度对之总结,大多采用经济学理论。中国营销史研究独选营销管理视角,是从管理角度诠释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注脚,有助于政府制定宏观营销体制,保证市场营销行为的协调和健康发展。这使本项目具有国家层面的政治意义。
(3)国际层面的合作博弈意义。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新兴的巨大市场,加入WTO之后,全球对中国的关注程度进一步提升。在千军万马逐鹿中国市场的征程中,外国公司深感中国市场的复杂性和难以琢磨性。本项目对中国营销20多年历史做全景式鸟瞰,有助于外资和海外人士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国情和中国特色。这给本项目带来国际层面的合作博弈意义。
中国营销史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陈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中国营销和营销中国的种种问题。一旦“修成正果”,可以发挥很多实际应用价值,具体说明如下。
(1)为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中国营销实践是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因此,从营销实践的角度可以反衬说明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为国家经济改革和制定经济政策提供鲜活的参考。目前,已有研究表明这个角度的思考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中国转型市场存在很多奇异点,这是由于中国转型市场不同于西方成熟市场所致。进一步说,是因为中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与西方实行的市场经济制度存在前提、国情、社会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根本差异。
(2)为具体描述中国市场与营销在地区与行业中的差异提供全面的分析。中国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在于区域差异、体制差异、行业差异、营销水平差异和世代差异等都非常大,通过中国营销史的研究分析,发现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市场化进程较慢和营销水平较低的地区和行业应该往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尽快缩小差异等。
(3)为推进企业营销实践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提供指导。在当前的中国转型市场中,很多企业还处于“艺术”经营阶段,20%的科学加80%的艺术。这可以说是中国企业营销大面积处于初级阶段的最大表征。“科学”正是当前诊治中国营销问题迫切需要的良方。
(4)为投资者和外商的中国战略指明方向。通过对过去20多年来国内外企业营销中国市场的得失成败总结和分析,以及对中国市场机会和市场环境差异的全面描述,为投资者和外商制定中国战略、地区战略和产业战略提供明确的方向性指导。
(5)为深化理解中国营销发展进程提供动态认识。从当前迅速变化的中国营销现状看,营销思想和方法不断延伸到制造业之外的重要行业领域,营销创新和策略应变层出不穷,竞争地位和态势错综复杂。中国营销史研究加上我们一年一度的中国营销跟踪报告研究,可以为观察和预测中国市场变化提供连续数据和资料。
(6)为创建中国营销理论架构提供基础性内容。从上面对中国营销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归纳中,我们已经看到西方营销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的“科普”作用,但是它并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对中国现实的市场运作起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作用。直到今天,我们始终未能跳出4P理论的框框。中国呼唤自己的营销理论,而中国营销史研究的最终价值是为创建中国营销理论架构提供实质性贡献。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