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章 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10)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以后的事情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个独自一人被关在家里的小男孩,得到了徐教授同他亲切、平等的谈话。经过允许,在以后的几天里,每天上午10时,小男孩便会准时拨来电话,而且会很有礼貌地先问:“老伯伯,今天我再跟您说说话,好不好?”于是,徐教授便每天在电话中与这个互不相识的孩子对话,回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以满足一个孩子仅需要找人“说说话”的最低要求,即使有事离开,也再三叮嘱放假在家的女儿接电话,以保持这条“儿童心理咨询热线”不断。
徐教授女儿告诉记者,通过几次电话交谈,这个孩子的心情大为改观,原先刚打来电话时那种惶恐感已经没有了,变得非常开心,他常常在电话里“讲个故事给你听”。有一次还告诉了他的一个“小秘密”:这次考试他得了全班第一。徐教授透露,这个孩子很乖,尽管在电话里常表示“想出来玩”的强烈要求,但又十分知趣,说“爸爸妈妈不同意,是不能出来的。”
《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卢勤,曾接到一位可爱的小女孩打来的“知心电话”。这位小女孩用神秘的语气问道:“知心姐姐,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在家里,我像一只可怜的小蚂蚁,在学校倒像一个引人注目的大白兔妈妈……”她告诉“知心姐姐”,“我妈妈是教师,爸爸是经理。他俩一天到晚忙得很,根本没有时间理我。要交待的事,包括吃什么、做什么,都写在台历上。我觉得我好可怜呀,就像小蚂蚁一样。可在学校就不同了,无论表现好不好,老师都能看到,所以,我觉得我像个引人注目的大白兔。”
这位小女孩的话,一下子把知识渊博的“知心姐姐”带回童年:“我比你强,我家里有六只蚂蚁,我是第五只”。“知心姐姐”想也没想,脱口而出。“你真是太幸福了!”小女孩非常羡慕地发出了感叹。
是的,在我们这一代的童年时代,谁家不是同“知心姐姐”一样,都拥有一群“小蚂蚁”。而现在,对于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因为仅仅只有一只“小蚂蚁”,他们害怕孤独的心理比任何一代都强烈,渴求朋友的欲望自然比任何一代都迫切。
四川有一位小学老师,交给“知心姐姐”一篇学生写的作文,题目叫做《我恨……》,读来颇有催人泪下的感受。文章写道:
自从我家从平房搬进楼房,我便失去了自由。搬进楼房的第二天,妈妈就警告我:“楼里很乱,你一个人不许出家门,也不许别人来咱家。从今天起,你活动的地方就是阳台。”
我独自一人站在阳台上,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恨。我开始恨这楼房,是它使我失去了自由。后来,我恨不得逃出这个“笼子”,再回到我那欢乐的小院子,那里有我的小伙伴,还有我的小花猫、小蛐蛐、小蚂蚱……
“知心姐姐”进一步分析说,这位小学生的妈妈一定很难理解,搬出那又小又黑的平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有多好,孩子怎么还“恨”呢?正像有的孩子所说:“星星代表我的心,妈妈不懂我的心。”这星星便是他的伙伴,他的朋友。
湖南资兴矿务局小学四年级的一位同学给“知心姐姐”寄去一首诗,题目就是《我要做星星》,诗中写道:
我不愿做太阳,也不愿做月亮。
因为,做太阳太寂寞,
做月亮太孤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