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决定目标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近十年世界财富英雄榜上,有两个热门人物:一个是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一 个是微软掌门人比尔?盖茨。许多人都在探究比尔?盖茨创造财富的奥秘。
比尔?盖茨一言以蔽之说:“我的眼光好”。
好一句,“我的眼光好”,这使多少人大跌眼镜?其实,你如果仔细研究萨姆?沃尔顿、比 尔?盖茨这些财富英雄会发现,所谓“眼光好”,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词,它所包含的不 仅仅是“独到”。因为,在沃尔顿和盖茨之前,既有规模很大的连锁超市,也有在微电 子、软件业中的行业巨头。
但市场证明在目前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他们的“眼光最好”。
在我们选择研究的企业标本中,华为、联想和希望集团都是以“眼光好”在中国市场上取得 成功的例证。
从1990年算起,中国GDP的增长基本保持了7%~8%的高速度。截止到2000年,十年时间累计 增长超过100%。但上述三家所在行业的增长,十年累积超过1000%。
在中国市场上,前十年中,产生财富英雄最多的是通信行业、PC行业、农业和房地产业,而 他 们无疑是在这个行当中做得更优秀的企业。他们眼光好,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 行当,使企业与财富的增长搭上了快车。
当然,有这样市场机会的企业毕竟是少数。企业家的眼光好,并不是要企业家都要搭上这 个 快车。不,决不是,而且决不能有这样的奢求。因为在我们选择的样本企业中,有70% 的企业 并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是另一种“眼光好”:他们看到了世界产业链条的重新组合,看到 了链 条中生 产环节从发达国家、高成本国家和地区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动向,他们抓住了机会 。如中集集团, 用十年时间把集装箱生产做成了世界第一;格兰仕用八年时间把微波炉做成世界第一;而 万 向集团则用五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传动结合部件的生产供应商;台湾企业顶新国际用 六 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速食面生产供应商。
1998年,我的一个朋友参加了CCTV长江源头采访,回来后激动地对我讲了这次经历中最大的 感受:长江源头原是个不起眼的小泉眼。
朋友感触颇深地自省:我们太注重“宏伟目标”了,结果,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 事隔多年,我还一直清楚记得他当时两眼望着远方的凝重表情。
他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目标问题。
建立企业灯塔性目标,是讲做企业要有长远打算,是讲企业家和企业要有一种不断进取的精 神和态度,要有一种忧患意识。任何企业都会经历企业发展的高潮和低谷,甚至要经历失败 。但具有企业灯塔的公司,会在失败的废墟上站起来,会重新发展起来。这就如同在暗夜中 行走,没有路、没有光明、不辨方向,只有天边的北斗星,这颗星成为你战胜暗夜的希望。 仔细研究样本中的成功企业,他们有企业目标,但并不是不犯错误,而是由于这个目标,使 他们对企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1995年,联想香港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作为上市公司,联想集团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但他 们相信公司,看好中国将要启动的大陆市场,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又重新获得新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眼光决定目标,而目标又是企业生存、成长的信心和信念。
任何企业都是从小公司做起来的。不管现在是世界上多么大、多么有名的企业帝国,他们起 步时同样遇到过资金、产品、市场和人才的困难。
但公司可以是小公司,做法不能是小家子气。
世界华人船王、台湾长荣企业集团董事长张荣发,赤手空拳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把一个远 洋 运输公司做成了世界排名第二的企业帝国。他说,不考虑未来、没有目标的企业家,是没有 前途的。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除了“我的眼光好”外,还有一句“企业家要考虑未来”的名言。
企业是有生命的。
从管理和企业领导者角度看,世界上大多数企业的生命是人生命的一半:四十年左右。这恰 恰 是企业创业者创立企业到离开企业的时间。
从产品角度讲,企业也有周期,因为没有永远的产品。
美国著名商业哲学家查尔斯?汉迪是从产品角度看企业生命周期的。他认为,每个公司都有 自己的生命周期,而公司长寿的奥秘在于:如何在公司的既有成长曲线快接近“抛物线顶点 ”的时候,适时地开辟第二条曲线。当旧曲线所依托的资源开始衰微的时候,公司已驶入一 条崭新的成功轨道,并迅速成长。
这就是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眼光:他们要看到什么时机是企业产品的“抛物线顶 点”,什么时机应该开始什么样的“第二条曲线”。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MBA毕业生看到一个老渔夫躺着晒太阳,身边放着一个破 盆,里面有几条小鱼。年轻人就劝老渔夫要多打鱼并把事情做大,在劝说的过程中老渔夫 回问做到了又怎么样?年轻的MBA为老渔夫描绘了这样一个宏伟的远景:你可以做成一个跨 国 渔业集团,你可以很写意地在沙滩上晒太阳。老渔夫反问这位年轻的MBA:我现在不是已经 在晒 太阳了吗?
