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改改阿Q心理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鲁迅笔下,有个叫阿Q的,其“心理”颇为典型。他的“儿子打老子”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妇孺皆知。他的另一句“名言”:“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却不大有人提。但是,这种“攀比法”,在今天却很有些人在运用。
譬如:某事本不该做,也早有明文禁止,只因甲单位率先突破,乙单位明知“使不得”,却觉得,“和尚动得,我也动得”,而照干不误;某问题应该纠正,上级也已三令五申,但丙单位犯而不校,丁单位即觉得“和尚照动不停,缘何让我罢手”,就也处之泰然;某案件理应查处,否则难以服众,但对甲尚未触动,而对乙先开了刀,乙就会埋怨说:“和尚动了没事,为啥我动就不行”,愤愤然很不服气。
这种明知故犯、犯而不校、纠而不服的现象,在今天仍不少见,成为刹风反腐的思想障碍。究其原因,大概主要还是有些领导干部畏难手软,对不正之风口说“认真查处,严肃处理”,实际却敷衍塞责,姑息迁就,甘当“木匠”和“泥瓦匠”,用灯草打屁股,一律从轻发落,或者只是抓几个“小萝卜头”交差,拣几个“落地果”了事。因而,要使这种现象逐渐敛迹,不能不狠下几剂苦药。“明知故犯,罪加三等”,对于执法犯法,“顶烟上”和重复“犯风”的,要从速查处,从重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迷而不返,越走越远,固执错误的人,吞下自己培植的苦果。
还有一句顺口溜:“别人搞,别眼气;搞不着,别生气;有机会,别客气”,颇为俏皮地反映了一些人在不正之风面前见怪不怪,得捞便捞,明知故犯的心理状态。对这种人疗救的方法,也应当不只是“生气”而已,而要毫不客气地使他们得而复失,尝点苦头。这样做,庶几可使他们得出:“和尚不该动,我也动不得”的教训。
中国是产生“法不责众”这一俗语的国度,一些人习惯于“随大流”。“别人那个咱也那个”,全不问该不该“那个”;“上面咋着咱咋着”,并不管应不应“咋着”。这种盲从主义,也是阿Q心理的反应。其实,一件事是否正确,要看事情本身的对错,而不能只看做的人多少。流行性感冒波及面不可谓不广,但不能因此就认为不是病,倘不及时治疗,也会酿成大疾,甚至危及生命。“人人如此”不一定就“应该如此”;“大家彼此彼此”也难保相安无事,当为至理之言。
欲刹歪风,须敢碰硬,严字当头,方可成功。用这四句话赠给有志救治阿Q病和某些患有此病的人,大概会有裨益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