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篇 地形(3)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大兵家吴起就是最能以疼爱士卒凝聚国家向心力,因此把战力发挥到极限的一代名将。
吴起身为元帅,但衣食规格与最下阶的士卒相同;睡觉时不设枕席,行军时不坐骑乘,自己背负个人装备、口粮,士卒生病长脓包,吴起亲自用口帮忙吸吮。
有一次,吴起又亲为一个士卒吸吮伤口,士卒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流泪,有人问这位母亲:
“你的儿子阶级这么低,吴将军以元帅之尊帮他吸出脓水,这可是件光彩的事,你有什么好哭的?”
这位母亲回道:
“当年他父亲就是为了回报吴大将军的吸吮之恩而战死,现在吴大将军又为儿子吸吮脓水,我担心儿子又会为了报恩而死战,一死战,就可能战死啊!”
吴起如此疼爱士卒,士卒自然拼死回报;旷代名将的威名不仅建立在兵法谋略,更重要的是“视卒如婴儿”啊!
谈到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为什么孙子特别强调恩抚士卒,而不是威刑卸下呢?
从人性的观点来看,恩抚可以产生报恩之情,这种情感持续性长,回馈力强;但威刑则不然,它是建基于对威权的恐惧之上,一旦威权消失,更明白一点说,当战阵不利而威权衰弱之日,也就是无法施加刑责之时;刑责不彰,士卒就不会对将领惧怕。这时要他们拼死为代表威权的将领力战,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但恩抚则不然,不论战势利与不利,士卒都会倾力向前,死不旋踵;尤其当战势不利时,更会奋力拼战;因为这种艰难时刻的回馈,才是最佳报恩之道啊!
王浚轻徭活壮丁壮丁与之赴深溪
西晋初年时,晋吴边境巴郡一带,因为两国相争,当地男丁往往为频繁的徭役所苦,很多男丁因为不堪徭役而死。大将王浚当了巴郡太守之后,极力宽减徭役,为当地民众减少了很多痛苦,因此全活了不少壮丁。后来王浚领军伐吴,数千个巴郡男丁投效王浚。大军出发前,男丁的父母们纷纷叮咛道:
“你这条命可是王府君保全下来的,所以,一定要拼死力战,好好回报人家的恩德啊!”
厚爱士卒而不能使唤,溺爱士卒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而不能责以刑罚,就好比骄纵过度的混小子,这种士卒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爱护士卒,诚然是争取拥戴最好的方法,但这只是一面而已;带兵作战就好像煎鱼一样,要两面全熟才能吃,才好吃。所以,恩而不威,或威而不恩,都像是只煎了一面的鱼,吃不得的。
针对这一点,历代兵法大家都有一致的看法:
曹操说:“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黄石公更是一语道破:“士卒可下不可骄。”
恩以养士,谦以接之,故曰可下;以法令制约之,故曰不可骄。
一支军队要能上下同心,同赴艰险,恩是基本原动力,威是基本驱动力;利用恩积蓄能量,依赖威引爆能量,因而产生强大的动能;所以,一定要恩威并施,两者缺一不可。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知道自己的部队有作战能力,却不知道对手未必是我打得了的,胜率只有一半。
知道对手的斤两,却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耐,胜率也只有一半。
知道自己的作战能力高于对手,却搞不清地形对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胜率还是一半而已。
知己和知彼是打胜仗最基本的两个方程式,所以,只知己而不知彼,或只知彼而不知己,都只是一个方程式而已,胜利的机会只有一半而已。
但就算知己又知彼,如果碰到险要的地形,却对地形影响成败的因素毫无所知,胜率还是只有一半而已。因为地形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太大了,若是能在争战中先占有地形优势,就能产生我长敌消的效果。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意思就是说,若地形条件好,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一万人。有鉴于此,孙子在必胜原则中,除了知己知彼之外,再加上对地形的充分认识,和运用这个条件,为必胜再加上另一重保证。
懂得用兵之道的人,任何敌我行动都不会被迷惑:战阵运作奇招百出,随时因利制宜,变化无穷。
所以说,知道自己的能耐,又能清楚掂出敌人的斤两,在先胜而求战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危机。
对胜兵的原则无所不知,胜利就会无穷无尽。
知己知彼,除了摸透敌我虚实之外,其中还有一项重要功夫,就是主管对部属能耐能否清楚认识,以便因人任事,让部属发挥所长,收取最大边际效益。
反之,若主管对部属认识不够,因为识人不明,把不适任的人摆在不适当的位子,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招致严重后果。
错用马谡诸葛亮失街亭
三国时代的蜀国马谡,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式人物。刘备看清了这一点,临死前叮咛诸葛亮:
“马谡这人言过其实,不宜重用,你可得小心谨慎。”
但诸葛亮认定马谡是个大才,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在一次伐魏行动中,舍弃魏延与吴懿两个较适任的阵中宿将,而以马谡担任先锋要职;结果在街亭一战中,大败于魏国大将张郃,弄得蜀军进退失据:诸葛亮无奈之余,只好退兵,草草结束了这次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