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嘲笑击败胆小者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有勇气承担命运才是英雄好汉。
——黑塞
嘲笑是最卑劣的感情,是从阴沟里发出的声音。我们说,不怕嘲笑,源于女性的自信。
东家的婆姨与西家的媳妇聚在一起,两个女人一个故事。嘲笑既是人类“过剩精力”的发泄,也是狭小生活空间的折光。
女性受狭小空间及人际交流的限制,生活轨迹“三点一线”或“两点一线”。家庭主妇们的谈资,就是东家的盐和西家的醋。职业妇女不屑于谈论别人的长短,更不屑于进入别人的生活空间。洁身自好是一种自信的语言,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我们说,不怕嘲笑,是指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你就大胆去做,大胆去干,大胆去想,就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我们说,不怕嘲笑,就是减少内耗,减少无谓付出,减少磕磕绊绊。
人生就那么几十年,有使用价值的时间则更短。如果一个女人,把过多的精力花在这无用的流言蜚语中,还有什么精力做事?还有什么精力去听音乐、看画展?还有什么精力去体验人生?一句话,还有什么精力去享受生活?
走自己的路
自信,源于理性判断。
黑格尔说,“对事物理性的判断是强力的判断。”只有理性的判断,才是持久的判断。所谓“浪迹千里不回头”、“泰山将倾腰不弯”,这源于理性判断的强大支撑。
你做的事,如果自己都在摇摆,还有什么自信?俗话说,女人缺少主意,易听谗言,这恰恰说明一些女性缺乏对事物的理性判断。
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为什么说她是一个女强人?不仅因为她是一个律师。更重要的是,在克林顿的“性骚扰”案中,她表现出坚强的理性力量和出奇的冷静。当莱温斯基闹得沸沸扬扬时,希拉里·克林顿说:“这是政治家们的一种伎俩,我懂得他们想干什么!”希拉里·克林顿的话,确实帮了克林顿的大忙。但谁能体味这“泰山将倾”引发的希拉里内心的巨澜?
奥地利总理的夫人——索尼娅·克里马,年仅34岁。当她的丈夫维克多·克里马走上总理的台阶时,她没有被掌声、鲜花、笑脸的色彩所迷惑。她没有陶醉,没有飘然。相反,她表现得比过去更为沉静,更为平淡。当记者追问她:作为第一夫人的感觉时?她微笑着轻轻地说了一句话:“我还是我。”她拒绝了一万马克的服装,拒绝搬进总理的别墅。她说:“为什么要穿昂贵的服装,登在封面上呢?”索尼娅·克里马一家,至今仍然住在维也纳一套简朴的公寓里。
“我就是我”,就是一种自信,一种理性。
自信,取决于感情判断。
感情判断,虽然没有理性判断那么完善,但感情判断更具有每个人的个性色彩。
当女性人格和尊严受到侵害时,做人的尊严感,支撑了女性的自信。铁女人撒切尔夫人卸任离开唐宁街一号时,虽然眼里噙着泪水,但她连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她事业巅峰的住处,从此踏上人生的另一征程。
自信,取决于经验判断。
人生经验是无价之宝。当女性受到别人嘲笑时,经验就会擦亮智慧的眼睛。经验的判断,会告诉女性采用何种反击方式。
“危城”的怪圈
嫉妒像一座社会的“危城”。楼宇之间,同类之间,都在滋生嫉妒的疾病。
嫉妒是情感的恶之花,是莫名的愤怒,是弱者的抵抗,是阴暗的伤害。
嫉妒和竞争,不在一个层次里,但在一个链条上。竞争是一种正常的比赛,嫉妒是一种邪恶的游戏。
男性嫉“才”。
才华可以引来杀身之祸。才华出众的人常囚于“危城”之中。不论朋友,或者兄弟,嫉妒超越了情感。
曹植的才华,强于兄长曹丕。因此,他在仕途中寸步难行。最后,也只好写写诗歌和听听音乐,在抑郁的“危城”中结束一生。公子扶苏,才能高于胡亥,他的命运也只是镇守边关,最后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
一个嫉妒的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也是一个“窝里斗”的社会。
没有开放的空间,没有开放的视野,嫉妒就成为对熟人、对同事造成伤害的疾病。所以,西方人把“嫉妒”戏称为“竹筒效应”。这是说,封闭的竹筒,由于狭窄的空间,导致了“同类”的自相残杀。
女性嫉“色”。
长得漂亮的女性,漂亮会成为一种灾难,一种祸根,甚至一种“罪恶”。
我们常说,“红颜薄命”,首先是“红颜”,而不是“黑颜”、“黄颜”。“红颜”是前提,薄命是结果。
“红颜”女性,除了容易遭到男性的攻击之外,更容易受到同类的嫉妒和摧残。人们都说林妹妹不快活,其实,林黛玉的“葬花词”恰恰说明她内心的苦闷。谁叫你有才华?谁叫你长得靓?“才华”加“漂亮”,已是女人的全部“亮光”,为什么偏偏你一人拥有?
谁都懂得,男人很少嫉妒女人,而女人更少嫉妒男人。嫉妒常存在于同一性别中,彼此相生相克,闹得不可开交。
嫉妒也表现于“同位嫉”。
学历相同,职位相当,文化相等的“同位”者,最容易滋生这种疾病。对方的存在,似乎威胁到自己的生存。因而,把正常竞争演化为一种嫉妒。
嫉妒还表现为“同龄嫉”。
所谓“年相若,道相似”。由于经验相等、未来相等,成为潜在竞争对手。当竞争变味为嫉妒的时候,就表现为人身攻击,或者阴谋陷害。
跨越嘲笑的门槛,走出社会的“危城”,那就是——自信。
所以,应该呼唤理性,拓展生存空间,制定科学的用人机制,培育健康的心理,建构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我们走出“危城”的路标,也是到达人生彼岸的航船。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