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33节 我的报业经营观(提纲)(1)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崔恩卿

自1964年参加工作至今已30年。前19年基本上是从事教育和党务工作,做过一年小学教师,当过两年团区委书记,又从事多年党政机关工作。这期间,曾于1974年到1975年进入北京大学经济系“一年制大学进修班”学习。1983年奉命调入报社后开始接触报纸工作。转眼就是11年。这期间,又于1988年到1991年参加中共北京市委党校三年制走读大学专科班学习经济管理专业,边实践边学习,既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机会把实践经验向理性提升,一举两得,这次学习的毕业论文——《浅议地方青年报业经营之道》就是多年经营实践的总结和提高。后来成为我从事报业管理的基本思路。

回顾担任报社社长的11年,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办了三件事。
所谓两个阶段,是讲报纸的发展。
第一阶段,1988年以前。这一段经历了“面向共青团”和“面向中学生”两个过程,从1987年开始,逐渐转向社会各界青年,7年的探索得出一个结论——青年报必须面向社会,服务青年。第二阶段,1988年至1994年。这是《北京青年报》向传统观念冲击的阶段,有几个转折点:一是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之后坚决落实市委指示,和团市委紧密配合推出一系列理论文章,扩大了社会影响,稳定了“军心”;二是1990年底报社提出了一个简明发展纲要,即以日报为目标的5年规划,这个规划规定了创办“周末”,逐步增加刊期向日报过渡的步骤;三是从1990年开始的以国情教育为开端的大型主题教育活动,使我们的领导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四是1992年《青年周末》问世,异军突起,一鸣惊人,冲击了报业市场,引发了广告效应,扩大了北京青年报在社会上的影响,形成子“北京青年报现象”。
所谓三件事是指规模经营。
第一件事是青少年教育阵地的建设。首先是教育载体:经过13年的奋斗形成了以《北京青年报》为核心的三报一刊报业规模。《北京青年报》成为日报,《中学时事报》成为周报、《星星火炬报》和《星星火炬画刊》各为半月刊,《北京青年》杂志为月刊,覆盖青少年读者超过200万人,影响面近千万人次。其次是组织网络:近5年来已形成四条线,以北京市委各工委和各区县局党委为核心的党组织教育网络;以京津和华北各省教育行政部门为核心的中小学德育和时事教育网络;北京市共青团组织网络;此外,还有一套信息网络,和新华社、《人民日报》社联网,在各区县建立记者站,设立热线电话等等。这四条线组成了《北京青年报》的教育网和信息网,保证了《北京青年报》传递信息功能和教育引导功能的发挥。
第二件事是经营实体的建设。现代报业实质上是产业,是实业。它有两重性,作为新闻单位,其社会功能是大众传媒。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监督功能,作为青年报,我们概括为“服务青年,贴近生活,引导青年,建设祖国”。作为报业它又是经营实体,它要创造经济效益,以体现纳税人的义务和保证报业的运转与发展,保证报纸社会功能的展示和发挥,这就是报业的经济功能。近几年来,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把报业做为经济实体建设,发展报业经济的。成果之一是发展报纸广告向报纸淘金,奠定报业经济基础;成果之二是组建报业总公司,以报纸为主营,同时涉足其它经营领域。形成了拥有4000万元固定资产的报业集团的基本框架。
第三件事是新闻实践。阵地建设和实体建设本身也是新闻实践,而且是重大的新闻改革,只不过前者是体现教育观念,后者是体现报业经营观念。这里所讲新闻实践主要是指体现以传递信息为本质特征的现代大众传媒的新闻编采观念。冲破“团报报团”和“青年报报青年”的传统机关报框框,确立“服务青年、贴近生活、引导青年、建设祖国”的宗旨,通过“三足鼎立”的过渡(即坚持办好正报的同时,迈开“主题教育”和“周末”这两条腿),稳步但又是猛烈地向报业市场冲击。这是一种挑战,引发“周末”大战,引来众口纷纭“北京青年报现象”,最后引出了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者编写的作为中国新闻研究丛书开篇之作——《新闻冲击波:北京青年报现象扫描》。
现在正在进入第三个阶段,即进行二次创业进一步强化三个意识,即新闻媒体的教育阵地意识,贴近青年生活的信息服务意识和扩大报纸增值的广告意识,其中最重要的切入点是强化广告意识,走广告致富之路。为争取2000年前《北京青年报》真正成为以信息量取胜的日报,北京青年报社真正成为以《北京青年报》为基础的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报业集团而奋斗。

11年的经营实践,也总结出一孔之见,我称之为地方青年报业经营之道。
所谓地方青年报业的经营之道,或曰“大经营观”,主要是区别于传统的报业管理模式,是从总体上对中国青年报业的属性、要素,及其发展动力的一些思考。因为社会大背景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形态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种过渡带动了社会需求多元化,包括对报纸信息的需求,也可以说形成了“买方市场”。这种过渡对新闻行业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先,新闻观念发生了变化,报纸作为传统的单一的宣传工具开始让位于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报纸的构成开始由单一新闻要素扩大到新闻、副刊、广告三要素。传统的机关公费订阅报纸的方向开始向报业市场转化。其次,报业管理方式也发生重大变化,实业经营观念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事业管理观念;报业竞争正在逐步代替传统的报业分工协作,各自发展由广告为主营和支柱的报业经济是大势所趋。再次,报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也在发生变化。社会需求开始代替上级指令,经济杠杆和广告经营作为报业发展内在动力愈来愈明显地体现出来。“北京青年报现象”、“晚报现象”和“城市报”概念的提出,以及报业集团化的呼声,都是这种变化的佐证。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