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胡雪岩模式中国企业家行为之解读(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企业家行为研究是企业管理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对中国本土企业而言,企业家行为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与西方公司实现制度化管理相比,中国本土企业基本上还处于人治阶段,企业家的人格和行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很难想像,没有张瑞敏的“海尔”;没有倪润峰的“长虹”;没有李东生的“TCL”……
研究表明,企业家行为受多种因素之影响,包括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问题是:中国企业家行为与西方企业家行为相比,有什么差异性?其原因何在?
作者认为,差异性主要反映在以下两方面。
(1)影响企业家行为的各种因素的重要性在中国有差别,环境因素超过文化和个人因素,产生最大的影响;
(2)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官商关系因子。即强调官商关系是解读中国本土企业家行为的核心和钥匙。
上述观点尽管得到大量观察的间接支持,但还需要运用实证方法去证明,因此还只是理论假设。本文的任务是,在此假设下,提出胡雪岩模式这一工具,以更透彻解释本土企业家行为。
一、转型市场环境是影响本土企业行为最强的因素(一)转型市场界定
中国市场正处在转变过程之中,走势是以渐变方式日趋开放、与世界接轨。转变过程之一是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达到终点的标志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完成蜕变,实现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之二是从“封闭市场”走向“开放市场”,其终点以中国进入WTO为界。1995年国家计委的研究报告曾称,中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为65%左右。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市场环境和市场运作在不断转型,由此将中国市场称之为转型市场。显然,转型市场不同于西方成熟市场,存在种种与成熟市场不相同的奇异点。这是正确解读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基本特征点。
计划经济的特征是:官本位政府权极大;官大于民;官管民;企业求政府;企业和民受约束(全面审批制);政府分配资源;政府是裁判。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顾客)本位;政府服务企业和消费者;政府受约束;市场配置资源;竞争决定胜负。
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封闭市场与开放市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行为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都相距甚远,利益配置也完全不同,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企业会有不同的行为。
在华人管理研究或本土化研究中,主流的研究角度是文化对本土化行为的影响,如研究儒家文化对管理和行为的影响。尽管以“文化”作为主变量是一个长期的研究方向,但存在某些不足:
(1)“文化”是一个慢变量,对中国这种快速变化的市场,其作用距离相对长、解释力显得力度不够。如台湾省、香港特区和内地同属中华文化,但企业市场行为却有明显差别,光从一般的文化角度不足以解释。
(2)“文化”的范畴太广太大,容易迷失,一些研究者过分沉浸在中国古文化的“淘金”过程中,偏向学术“考古挖掘”或过分的文史哲思辩,如大量重复的“孙子兵法与管理”、“儒商研究”等,失去了管理方法的特色和实战性。
针对上述中国转型市场,本文采取一种新的研究角度,即以“制度环境”为变量,研究“制度-行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制度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也可以说是有别于泛文化的角度和观点,而抓住最直接的作用因子,其优点是解释力强、更富实战性。
(二)行为三角形:政府行为——企业(家)行为——消费者行为
中国转型市场有3种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即政府行为、企业家行为和消费者行为,形成关联三角形。其中,政府行为占支配性的主宰地位,原因是:
(1)政府主导市场,控制资源;
(2)政府控制市场准入(政府审批制审批权过泛),企业活动的过分受制于审批,如2%广告费的规定(2000),驰名商标由地方政府认定,公司上市限额审批(导致上市公司壳的高价);
(3)政府拥有企业产权,产权不明晰,很多企业有地方政府参股(大股东);
(4)政企利益相互渗透,企业经营非独立,国企不景气政府往往就“输血”;
(5)政府决定高层任命(国企高层任命制,如长虹);
(6)政府是最大供货商(资金)和最大客户(包括地方保护);
(7)政府决定未来:市场运作游戏规则多变、法规不全不细造成执行的随意性(如广告法解释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