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与成功者为伍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个人生活的环境,对他树立理想和取得成就有着重要的影响。周围的环境是愉快的还是不和谐的,身边的朋友是经常激励你还是经常打击你,都关系到你的前途。
大多数人体内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它酣睡着。它一旦被外界的东西激发,就能做出惊人的事情来。
可以激发一个人潜能的事情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也许是一句格言,也许是一次讲演,也许是一则故事,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朋友的一句鼓励……
贝尔28岁时拜访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谈论“多路电报”试验,亨利对此不感兴趣。贝尔又提到他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把包着绝缘材料的铜线缠绕成螺旋状,有间隔地通电,就能听到线圈上的嚓嚓声。这回,亨利打起精神了,他敏锐地感到,这个年轻人在谈一个有价值的现象。他要亲眼看看贝尔做这个试验。那天,街上刮着刺骨的寒风,老亨利却叫来马车,打算到贝尔的住所去。贝尔怕老人吃不消,便把仪器带来了。
他们听到了电流通过铜线圈发出的声音。贝尔觉得,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让电报线传递人的声音,又说自己缺乏足够的电学知识,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一设想公之于众、让电学专家来做进一步的研究。亨利鼓励他:“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电学知识,那就去掌握它。你有发明的天分,好好干吧!”后来,贝尔写信给父母,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简直无法向你们描述这两句话是怎样地鼓舞了我……要知道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通过电报线传递声音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不值得费时间去考虑。”几年后,贝尔又说:“如果当初没有遇上约瑟夫·亨利,我也许发明不了电话。”
别人的成功也会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在饭馆、俱乐部或其他场合遇到成功人士、听到别人成功的事迹,扪心自问:“我就不能做到吗?我就不能有这一天吗?”你会带着新的目标、新的想法、新的信心投入自己的事业。
我知道一些年轻的乡村企业家开始创业时并不是非常成功,但在拜访过大城市的同行后,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动力,那些成功的大企业家刺激了他们的进取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专业人士身上。年轻的乡村医生参观了大城市的医院后,更加坚定了在医学界出人头地的信念;学生听完本专业大师的演讲,心中可能会燃起万丈豪情;一位默默无闻的年轻运动员与他心目中的偶像、一位世界级明星的一次会面,也许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成功者总是与成功者交友,失败者也总是与失败者为伍,不幸的人吸引不幸的人,而散漫者的圈子里也都是散漫的人。
小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就是缺乏雄心壮志和足够的激励,处在那种环境里,无法通过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能力。人们与世无争地生活着,周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刺激这些乐天知命的人们。
在印第安人的学堂里刊登着许多印第安青年的毕业照片,他们的神情与刚刚离开家乡时迥然不同,显得器宇轩昂、才华横溢,看起来能做一番大事业。但是回到部落中后,大部分人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这是因为他们失去了能够激励自己的环境,他们的潜能被埋没了。
在你的一生中,无论在何种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价进入能够激发自己潜能的氛围中,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励你的人。这对你日后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响。
“骷髅会”的成员经常说,你要不明白团体精神的话,观察一下候鸟的飞翔吧。耶鲁大学的科学家研究指出,候鸟以“v”字形飞,可以减低气流撞击造成的压力。“领航员”承受的压力是最大的,所以它们轮流领航,一只累了,由另外一只接上。团体的飞行,可以比单独的飞行远72%以上。
一支有效率的足球队必定依靠忠诚和合作,单靠个人技术是不足言胜的;因此,一个人必须具有了团体精神,才能够做出于人于己两利的事情。非凡来自群策群力。
登山名家艾德蒙·海拉利和他的向导登上艾佛勒斯峰,为登山史留下一笔伟大的纪录。但是在他们下山的途中,却发生了一件鲜为人知的插曲。原来海拉利差一点失足滑下山崖,是他的向导及时把斧头插进冰壁中,拉紧绳子。两人才逃过一劫。
事后,这名土著向导拒绝接受任何表扬。他并不认为救人之举是什么异乎寻常的事,而只是把它当作他的职责的一部分。他说:“登山客总是会互相帮忙的。”
这就是团体精神,多么简单而伟大的哲学!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哲学的重要性。可是现在你知道了,也许你可以从今天开始将它付诸实行,将利人也利己。只要有越来越多人实践团体精神的真理,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好,而这一切都是可以从你从我开始做起的。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曾做过一项有关团体精神的研究,研究人员曾要求安道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比尔·佛兰尼根说说他这辈子自己觉得最得意的事。在沉思了一会儿之后,佛兰尼根表示他无法回答。吃惊之余,人们问他为什么。佛兰尼根说道:“我不曾有过觉得最得意的事,有的只是大家觉得得意的事。是‘我们’而不是‘我’。”
在超过550个已研究的个案中,人们发现没有任何一个表现优异的个案不是集合众人之力完成的。后续研究的案例亦是如此。成千个不同的故事,不论各行各业,发生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人们总是如此地说:“凡事不可能独立完成。除非集众人之力。”
在研究这些个案中研究人员发现,非凡的成就表现并非来自团队成员彼此的竞争。相反的,成功来自团队之中的人际互动,尤其面临挑战和紧急情况的时候。许多研究对象都认为,非凡的成果来自大家的群策群力。
具有团体精神的多方合作已被证实,是追求持续卓越表现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书店里充斥了许多有关跨功能小组、专案执行、网络的书。越来越多的书强调创新企业再造、世界级品质、工作知识、电子通讯,还有大量探讨全球联盟或区域合作的著作。这些书都证实了在这日趋复杂的世界,创富者所奉行的策略是“我们”,而非“我”的哲学。
团体精神就是要在团体内部,让合作凌驾于竞争之上,这是各类创富者必须时刻谨记于心的。竞争几乎不可能达到最佳成果,惟有合作才能达成卓越目标。
身兼作家及大学讲师身份的亚飞·孔恩如此说道:“竞争为什么无法获致成就?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努力做到最好’和‘打败别人’是两回事。”前者令人向上,后者令人自亏。前者是代表一种成就,后者使人屈从。真正的领导人会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学生奉献智慧和技能、关怀人民、让人民有尊严。
在这项研究中,拿破仑·希尔得到了一个结论:竞争往往无法使资源像在合作时一样被好好利用。的确,竞争实际上是包含着多重目标,它需要比合作拥有更多的资源,因此竞争越多,合作便越少。也许这就是我们最近越来越常看到策略联盟之故,因为合作会达成良好的企业共识。
接着希尔又解释团体中合作和竞争的行为和结果:
在合作中,人们了解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其他人的成功,因此大家都彼此帮助对方达到目标。他们彼此互勉,也了解是因为别人的成就,才能带来自己的成就。
共同的目标促成了信任,人们期望来自他人的协助,同时也依赖他人,也就是说,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协助他人。由于期待获得和给予协助之情,人们流露了意念和感觉,贡献意见和资源,同时要求援助,而且他们能够将阻碍进步的东西找出来。这样的成功带来了友谊、团结,以及高度的道德感。
相反的,竞争者会因对手的成功而感到恐惧和挫败,以为别人表现欠佳时,自己就可以达成目标。他们总是质疑为什么得不到协助,即使得到了协助,又担心这样会影响自己的目标。他们吝于和别人分享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也不愿向他人求助,更不愿协助他人。他们担心被别人利用,认为只有胁迫才能影响他人。这样的互动关系只会带来挫折、敌意、低生产力,尤其对一个团队工作来说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