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有最满的油箱(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个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故事核心是徒弟三人保护着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
在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拥有72般变化,降妖除魔,冲锋陷阵;猪八戒虽然贪吃贪睡,但打起仗来也不含糊,至少能上天入海,助猴哥一臂之力;沙和尚虽然憨厚老实,倒也任劳任怨,把大家的行李一直挑到了西天;就数唐僧是最舒服的了,不仅一路上有马骑、有饭吃,而且妖魔挡道也不用其动一根指头,自有徒儿们奋勇上阵。
上面的印象,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人对《西游记》的认识。几乎每一位读者都对孙悟空在《西游记》里的遭遇愤愤不平,他辛辛苦苦地护着唐僧去西天取经,杀妖降魔,但有时候还会被唐僧误解,甚至被唐僧念上几句紧箍咒痛苦地折磨一番。我敢保证,很多读者读到某些章节时,都有过想把唐僧痛打一顿,甚至还动过应该把唐僧杀了的念头。相信很多人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像唐僧这么没用的家伙,居然是取经团队的领导人呢?真的可气可恶!有的人曾经还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不让孙悟空来做领头的呢?或者就算是贪吃贪睡贪色的猪八戒,甚至是老实巴交的沙和尚,都要比唐僧的本领强多了!”
如果你也有这种看法,那么,你再深入地想一想,在他们四个人当中,谁最重要呢?其实,最重要的,既不是孙悟空,也不是猪八戒,更不是沙僧,他偏偏就是唐僧,那位看似无能的师傅!
为什么呢?是的,也许大家的第一感觉是,最没有本事的就是唐僧。虽然,他做事有点不明真伪,总是慈悲为怀,动不动还要给孙猴子念上几句紧箍咒。但是,就是他,在孙悟空一赌气可以“俺老孙不干了”就跑回花果山,猪八戒总惦记着开小差跑回高老庄、沙僧也在犹豫不决的情况下,依然毫不动摇地一个人奋勇向前,不到达西天取回真经而誓不罢休。
在本质上,也只有唐僧心里才最清楚地知道,他去西天的惟一目的就是要取回真经普渡众生。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西天,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他的目标和信念都十分坚定。而他的三个徒弟,并不是真正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西天,他们只是知道,好好地保护住唐僧就行了,至于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时间与精力去保护好他,他们就不会去考虑那么多了,他们充其量只知道应该怎么做,并且把它勉强做好就算万事大吉。
因此,无论在徒弟们出现了什么样的动摇时,唐僧依然坚定不移;不管前进的道路是多么的险恶,他也依然勇敢向前;即使所有的妖魔鬼怪都想吃他的肉,他也毫无畏惧,从不退缩。
最后,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后,唐僧不但到达了目的地,取回了真经,而且还让曾经被称为妖精的三个徒弟,最终都功德圆满,一一成佛。
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不觉得唐僧的目标最清晰,信念最坚定吗?他的油箱无疑是最满的。
唐僧的油箱是最满的
在《西游记》的四个人里,油箱最满的是唐僧,因为他目的地极其明确,就是要到达西天,取回真经,因此,他的动力是最足的,所以也是最难以动摇的。
而他的三位徒弟,每个人的油箱都不是很满,虽然都身怀绝技,但其前往西天的动力都不是十足的。他们经常需要外人给他们的油箱加油,给他们油箱加油的,或者是他们的师傳唐僧,或是观音菩萨,或是其他神明。
是的,目标永远都在技巧和方法前面。没有目标的人,永远都不知道工作的真正含义;没有梦想的人,永远都可能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即使是能力高到如孙悟空者,也可能因为目标的缺乏而放弃追求,从而半途而废。要知道一个人如果一开始就不知道他要去的目的地在哪里,他就永远都到不了他想要去的地方,即使他有通天的本领。
唐僧式的油箱
其实,在工作上,唐僧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最有价值的。
如果把唐僧去西天取经当作是一件任务的话,当唐太宗李世民把这件任务交到唐僧手上时,唐太宗并没有告诉他应该如何才能到达西天,而观音菩萨也只是告诉他,真经放在西天的雷音寺。
当唐僧承诺了一定要取回真经时,他并没有问真经放在什么地方,他并没有问路线图在哪里,他也没有问皇帝和观音能帮多大的忙,他只是全力以赴地上路,他知道,只要目标明确,只要坚持信念,只要心无旁骛,只要专注于目标,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
是的,在前进的路上,孙悟空也许会因为被唐僧的误解而跑回家,差点功败垂成;猪八戒也经常会找到种种借口,应付了事;沙和尚有时候也会受到两位师兄的消极影响而心灰意冷。然而,我们什么时候看到过唐僧会对完成西天取经这件工作说出过那怕半点的借口了?在困难面前,他可否有半点的退缩?
所以,成功是没有任何借口的,成功者要求自己比任何人都要严格。
唐僧式的油箱:永远专注目标,心无旁骛,永远敬业负责,绝不退缩。永远神定气闲,从不怨天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