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品行培养的误区(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些家长不注意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甚至反对孩子参加集体活动,造成孩子自私自利,缺少集体观念。
孩子被选为班干部,这是老师、同学对他的信任,也是对他在班里学习、表现的肯定。孩子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向家长报喜。父母听到这个消息不但没有笑容,而且很反感,认为当了班干部,班里会有很多事情落在孩子的肩上,会影响孩子学习的进步,于是对孩子讲:“咱不干那傻事,只要学习好什么都行。哪天我去找你们班主任,把你这个学习委员辞掉。”孩子迷惑不解,同学们都争着当班干部,父母为什么反对?再听父母讲当干部对学习不利,也没什么可辩解的了。持这种认识的家长并不少见。当选为班干部的学生,一般都是学习不错的孩子,越是一些学习不错的孩子的家庭,就越怕当了干部影响孩子的学习,并向孩子灌输这种观点。
这反映了父母缺少集体观念,而父母的这种认识又影响到了孩子,其结果使孩子的集体观念淡薄,增强了利己心理,马克思说:“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总是生活在集体里,个人与所在的集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脱离这个社会独自生活。在如今的社会化大生产时代,人们总是在不断享受着集体或他人所给予的利益,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该懂得如何关心、爱护这个集体,并为它做贡献。对于儿童,我们要从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为成为一个有益于集体、有益于社会的公民做准备。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首先要培养孩子关心家庭这个集体。让孩子了解自己在家中的位置,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了解家庭生活的状况。我曾多次询问过5~10岁的儿童,你的父母在什么单位上班,做什么工作?有1/3的孩子不知父母在什么单位工作,有1/2的孩子不知父母做什么工作。父母不向孩子介绍自己的情况,孩子怎能理解父母?一个家庭有日常的家庭劳动,如做饭、洗衣、搞卫生、购物,都需要家人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去做。要让孩子不断了解家庭生活,并尽自己应尽的义务,使他们首先关心家庭这个集体,关心父母。
要使孩子关心班集体、关心学校、理解老师、关心同学,可以通过经常和孩子谈话向孩子询问班集体、学校、同学的情况,指导孩子尽自己应尽的义务。比如,搞教室里的卫生、维护集体荣誉等。让孩子担任小组长、班干部是培养孩子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培训管理能力的最好途径,要鼓励孩子干好课代表、小组长,班长等工作,并不断帮助他们解决担任职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使他们的工作能力不断加强,为班集体更好地开展工作。
要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爱祖国、爱中华民族的教育与爱家庭、爱集体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儿童处在形象思维时期,一方面要通过对他们周围的事物的爱来逐步发展并体现出对祖国的爱。还要通过给孩子讲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讲我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讲这个时代人们的创造,国家的建设发展等,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