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介和谈创业成功三要素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和记者的交谈中,严介和谈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1960年出生在淮安一书香门第。16岁高中毕业,成绩非常好,但因为当时只有贫下中农子女才能被推荐上大学,我只能靠边站,经历了强烈的失学痛苦。后来留校代课,高中毕业就当高中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进了师院。毕业后又教书。1986辞职,到一家国有企业做办公室副主任,临时工。从学校到企业,我知道行业跨度比较大,开始卧薪尝胆地学工商管理,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非学历班MBA。1987年企业不景气,向社会公开招标租赁。当时,我没有任何“后台”,但以最高分中标,从临时工一步升为厂长。上去后一个季度企业就变了样,扭亏为盈。后来越做越好,就让我兼了三家企业的法人代表,水泥制品厂、建材公司和贸易公司。这三家企业都做得很好。然后层层推荐,成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1992年,租赁一家临倒闭的企业,注册了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开始承包工程。
对创业成功的要素,严介和有一番独特的见解:
要成就一番大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智商,人与人之间智商差异是客观存在。智商高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很快就可以打造成才。二是苦难。成就伟业的人,大都有着超乎常人的苦难和坎坷。没有这个,他没有柔韧的一面,容易胜则骄,败则馁。在我们太平洋建设,要想做大事,就算你没有苦难,也要想办法营造一点苦难。公司里比较优秀的苗子,犯一次错误不但不批评反而还提拔一次。提拔对他也是磨砺,他会有心理压力,加倍珍惜,拼命工作。别人只看到我们做企业做一家成一家,但我们自己觉得“命”是最苦的。苦难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内部倡导的一个理念。三是阅历。学位并不是最重要的,生活才是永恒的老师。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后者更重要。所谓“读书破万卷”,光思索还不能“破”到位,关键是要去实践。
(原载《新华日报》)
继这篇文章之后,新华日报又开辟出专栏——关注太平洋建设人才现象。开栏的话中所加编者按语说:4月6日,本报头版头条,一篇《极速“太平洋”:年增长1000%》的报道,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读者都想了解太平洋建设为什么能在短短的9年时间内,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以年增长1360%的速度超常崛起,成长为总资产达60亿元的大型集团,并成为全国最大的以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太平洋建设为什么继2000年荣获江苏省第一先进私营企业后,在刚刚召开的江苏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且位列第一,省委书记李渊潮亲自为集团总裁严介和颁奖?当主持人与太平洋建设集团总裁严介和进行一番对话之后,初步揭开了他们超常崛起之迷。探究太平洋建设集团极速发展的成功秘诀,个中至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凭借独特的用人理念:打造精英团队,尤其是新近按照“零学历、零职称、零资力”聘请高层人才的实践,更具独特的创造性。为配合全省正在开展的解放人才大讨论,本报从今天起,开设“关注太平洋建设人才现象”专栏,欢迎社会各界参与。
关注太平洋建设人才现象连续五篇,分别用《精英团队是怎样打造的——解读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科学用人观》;《“三零”贵在实践——专家学者评说太平洋建设用人观》;《坚持科学人才观,为加速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人才保证》等标题大版面推出。讨论吸引了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同时引起了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的高度关注,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江苏省人事厅厅长赵永贤专门撰文参加了讨论。
一篇头版头条《极速“太平洋”:年增长1000%》将太平洋的媒体传播第一次推向了高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严介和和太平洋建设也因此真正的开始显山露水。
2004年江苏省十大新闻,第9件讲述“江苏民营企业高速发展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跻身全国民营十强”,将太平洋建设的极速发展列入了江苏十大新闻之中。
2004年12月18日,严介和登上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作为中国十大杰出管理人物的唯一获奖嘉宾代表,作了精彩演讲。时隔9天,12月27日,严介和再次登上人民大会堂,作为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的唯一获奖嘉宾,又一次作了精彩演讲。严介和与太平洋建设成了新闻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