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包办与护短(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父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爱应该是有理智的,有节制的。如果失去了理智,没有节制,使父母之爱任意泛滥,超过了有益的限度,这就变成了溺爱。其结果,既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家长们要认真吸取这种教训,切不可重蹈他们的覆辙。
养儿至老
我国素有“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在旧社会,男人即使穷得“丁当响”,也要东借西贷,讨老婆、养儿子。除了传宗接代的意识外,更直接的动机是为了自己在失去劳动能力后,能有所倚靠。这一点合乎伦理道德和人类生存发展的规律。惟其如此,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婚姻法》里,才把“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作为条款之一。
时至今日,“养儿防老”一语已逐渐淡化乃至于异化,异化成为“养儿至老”。据我所知,有些收入颇丰的家长一下子拿出几万元,以其独生子的名义存入银行,作为儿子终生的“养老基金”。还有一些家长为襁褓中的娃娃也办起了“养老保险”。
何以会出现“养儿至老”的情况?仔细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因素:1.家长本人赚了大钱,自己已不存在“防老”的问题,于是就往远处想,替儿子也解决“防老”问题。2.家长眼看现实,估测未来。“铁饭碗”、“包下来”的日子已成过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儿子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站得稳脚跟,实在难以预卜。为万全之计,还是设法提供其终生的生活保障。3.家长看到亲戚朋友、邻居街坊为子女操办此事,于是便随波逐流,跟着效仿。
对于“养儿至老”的做法,我实在不敢苟同。诚然,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爱子,但爱子有一个适度的问题。超过了这个“度”,则“爱之实足以害之”。很难想像,一个用不着从事劳动便可悠哉游哉、恣意玩乐的人会去拼搏创业。此辈“毋须动手,一切都有,高额消费,超前享受”,结果只能“坐吃山空”。退一步说,这一座“山”即使吃不空,儿子不会自谋生活,只会靠“剪息票”维生,这样的日子又是多么空虚无聊,有啥过头呢?
有个富人32岁生了一个独养儿子。富有的父亲对儿子百般宠爱,从来不让儿子吃一丁点的苦。岁月荏苒,儿子正逢弱冠,仍然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年过半百的父亲特地请一个瞎子到他家算算命。瞎子先声明“直言莫怪”,随即说:“按命相书上推算下来,你做父亲的还有30年阳寿,令郎还有33年阳寿。你是80岁归天,令郎是52岁去世。80岁可谓‘寿终正寝,天年已足’,是个福人了。52岁嘛,‘人过五十,不为夭折’,也算不错了。”瞎子言毕,儿子随即顿足捶胸,嚎啕大哭,悲恸至极。父亲从未见此情状,以为儿子倒还有一片孝心,便劝阻其收泪节哀。谁知儿子却竖起两个指头说:“我不是哭你,我是哭你死了之后,我还要活两年。这两年靠谁来养我、侍奉我呢?”
这则笑话看似滑稽,却蕴涵着哲理,说明为父者绝不可能代儿子走完他自己该走的人生之路。寄语当今的父母,“养儿至老”并非良策,“教儿自立”,让儿子靠双手养活自己才是良策。一己之见,未必精当。还望明智的家长三思。
代替孩子玩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