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权 能更有效地控制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格力掌舵人,朱江洪和董明珠,都实行严格的管理政策,尤其是董明珠,更是采用了很多近乎偏执的控制措施。但,格力并没有因此而僵化和衰落,反之,格力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似乎是个难解的谜团。
事情的真相就是:格力控制虽严格,但其控制的方法却是灵活多样的。
员工一旦进入格力,就好似被套上了一个箩筐。“只要你走进格力公司,就必须按照我的思维去工作”,董明珠的话就印证了这一点。只要人在格力,谁都甩不掉这个箩筐,不管你愿意与否。但在这个箩筐之内,格力员工却可以自由发挥,实现自己的目标。格力控制的灵活之处就在于,格力会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给员工换上烙有格力标志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箩筐”。随着员工的不断成长,“箩筐”不断变大,内容不断更新,员工的需要不断被满足,激情和才干不断被激发。格力在换筐的过程中,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不同员工不断扩大的发展空间,而格力本身也不断地发展壮大。“格力之筐”,是格力和其员工双赢的标志。
当然,在合适的时候,给合适的员工换上合适的“箩筐”,是一项高深的学问。姑且不论人性的善恶,每个特殊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需求、才干和性情等等,这基本上决定了他们能得到多大多美的“箩筐”。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以下六类员工(格力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类,本事还凑合,但却是企业元老级人物,故而有点守旧;
第二类,工作看起来很积极,总是在办公室忙碌,实际上是在磨洋工,不能创造绩效或者创造的绩效微不足道;
第三类,没什么本事,但精于经营人际关系,所以混得不错;
第四类,比较随和,承担了大部分的杂活,久而久之成为他人支使的对象;
第五类,本事大,能力强,但有自己的思想和原则,较难控制;
第六类,前五类的综合体。
格力一直致力于将那些无益于企业的员工清除出格力队伍,或者给那些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套上格力特制“箩筐”。对于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员工,只要他们是为格力服务,只要他们是沿着格力的理想和目标前进,格力就给这些员工更为广阔的天地和更好的待遇,也就是说套在他们身上的“格力之筐”要比一般的员工大得多,美妙得多。
就这样,格力的管理者借助“格力之筐”,把员工的才干和忠诚,引导到有利于实现格力共同目标的方向上来。格力的管理和控制,能做到紧而不僵、活而不乱,很大的原因就是格力管理者能给以上六类员工套上合适的“箩筐”,在充分利用他们优点的同时,有效地抑制住了他们的缺点。
放权,能更有效地控制
在格力这样一个强调控制的企业里,竟然存在着放权的历史和文化,真有点让人不敢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
朱江洪非简单之辈,早年在小企业担任领导时,他就曾一脚踢,独揽财权、人事权和行政权,应付下来,也算绰绰有余。但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朱江洪管理起来就觉得非常吃力了,最终他意识到:作为大企业的一把手,如果不放权,是绝对做不好的;如果下属不能负起责任,样样都请示、汇报,那这个企业绝对是要垮的;领导不放权,下属反而没压力,反正出了错责任也在领导那里,适当地放权,能培养下属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潜能。
朱江洪担任格力老总的时候,他对每个部门经理都进行充分的授权。朱江洪给他们平等的权力、机会、时间,然后静静等待他们的答案。当然,静静地等待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干,在整个放权过程中,朱江洪运筹帷幄,牢牢地控制着局势的发展。这期间,朱江洪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看哪条线、哪个系统有什么变化,一旦发生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变化,朱江洪会迅速介入调查,出了问题就及时处理当事人。纠正错误之后,朱江洪坚持继续放权,哪怕对曾经犯过错误的部门领导。朱江洪始终坚持有控制地放权,一方面能使下属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能及时纠正放权中的一些失误。
得益于这种放权文化和制度,董明珠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格力第二代领军人物。董明珠当然没有忘记她是怎样崛起的,她也深刻了解到放权的重要性。于是,她效仿朱江洪的做法,对下属充分地放权,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董明珠也没有忘记对放权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不代表她不信任部属,只是她必须保证所有的员工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正确的思路展开。
放权,似乎和控制是相反的,但格力的实践已充分证明:放权,能达到更好的控制,是控制的一种技巧;而在放权中,实施必要的控制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放权的正确方向。
民主与控制之间,猩群首领选择了控制。人类的智慧显然要高于那些非洲丛林中最聪明的动物,人类对民主的渴望也远远超过那些颇有智慧的黑猩猩,但这并不代表在企业管理中就该选择以民主为主要特征的体制。毕竟,我们还没有进化到大部分员工都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年代。格力,凭借着严格而科学的控制,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格力,理应成为其他企业学习的榜样;控制,理应成为众多企业管理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