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链接:太平洋建设竞购铁本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半年间,藉藉无名的太平洋建设先是突然重组ST纵横,随后摘下“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第一名”的殊荣,而今又传出欲与众多国企巨头竞购铁本的消息,使得这家路桥建设民企及其掌门人严介和一时成为江苏媒体的宠儿。
经过10年行业利润的资本积累,严介和开始了其疯狂的收购计划,重点是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机械、原材料、建材行业,而接下5年里,严介和还希望每年收购一家上市公司。
关于江苏民企新贵太平洋建设的最新说法是,他们有可能会重组常州铁本。
这是5月19日,与本报记者长谈到将近午夜时分,太平洋建设董事长严介和在不经意间透露的。
4月4日,新华网以头条位置对铁本公司在常州新北区长江沿岸违法占地、建设840万吨大型钢铁项目(下称“铁本项目”)的行为进行报道。10天后,新华社再度报道,国务院已派出由发改委、监察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审计署、银监会等有关部委的人员组成的检查组,对铁本项目进行了全面调查。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责成江苏省和有关部门对铁本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轰然破灭的铁本泡沫固然不值当初105.9亿的投资规模,但是已经陷进去的25.6亿银行贷款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更何况这是一个江苏省政府目前最为敏感的项目。
仅仅两年前,太平洋建设跟严介和都还是藉藉无名之辈;两年后的今天,他们却要和宝钢、方正、华润、复星等掰掰手腕,竞购铁本。
太平洋建设出名却不过是最近几个月的事情。
2003年11月6日,太平洋建设重组ST纵横。彼时,资本市场还不知严介和为何方神圣。
2004年4月初,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太平洋建设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民营企业第一名。严介和从省委书记李源潮手中接下了“优秀民营企业”的招牌。
4月6日,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登出长篇报道《民营企业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创业纪实》,文章标题套红印刷。
……
太平洋建设一份内部资料还显示,集团刚从南通拿下60亿元建设合作协议。此时距离重组ST纵横不过数月。
除此之外,自1990年代中期就以BT模式(建设—转让)承担城市基建项目,也是太平洋建设的一大特色。在BT模式下,太平洋建设既是当地政府的投资商,又是工程项目的唯一承包者。BT模式对太平洋建设的好处是“消灭了腐败成本、降低了监理成本,政府压价空间也没了,同时能够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当严介和以重组国企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时,当严介和在工程建设中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太平洋建设已经有足够的筹码在这一轮国资重组风暴中拿到他所想要的东西。
严介和告诉记者说,太平洋建设下一步的并购对象是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战略性资产。
太平洋建设的公路总包资质就来自2003年5月收购的江苏东辰公路。
即将举行的南京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上,当地另一民营巨头也看好太平洋建设,认为在建设类的资产当中,太平洋建设完全有实力拿下至少30%的项目。
严介和还透露说,接下来,我们会收购南京、南通的2-3家国企,为的也是对方的总包资质。
从两年前开始收购国企业,太平洋建设的负债率逐步从零上升到目前的39%,这一比例对资产超百亿的太平洋建设来说,显然还是“太安全”。严介和可以容忍的负债率是50%,这就意味着疯狂收购还将继续。
为了今年的收购计划,严介和已备下20多亿真金白银。接下来五年里,严介和还希望每年收购一家上市公司。
(原载《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购铁本是真的吗?不是。后来证实,严介和是虚幌了一枪。他是在湖南怀化拿下第一个订单时通过记者连线透出这个消息的。
这叫声东击西吧。他口中喊着并购南京房产、南京三建甚至铁本、徐工、镇江恒醋,但实际上他已把一批批工程机械隆隆开进西部地区,拉开他的全国战略,回过头来做工程主业了。
严介和这么说:真正想得到的就低调做,不想得到的就放高调。
这低调也好,高调也罢,局外人看来,都是那么地“蹦”!
2004年9月15日,太平洋建设要举行一个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主题新闻发布会。那个时间,严介和已在全国签下了700亿的订单。这个数字有点怕人。宏观调控大势之下,抛出这么大一个数字,第一害怕的是银行,又是一个枪打出头鸟,再说哪家银行也给不了你太平洋很多钱吧,我银行的这点钱哪能跟700亿相伴,毛毛雨,我还不如不冒这个风险呢。
9月14日下午5点,下班前半小时,严介和主持召开集团总部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专题讨论700亿数字是否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会上,所有发言100%口径:不能公布。可严介和还是来一个万众归一: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700亿照发不误。
人们担心的事,严介和自然有更高招术吧。连带的效应是订单再涨到1100亿,再涨到2000亿、2700亿。
严介和决策就是这么“蹦极”,让人惊险刺激。
当然,这一次次蹦极,也会有遇到阻力或则玩失手的时候,这不,南北“两包”由于社会因素——当然也少不了太平洋自身原因,至少在中国改革大势之下,对宏观调控的大背景把握得并不是那么100%的精准——“两包”蹦极双双失利。
唉,怎么说呢?还是小平同志讲的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南北“两包”这一蹦极失利,就算是为了中国的改革事业吧,牺牲也就牺牲一回。不过再多一回,太平洋你还能经得起折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