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5章 心理调节的技能(8)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一)让孩子摆脱孤僻的性格
* 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双方不和睦,经常吵架的话,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创伤,或者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培养,就会因此而整天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性格变得孤僻。因此,家长应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让孩子体验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和欢乐。
* 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父母要是经常把孩子闷在家里,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孤僻。家长应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走出来,让孩子多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之类的业余时间带孩子到游乐园、动物园、公园等地方玩;带孩子去串门、走亲戚,减少孩子对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强其交往欲望和兴趣,性格就会朝着活泼、开朗、大方的方向发展。
* 父母先做孩子的良好榜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要是自我封闭、无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话,就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产生孤独感、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父母应言传身教,在言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应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出一个良好的性格。
* 父母注意自己平常对孩子的评价和态度。父母要是动不动就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认为自己很笨或行为不好,几经反复,这种自我体验就会沉淀下来,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都不行,谁都不如,从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所以父母对待孩子要尽量采用一些积极的评价,比如“虽然你不是做得最好的,但妈妈仍要表扬你,因为你是最努力的一个了。”“你要是再加把劲的话,一定做得更好!”这样注意评价,多肯定和鼓励孩子,如爱抚、夸奖,都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使孩子自信、开朗起来。
* 增加孩子的“参与”意识。孤僻的孩子大多着迷于一些不需要与人合作的兴趣。如打电子游戏、看电视等,对周围的东西不闻不问。父母可以中断孩子的这些着迷的爱好,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鼓励孩子陪同父母外出采购、参与做饭或帮邻居取报、取奶、送信等,以让其与人进行交往及培养其助人为乐的品德。
(二)让孩子成为一个合群的人
如果您在采取上述措施以后,孩子性格孤僻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您仍要继续努力,趁此东风让孩子成为一个合群、受到欢迎的人,帮助孩子在他的圈子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以后的社会交往打下坚实基础。
* 教育孩子在言谈举止上做到彬彬有礼。告诉孩子注意衣着整洁,举止得体,言谈文明,风度高雅,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喜欢、爱戴和欢迎。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多使用“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还要教会他使用得恰到好处。
* 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与同学、邻里友好相处,使孩子在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平等、友善、和谐的交往。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中感受集体主义精神,淡化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我意识局限性。
* 父母对孩子要既爱又严,建立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做到爱严结合,建立规范,不要给孩子养成自私自利、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坏毛病。教育孩子心中要有他人,为别人着想。在家里要懂得关心父母、老人。在外面,引导孩子去关心别人,关心左邻右舍,关心、帮助同学、尊敬老师,在公共场所关心他人。当孩子做得对时,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赞许、表扬的回复,表现出因为他的行为而感到自豪,让孩子觉察到自己做了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他就会再接再厉的。
* 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过分照顾保护和娇惯迁就,他们往往什么事情都不用想不用做,对父母产生了极强的依赖心理。所以父母应该要求孩子克服依赖性,促其自理,导之自强,教之自立,从日常生活、劳动做起,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其独立能力。自立的孩子,不但能克服孤僻,而且通常都会受到欢迎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