其实,同样的晒太阳,老渔夫和“跨国渔业集团”总裁晒太阳时的心情是不一样的。一个是 自食其力的好人,一个是为人类做了很大贡献的企业家;前者是个人谋生,后者是做事业的 企业家。
这是一个没有“对和错”、“是和非”答案的问题,我想,也不是层次和境界的问题。
这是两种都对的人生态度。
20世纪50年代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该公司比较弱小,在国外鲜为人知)迈出了具有重要意 义的一步,放弃原来的名字,采用一个新名——索尼公司。该公司的银行反对这样做:“东 京 通信工业公司自创立至现在已有十年,好不容易使自己的名字在通信业广为人知。这么长时 间都过去了,你们突然荒谬地建议要改名字,这是什么意思呢?”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以 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回答说,这会使公司势力向世界范围扩大,以前的名字外国人觉得太拗口 ,不易发音。
你也许觉得这种行为并不能表现出多大的勇气和胆魄,毕竟,大多数小公司和中等公司最终 都得看准海外市场。而且,只是把名字改一下——把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改成索尼公司—— 并不值得那么大惊小怪。但是,我们不妨仔细研究一下盛田昭夫所提出的采取这一行动的理 由:虽然我们的公司还很小,而且我们也把日本看做一个巨大的、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市场…… 但是我最终认识到,如果我们不把目光对准国外市场,那么我们永远不能发展成我 所设想的那种公司。日本产品在世界上以质量次闻名,我们要改变这种状况。 日本经济起飞之初,“日本制造”的含义也是“廉价、低劣、质量次”的代名词。索尼不但 想凭自己的实力取得成功,还想改变日本消费品质量次的坏形象,以此赢得世界的最高赞誉 。作为一个雇员不到千人、根本没有海外势力的小公司,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目标。
看到未来,需要眼光,也需要勇气。
中国失败的企业,不是不知道企业该做什么,而是不知道企业不该做什么。在不该做的地方 做了,在该放弃的地方没有放弃。这是一种致命的短视。
企业目标是企业家对企业、对员工制定的,是回答企业员工为什么要跟着你走的问题的。
联想总裁杨元庆2001年回忆说,20世纪90年代初,与他同期进入联想的一批年轻人由于耐 不住,纷纷离开企业。当时,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一年赚20来万;今天,联想年销售达到300 亿,他们还是20来万。与离开的人相比,坚持也是需要眼光的。这个眼光决定了你如何去寻 找属于自己、属于企业的富矿。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多灾多难的民族,这个民族有句格言:“为了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 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这也 是远大目标。据悉,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比例上,犹太人聚居的以色 列国位居世界之最,在以色列,每四千人就有一所图书馆。以色列人口仅五百多万,但高科 技产品出口额高达五十多亿美元,占全国总出口额的25%。
着眼于长远,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手段和方式获取并掌握知识,这大概就是犹太民族历千年 磨 难不衰亡的原因吧。
谈企业目标,可能会有误解,认为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都有一个远大、宏伟的目标。
这是完全错误的。鲁冠球创立万向集团时,想法很简单:改变一辈子当农民的命运,当工人 。二十年后,万向的企业目标是“奋斗十年加个0”:企业每十年在日创利润额上增加一个 “ 0”——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金钱概念了。
联想的柳传志创办联想只有两个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是能养活自己,另一个是在 当时的中科院没有事干,找个能干事的地方。”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的目标 已 不可能凝聚一批人,要想做大做强,需要有一个与之相称的企业目标。今天联想的企业目标 也早已经超越了这个基本目标。
企业的目标应该随着企业的成长和环境的变化调整,这就如同航行,需要不断调整航线一 样。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需要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调整、修正。一个不变化的企业 目标是不可能指引企业正确的前进方向的。
要善于把握变革时机。企业目标是企业的战略方向,它包括 企业的经营目标、管理目标和人文目标。福特汽车的创始人老福特的“T”型车和“五 美元”工作报酬,以及他制定的“让每个美国家庭都能拥有汽车”的梦想和企业目标,使美 国进 入了“轮子上的社会”,其影响之深远,远远超过了汽车产业本身。但这个目标绝对不应成 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到后来,老福特就没能适时调整企业目标,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和 环境。
企业家在企业目标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该有勇气做个光荣的“修正主义”者。
中远集团是国内最大的航运公司,1995年,他们提出“下海、登陆、上天”的企业发展战略 目标。不仅发展自己的远洋船队,发展自己的航空业,而且也试图涉足其他许多行业。到19 98年,他们又调整这一战略目标,发展物流业,集中力量做强主业。
事实证明,这些调整是正确、必须和必要的。这种调整,使企业切合实际地步入了一条健康 、快速的发展道路。也使企业生存更具有了可靠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