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也要有条件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4提速也要有条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谁快一步,谁就是赢家。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说:微软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速,走到别人的前面去。 这一点上,在与网景公司的对抗中的到了具体的体现。 1995年8月8日,网景公司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其引人注目的原始公开股票在发行第一天就从28美元涨到了58美元,使Internet股票行市呈现牛市走向。公司成立后18个月,董事长克拉克便成为亿万富翁。而盖茨直到微软公司成立12周年的时候,才达到这一里程碑。 网景公司所赢得的远不只是华尔街的一批追随者。它在网络浏览器方面取得了微软式的统治地位,获得了与那些在经营中一贯处于获利地位的客户们签约的机会。这些公司正使用网景公司的服务器程序建立其网络地址。与此同时,整个电脑王国因为太阳公司的Java软件而变得充满生气。这一软件使得通过Internet改变程序或网络页面成为可能。这一体系所导致的威胁在于有了它,Windows在环球网上的地位将变得无足轻重。 仅仅两年,在网景通信公司和太阳微系统公司的带领下,一群电脑和软件公司将Internet变成事实上的信息高速公路,不仅震动了电脑业,而且使其他工业也发生了变化。网景公司创始人之一兼董事长吉姆·克拉克(Jim Clark)说:“将被彻底改造的产业,包括广播、出版、软件、金融、购物、娱乐,乃至电子消费业……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 网景这一首先开辟浏览器市场的公司大干快上,一举成为硅谷蓬勃发展的Internet业务公司中富有活力的旗舰,拥有几百万用户和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使用其王牌浏览器“导航器”的用户达85%。 看到对手拥有了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争强好胜的比尔·盖茨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决定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 于是,比尔·盖茨动用了微软所有的资源,包括14亿美元的研究开发资金、2万名员工以及众多的软件用户。这庞大的阵势让人生畏。也许人们并不知道,当人们争先恐后下载“导航器”时,微软只有4人在开发自己的浏览器,现在已增加到600人——几乎与网景创建之初用的人数一样多。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比尔·盖茨为了打败对手,真是有点“豁出去的味道”。 不久,微软头一排轰向网景的重炮就是“探险家3.0”(IE3.0),它与“导航器”相比,在功能上毫不逊色,在价格上却低出许多——用户可以免费从环球网上下载。推出后第一周,下载统计就已突破100万次。目前,微软股价上升了50%,而网景却比去年下降了1/3。 为了彻底击败对手,微软紧接着又推出了IE4.0,IE4.0与Windows95紧密集成,使个人机与环球网结合得天衣无缝。微软吹嘘它将是“最好的PC,最好的Web”。 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服务器方面,微软在最新推出的WindowsNT操作系统上,安装了信息服务器Microsoftll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免费供用户使用。这一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劲,可以把普通的台式机转化为环球网服务器。微软的这一手真可谓毒辣。 如果你还不清楚微软力图怎样取得压倒性优势,了解一个数字就明白了:1997年微软投资20亿美元进行研究开发,这一数目是网景年收入的6倍。微软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占总收入的23%,而其他竞争对手能拿出10%的钱用于同样目的就不错了。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来看,对于老企业,风险投资家更乐意把风险资本投向那些敢于大量投资于研究开发的公司,因为大量的研究开发意味着潜在的技术和盈利场所,这也是风险投资家所追求的。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软意欲获得风险投资无疑易如反掌。 点滴智慧 微软之所以能战胜对手并走到对手的前面,是与它所拥有的技术、人才和雄厚的资金分不开的。 5平台不同规则不同 经营就像游戏一样,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 ——比尔·盖茨 在21世纪刚刚降临的时候,比尔·盖茨担当起了微软首席软件设计师的新职务。用他的话说:我要把大多数时间都用于我认为是最恰当的事情上——思考技术发展的趋向、筹划如何通过我们的软件和服务,使那些令人兴奋的新成果转化成为人人可以得到的、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如何把他这一宏伟的目标转化成现实?比尔·盖茨知道自己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如何让软件帮助你的设备相互间进行交流、实现最佳配置和自我管理?如何帮助它们看到、倾听并理解你的需求?如何帮助它们以适当方式向你精确地提供你所需的信息?如何保护好对你有价值的数据不被偷窃或窃听? 比尔·盖茨之所以选择这一新的平台来扩展公司的事业,并不是一时的冲动。 