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事件中的媒体运作(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空难、矿难、海难、交通事故、传染性疾病……灾难性事故每年都在大量地发生,危机考验着政府和企业的预警能力和处置能力。而媒体有责任把发生的一切告诉公众。由于过去对这些灾难多采取掩盖或者推迟发布的做法,从而使得政府和企业在危机的处置上缺乏与媒体及公众进行信息沟通的经验。这反过来将影响甚至破坏政府和企业的形象。
政府对危机反应迟钝,政府往往总是在危机爆发之后才发现,而这时候处理危机已属被动。政府对危机反应迟钝是以下原因造成的:政府的各个组成部分对危机反应迟缓,一旦出现危机苗头或发生危机,为了推脱责任,不及时上报;政府及政府的各个组成部分没有建立起危机反应、危机预警机制及体系,危机出现了苗头或一旦发生,发生危机的地方、单位不知向何部门何人报告;政府及政府各组成部分都有隐瞒、掩盖危机的传统。
让我们来解剖一起政府处置危机的案例。2003年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发生了2500多名学生饮用豆奶中毒事件。事件发生后,有关学生中毒的各种说法在当地不胫而走。有的说,那些学生中的是黄体霉菌的毒,潜伏期长达几十年,一旦发作就要命;有的说,已有3个孩子死亡,还有孩子眼睛瞎了……各种流言传说,使学生家长们人心惶惶,心急如焚。有的家长甚至因行为过激而被行政拘留。政府处置这次危机的错误在于:
1.迟迟不召开新闻发布会,不向社会公布真实情况。事件发生20天后,辽宁省海城市政府才召集新闻记者,举行了“3•19”豆奶事件说明会。因此,当海城市政府第一次以积极姿态面对蜂拥而至的各路记者时,众多学生家长也聚集在会场外,热切地向记者介绍或打听情况。
2.说明会召开时间一拖再拖。上午8时许,正在采访此事的记者接到通知,说9时召开说明会。有的记者赶紧中断采访,准时赶到会场。记者很快又被告之,说明会延至9时30分召开。到了时间,还是不见政府官员的踪影,10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只好干坐在会场,一等再等。直到11时15分,姗姗来迟的政府官员才步入会场,难产的说明会才真正开始。政府失信,记者和公众恼怒。
3.说明会照本宣科,念得太快,没有给记者散发材料。说明会由海城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孔伟主持。主持人作了一个开场白,简单介绍了与会人员后,海城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丹开始情况说明。他基本照稿宣读了长达8页的材料。有记者说他念得太快,记不下来,要求发一个书面材料。宣读完毕后,记者们苦候多时、且寄予诸多希望的说明会即告结束。一直热切地等待提问的记者们面面相觑。
4.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不是一笔带过,就是避而不谈。这次重大突发事件,卫生、防疫、教育、公安等各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病因始终查不出来?在政府做了那么多工作的情况下,为什么20多天后,众多学生家长仍然怨声载道,甚至丧失了对当地政府的信任?对一些流言传闻,政府部门怎么看?如何消除群众的恐慌情绪?政府关于医疗费的承诺如何兑现……对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说明会不是一笔带过,就是避而不谈。
5.说明会没有接受记者采访、回答记者提问。当大家强烈要求追加答记者提问时,被告之,此次通报会仅是说明会,不接受记者提问。就在记者们为此质疑时,与会的政府官员——市卫生局局长、市教育局局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几乎在两分钟内迅速从会场消失,再也难觅踪影。
6.政府部门对记者采访采取了踢皮球的做法。事件说明会的当天下午,各媒体记者分兵几路,奔赴有关单位。有趣的是,在记者联系到的几个单位中,鞍山方面答复说,负责人去了海城,而海城方面则称负责人去了鞍山。在海城市卫生局、市防疫站,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提问,工作人员皆讳莫如深,要么迂回曲折地应对,要么无可奉告。
在企业,危机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市场竞争如此残酷的今天,危机无时不在觊觎着中国企业,威胁着他们的生存,一些看上去非常强大的企业特别是新兴企业在遭遇一两个似乎很小的危机后,便如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垮下去了。
北京零点前进咨询有限公司一项关于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表明,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而如果危机管理长期缺位,企业很可能像美国大片《后天》讲述的那样,突然面临“冰河期”。
调查发现:对于媒体不利于本企业的不真实报道,11.5%的企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36.3%的企业要视公众的反应之后再反应;33.2%的企业要投诉该报道的记者。这些消极被动或者是过激的反应均不利于企业与媒体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企业用好媒体这把双刃剑。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说过一句话:“没有准备的企业在危机中消亡,优秀的企业能成功地安渡危机,只有伟大的企业在危机中发现机遇。”
企业对危机的苗头或已经发生的危机反应迟钝。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发生的一次风波给平安的打击持续了多年。其实事情非常简单,2004年平安保险公司推出的投资连接保险产品遭到了媒体大面积的质疑,认为这个产品存在对客户的误导,是对客户的欺骗。在广东、福建、上海、西安,大批购买了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客户堵在平安保险公司的大楼前,他们只有一个请求:退保。平安试图找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为自己辩解,达到劝阻客户退保的目的,但是效果很差。形势在朝着严重的方向发展,福州大量的客户已经通过法律手段向保险公司讨说法,平安不得不暂时答应客户的要求,同意退保。在上海,大量客户在“两会”期间静坐示威,强烈要求退保。销售市场的反应自不待言,那种排队购买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景观早已是昨日黄花,风景不再。事已至此,平安并未意识到这是一场危机,并未采取公关措施来化解这场危机,而是采取以往行政工作的思路来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