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孩子的不良习惯(5)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情节:一休的母亲为了磨一休,让他当和尚,独立生活。有一次,小一休跌倒了,石头磨破了他的腿,母亲离他只有几步之遥,一休将手伸给了母亲,可母亲无动于衷,只说了一句话:“用手撑一下,自己爬起来。”一休的母亲让小一休明白了一个道理:跌倒了得自己爬起来。
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生活自理的时候,父母应在生活上给予照料,做父母的有这种责任和义务。但家长还应当明白,照料孩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生活得舒适、幸福,更重要的是在照料过程中教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进而掌握自立的能力。如果做父母的把孩子的事情全都包办代替,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脚、动脑,就等于把孩子的手、脚、脑都束缚起来,孩子将什么事都不会做。将来孩子长大离开家庭、父母,进入社会独立生活,就不会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这不但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有可能因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而葬送他们的锦绣前程。
某地有一位大学生,从小就特别聪明,上小学时跳过级,中学没有毕业就提前考入了大学,刚满19岁就大学毕业。紧接着,又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学校领导看他有培养前途,决定送他到国外深造。应当说,从小学到大学,这位研究生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一般青年学生如遇上这样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自然会高兴得不得了。可这位研究生听到这个消息,却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要独自一个人去异国他乡,远离父母家庭,谁来照顾我的生活呀?
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心理压力呢?因为这位研究生是独生子,从小就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的生活问题全由母亲代劳,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在考上大学之后,他的母亲每周还要到学校替他整理内务,帮他洗洗涮涮。离开母亲的呵护与照料,他简直无法生存。因此,出国深造的消息给他带来的不是万分欣喜,而是极大的烦恼和压力。
来到北京语言学院进行出国前的语言强化训练,他在生活上遇到种种困难,东西不会买,衣服不会洗。距离出国日期越近,他的心理压力越大,整天心神不定,甚至愁得彻夜不眠。到后来,只要有人提到“出国”二字,他便浑身发抖,手脚抽搐,口吐白沫,不省人事。他的身体和精神全部崩溃了。送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精神过度紧张。人们问他患的究竟是什么病?医生说是“出国恐惧症”。
赵忠心教授在为这名智力超常的研究生惋惜之余,语重心长地告诫天下父母防止重蹈覆辙。他认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会很强。这种自信心也会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将来的副业会富有成效。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市场经济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