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的梦想与焦虑(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上海汽车工业集团身上。即将过去的一年,它突然发力在国内外展开一连串动作,先是收购韩国双龙汽车,接着与英国罗孚汽车商谈合作,同时加大了国内汽车整合的力度。其独立自主建功立业的姿态,使中国三大汽车集团中的另外两家—— 一汽和东风立即处于下风位置,也让中国汽车绝望论者看到了一丝希望。
2005年7月,当美国《财富》杂志宣布上海汽车集团以合并报表后117.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名列2003“世界500强”第461位时,如果不是因为消息提早见报,一向低调的它甚至准备为此召开一个庆祝会。上汽集团总裁胡茂元声称进入“世界500强”实现了“上汽几代人的夙愿”。他还毫不客气地计划让上汽集团到2020年成为世界上第六大汽车制造公司,与通用、丰田、福特、戴-克和大众5家汽车公司平起平坐。为此,上汽集团需要将自己整车的年产量至少比2003年提高5倍,达到400万辆。
上汽集团确实太需要外界从内心发出的承认了。1991年当它将自主的上海品牌轿车送进坟墓的时候,人们从此断定它最终将蜕化成一家寄生在外国汽车大佬身上的中国财务投资公司而已。
批评还是接踵而来。如果不是因为将中汽集团持有的上海大众10%的股份无偿接收过来,上海大众的钱就不能算到一直只持有上海大众40%股份的上汽的头上,上汽也就不能进入所谓的500强。即便如此,上汽的销售额只有该行业首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6%。而且2003年上海汽车生产的轿车绝大多数是与大众和通用合资生产的,还不具有自主的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上汽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回报率(ROA)在同行业中仍然分别位居第四位和第一位,这主要依赖于中国汽车市场受到了高关税保护这一特殊情况。如果哪一天跨国汽车能够在中国自己玩的话,上汽集团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继续生存下去吗?
上汽显然试图以自己的行动使这个问题有肯定的回答。但是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之前,1951年出生的胡茂元,这个17岁就进入上汽集团前身上海拖拉机厂工作的小个子强人,还是宁愿选择对媒体沉默。上汽集团的内部人士表示,无论如何,胡茂元既是企业的领导,也是上级任命的官员,在这样的问题上,他必须谨慎。
2002年7月,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市长陈良宇前往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调研。就在这次调研中,上汽集团在汇报时表示,未来5年,上汽集团将自主开发汽车5万辆。当年8月,上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长、上汽集团副总经理陈因达对外界澄清,这并不是临时拼凑集团内部散落的科研机构,而是对原有技术开发资源整合的结果。
年龄稍长的人都知道,上汽集团曾经自主开发过独立的上海品牌轿车。最早的上海牌轿车于1959年根据德国1956年产奔驰220S轿车仿制而成。“自从桑塔纳轿车投产,上海牌就再也没有改善了,与联营厂慢吞吞生产到1991年便被送进了废钢厂。”一位业内人士说。
放弃上海牌轿车使上汽集团痛感自己技术的落后,希望通过合资来引进消化技术,最终制造出现代汽车。桑塔纳国产化做了3年才达到2.7%,也就是轮胎、收音机和蓄电池3个件,而到了现在基本实现国产化。上汽集团的思路是:当一个地方的零部件工业强大时,相应的汽车整车制造就会容易一些。
在加速零部件国产化的同时,上汽集团的汽车自主开发暂时被放到了一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汽人士说:“企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国产化过程中,技术开发机构也主要合并到为国产化服务的机构中,自主开发设计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研发能力逐步萎缩。”
上汽集团如韩国现代汽车那样完全自主开发似无可能。1967年12月成立的现代汽车,最早与福特的英国分公司合作,引进其制造轿车和轻型卡车的技术。20世纪70年代早期,现代决定坚决同步开发拥有绝对自主权的轿车。1976年,第一个自主车型PONY问世。仅仅用了9年时间,现代便拥有了完全自主的汽车品牌。
合资已经20年的上汽集团当然并非全无研发能力,其内部早就有了两个研发中心——通用的泛亚技术中心和大众技术开发中心,但都是和外方合资的,而且基本属于改进性开发。陈因达表示,这两个中心作为可以利用的技术资源,接受汽车工程研究院的委托,承担具体产品的结构设计和产品试验认证等多方面的工作。
上汽集团希望德国大众将桑塔纳轿车技术平台转让给自己,以此为基础自主研发自己的新车,走一条自主研发的捷径,就如同一汽的红旗轿车完全借用德国奥迪100的平台一样。桑塔纳平台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的陈旧平台技术,上汽集团原本以为德国大众能够答应,但是2004年初最终被对方拒绝。麦肯锡上海董事合伙人高旭评价说:“上汽最终认识到,自己的伙伴不会允许自己借用合资汽车的任何一款汽车并贴上自己的标签。”
合资是上汽集团做大获取利润的重要因素,可也是外界所担忧的上汽长期发展最不可靠因素。如果不是为了获得进入中国的许可,没有人愿意将一半利润白白奉送给中国伙伴。上汽集团的合作伙伴德国大众一直想把上海大众与一汽大众合并起来自己统一指挥。
但是这些不过是硬币的一面。因为现实证明了上汽集团已经拥有了最可靠的合作伙伴——美国通用。沈阳金杯通用项目的失败和胡茂元亲自参与谈判而顺利成立的上海通用汽车的成功,使美国通用坚定了在中国坚决依靠上汽集团开疆辟土的决心。
通用汽车CEO瓦格纳认为这是通用汽车奉行的管理哲学使然。他说:“我们如果想在一个市场上获胜,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本地的企业。”而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本地的企业,在中国,就必须找到一个愉快的合作伙伴,前通用中国总裁墨斐这样解释。
胡茂元的下属陈虹领导的上海通用证明了上汽集团确实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这家与上汽集团合资的汽车企业生产汽车仅仅才有5年的时间,但是就在2005年6月,其单月汽车销售一度超过了以往长期稳居冠军位置的上海大众汽车公司。
“外国人进入中国后,和中方合作不是皮带和轮子之间的光轮关系,而是齿轮和齿轮之间的咬合关系。”一位合资汽车公司中方人士说。尽管上汽并无实质性的汽车技术和品牌,通用汽车还是如同1929年收购德国欧宝以及1931年收购澳大利亚霍顿时一样,保持上海通用的独立性,而且愿意进一步帮助其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