他说:我们用以构建Microsoft.NET的技术来源于我们研究人员长期的工作,他们一直在预测未来对软件的需求。我们在创建微软之初,我曾梦想建立我们自己的实验室,用以探索新的运算领域、新的用户界面、先进的编程技术、甚至研究可推进计算科学的基础科学。我一直羡慕那些著名研究室的工作,例如,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工业研究实验室——通用电气公司的“魔术宫”、贝尔实验室和施乐的帕罗·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促使我们生活发生变化的许多技术都发源于这些研究机构。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微软公司就启动了微软研究院,从此以后它已创造了无数新技术,使产品的功能更强更便于使用。微软研究院推出的代码最佳化程序和测试工具,创制出了更加可靠的高品质软件。他们所提供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为Word系统增添了丰富的语法检查功能。他们所开发的ClearType程序使今天LCD显示器的清晰度提高了两倍,从而大幅度改善了在屏幕上进行阅读的经历,并推动了对廉价而又便于阅读的电子书籍的开发。 目前,他们正在研究自然界面技术,可协助计算机理解你的语音,你的姿态甚至你面部的表情。今天,他们正在协助我们开发和配置许多为实现微软NET战略所需的技术。 为了使微软的实力和创造在这一新的平台上得展现,他们严格按着“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规则”的法则进行着。当比尔·盖茨看着微软研究院不断研究出的成果时,不无自豪地说:我们的一些创意将成为明天的软件,而另一些则可能成为我们孙子一代将使用的软件,我意识到未来的变化比现在还要更精彩! 点滴智慧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规则,就像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玩法一样,只要你掌握了规则,就会品尝“赢”的快感。
6其实你并不一通百通 即使你是一个天才,也不可能一通百通。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说:即使你是一个天才,你也不可能一通百通。一个聪明的人,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不耻下问,虚心地向他人求教。 罗斯福总统打猎的时候,会请教一个猎人,而不是政治家。他有政治问题的时候,会去请教一个政治家,而不是请教猎人。 某次,罗斯福在牧场做工时,同他上面的一个头目一起打猎时。他们看见了一群野鸡,罗斯福便追着去打。 “不要打。”麦利菲德喊着。 罗斯福对这命令毫不理会。当他的眼睛正盯着野鸡的时候,忽然从树丛中跑出了一只狮子,从罗斯福眼前掠过。罗斯福想拿出他的手枪,但是已太迟了。 麦利菲德红着眼珠,责骂罗斯福是头等的傻子,并以命令的口吻说道:“我每次举起手的时候,你就要站着不动,懂吗?” 罗斯福安然地忍受着同伴的怒气,因为他晓得同伴是对的,日后他也驯良地服从猎人的命令。他之所以服从是因为那个猎人对于打猎具有高超的知识和经验。 一个电影明星的演技或许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如果让她来证明剧本的好坏,恐怕只会糟蹋那剧本了。一个传道的牧师或许是一个很正直诚实的人,但是,如果要他证明某种专卖药品是好是坏,恐怕就有受人议论之虞了。总之,一个人的人格好,并不代表其对于任何事都有证明的资格。 我们求教于人时最容易走错的路,便是我们总是找那些使我们心中觉得舒服的人,要那些人说我们是对的,然而实际上我们要追求的乃是真理。比尔·盖茨说:“年轻的人征求别人的意见,并不是想追求真正的智慧,或是利用长者已有的经验。他们不过是想让别人肯定他们自己的结论,如果得不到这种同情,他们仍按照自己的计划而行。” 比尔·盖茨说:“无论你的感觉是好是坏,要紧的是求得真理。你可以找到可靠的人,获得你所需要的见解。要知道,丢掉使你觉得舒服的意见,终究是值得的。” 关于求教有一件很重要而不可避免的事,那便是你对于别人的意见是否敢于接受以及敢于拒绝。一件事做错之后,不可责备朋友说:“你怎么不教我采用别的方针呢?”结果恐怕是:如果他说别的,你也不会听他的。 如果朋友给你的指导错了,切记不可归咎于他们。你是否认为求教于人最普通的原因,就是等到事情弄坏时,可以责备别人。你是否也有这种毛病呢?你是否结果好时便自鸣得意,结果不好便归咎于他人呢? 比尔·盖茨在经商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8条经验: 你对于请教人的态度得到了端正之后,你就可以批评的态度评估你所请教的人和他们的见解。 关于这方面,你可以提出下列各问题: (1)你所请教的人发表的意见是松弛的还是严格的?如果他是对于任何人都能贡献关于各方面问题的意见,那你对于他就可多有信赖。 (2)他是否是你所想请教的最适当的人选呢?看你的指导者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如何,而给予相当的信赖。 (3)他的意见是否与那些同类的专家相同呢?你最好要多得到几个专家的意见。 (4)他是否因为想取悦于你,便告诉你所喜欢听的意见呢?尤其是当他想借着博取你的好感而得到某种利益时,便特别有这种情形。 (5)他是一个保守者呢,还是一个激进者?如果他是趋于某一极端的,对于他的意见便要打些折扣。 (6)他对你是否有信心呢?他或许觉得你的才能不足以实行一种困难的计划,或是当他贡献意见时,却生怕你不能成就一种复杂的工作。总之,他是怕你失败。 (7)他是否怀着恶意想叫你走错路呢?他是否想借着你的失败而得到些许利益?如果你照着他的意思去做,他便可以得到利益,那么,你对于这种热心指导便要当心。 (8)他是否真心以你的利益为前提呢? 点滴智慧请记住,你并不一通百通,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你才能踏上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