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中国需求正在吞食世界?(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来自中国的需求驱动着全球商品市场,对能源和商品价格的预测依赖于对这一需求可持续性的判断。
来自中国的需求驱动着全球商品市场:从石油、钢铁到铜和铝,这个巨大市场似乎有无穷尽的胃口。中国的胃口有多大?作为这些需求背后的驱动力,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性的,还是政府投资和房地产开发驱动形成的泡沫?这一问题的答案对全球商品交易价格无疑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发达国家的石油价格和汽车价格会受到影响,那些正在投下数以十亿计美元以增加产能的矿业公司的财富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能够有效预测全球能源和商品价格,我们最好先自下而上地考虑一下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中国需求的可持续性。事实上,市场上正在流传的许多价格预测,对这个全球成长最快的商品消费国的需求驱动力只有肤浅的理解。
在能源和商品市场的“重量级”分组中,中国已经超越了自己所属的级别。尽管在名义的世界经济产出中,中国仅占有4%的份额,却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初级能源消费国,同时还是最大的煤、钢铁、水泥和10种有色金属生产国。地球政策研究所的莱斯特·布朗(Lester Brown)指出:“在5种基本能源、食品和工业品——谷物、肉类、石油、煤和钢铁——的消费中,除石油以外,中国已经全面超过美国。”
在石油消费上,中国也在同美国迅速拉近距离。中国石油的消费状况正在戏剧性地改变。20年前,中国还是东亚最大的石油出口国;12年前,中国变成了石油纯进口国;而在2003年,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31%来自中国。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美国的1/10,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1/6,因此未来的显著增长在意料之中。根据壳牌公司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消耗全球初级能源产出的16%,几乎是整个亚太地区的一半。但是现在看来,这一预测已经显得过于保守——2003年中国已经消耗了全球初级能源产出的12%,年增长率为13%,而同期亚洲的整体增长仅为6%,除中国以外的全球增长更不到2%。
满足这样的需求是昂贵的。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预测,从2001年到2030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为160 000亿美元,中国占其中的23 000亿,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的投资之和,超过了OECD成员国的投资总和。中国的铝、铜、镍和铁矿合计消费量从1990年(7%)到2000年(15%)翻了一番,到2010年预计将再翻一番。中国的钢铁产量和消费量增长速度持续地挫败分析师们的预测,同时极大地改变了全球铁矿主的财富状况。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两家矿产公司最近出色的业绩报告背后的推动者。澳洲的必和必拓资源集团(BHP Billiton)在2004年下半年净利润翻了一番多,力拓集团(Rio Tinto)去年的净利润增长了87%。在资本支出方面,2004年,来自中国的需求使必和必拓申请和已获批准了超过100亿美元的新开采项目,力拓集团也完成了14亿美元的业务扩张,并另有35亿美元正在进行中或已获批准的资本支出。中国政府最近的一份白皮书指出:“巨大的人口数量和低水平的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这一国情令中国越来越依赖资源的进口。
2004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6%,除中国以外世界钢铁产量增加了3 340万吨,而中国一国便增加了5 046万吨,这一增加量比韩国2004年一年的钢铁产量(4 750万吨)还多,略低于印度与巴西的产量之和(6 550万吨)和俄罗斯的年产量(6 430万吨)。
毫无疑问,没有人可以忽视这些数字。问题是:历史还会重演吗?中国还能继续保持过去5年中的增长率吗?简单的答案是:“为什么不呢?以前又不是没出现过。”
我们都熟悉那些与其他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国的长期高速增长所做的比较。尽管已经有人批评这类比较的不恰当——与中国相比,这些国家都太小。但是正如马克·费伯(Marc Faber)所指出,另有一个巨型国家可资比较——美国。1850年的美国在工业化方面远远落后于欧洲,但是从1875年到1890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以4.9%的年平均增长率持续上升,同期英国和德国的增长分别仅为1.2%和2.5%。在19世纪初还几乎没有任何工业的美国,到了1885年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先者,其产量占全球总产出的28.9%。
简单的比较并不能得出足够有说服力的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最近数年中工业在整个中国GDP中的份额是持续增长的,从1998年的49%,增长到2004年的53%。对能源和商品需求不高的服务业虽然也在快速增长,但2004年它在整个GDP中的份额为32%,与1998年时没有什么变化。
对于投资者来说,关键要意识到,中国也许已经度过了商品需求的高峰增长期,但未来的需求增长依旧会保持强势。中国需求仍会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将继续驱使大多数主要商品全球需求量的增长。投资者要关注未来5年商品的价格,就要关注供给的多少。
有若干原因使人们相信,商品消费增长高峰刚刚过去。第一,数字就可以给出答案:过去几年增长率居高不下,现已几乎不可能持续以更高速度发展。例如,2004年中国石油消费增长了15%,在10年内翻了一番;钢铁消费从1999年到2003年翻了一番;与电力建设相关的铜消费量过去4年增长了122%;铝的消费过去4年增长了60%。
第二,消费增长会受制于有限的进口原材料供应。中国的商品消费大大依赖进口,其中包括几乎一半的铁矿石和氧化铝、41%的石油以及1/3的镍和铜。很多情况下,进口受到并不充裕的全球市场供应量的限制,商品库存达到或接近创纪录的最低点。而且中国扩张其全球运输份额的能力既受限于物理因素(船舶数量和港口设备),也受限于矿业公司的发展规划和供应商对世界其他地方消费者的长期承诺。
第三,中国大陆增长中的物理限制。电力短缺导致2004年夏季和2005年初的大面积停电,限制了钢铁和铝的产量增长,也限制了消费钢铁和铝的工业生产活动。在2004年导致至少25%货物运输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铁路网络瓶颈,使得铁矿石、铜、铝难以从港口运往工厂,制成品的运输成本也随之提高。
我们预期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会继续有所放缓。我们估计,2003年真正的GDP增长率是11%~12%,2004年降低至9%~10%,预测2005年GDP增长率是8%~9%,并将以7%~9%的速度持续到2010年。增长率的适度减缓主要由于前述物理限制,而非政府方面在努力降低增长率,或大量限制投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