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第1章 组织和原则:效率的首要工具(2)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1850年之后的20年间,法国国王路易斯•拿破仑(Louis Napolen)一直是欧洲政坛的领袖人物。英国人发展了和他的友好关系;意大利人来向他寻求对他们解放事业的支持;土耳其人乞求他的保护;俄国人也追捧他;奥地利人则希望和他建立联盟。但是在小小的普鲁士王国(差不多和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样大小)却有两个人:首相俾斯麦(Bismarck)和执政官凡•默特克(Von Moltke),他们并不奉承他。这两个人共同致力于要使他们的国王成为欧洲的主人。186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King William)成功加冕。他虽已有64岁高龄,并且墨守成规,但却深深信任他的两位“军师”。
当时的普鲁士是一个贫穷、弱小的二流国家,面积和人口约为德意志奥地利帝国的四分之一。与德国相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普鲁士还能有机会领导德意志。德国之外的人更没有把普鲁士放在眼里。
对两位谋划者来说,只有一条路可以实现他们的梦想,那就是:
1. 一个坚定的计划或理念,一种标准。
2. 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能通过运用原则来实现并坚守理念。
3. 通过运用人员、资本、物资、机器、方法及原则,使组织形式得以实现并坚守理念。
4. 能干且强有力的领导人,让组织和设施得以实现并坚持这些理念。
无论承认与否,上述做法和效率法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生命其实就是一种理念:身体就是组织;眼睛、耳朵、嗅觉和味觉,还有触觉、手、足、牙齿、衣服、住所、武器都是可支配的设施;大脑则是领导者,是指挥官。
两个领导人的理想就是建立起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和威廉国王就是它的领导者。他们开始创建独特的组织、军队和外交,开始武装他们的组织,使它们足够强大有力以便实现他们的理想。他们强大的外交攻势把每个对手都置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军队则随时奉命打垮对手。我们不必关心外交的技巧和产生的结果,在恰当的时候挑起争端同样需要超凡的技巧,而战争每次也是在舒适的夏季展开的。凡•默特克的工作显然更具有难度和挑战性。他无法指望像他的对手一样拥有同样多的人力、金钱、丰富的资源和其他种种物质条件,但他十分清楚,看不见的理论和原则会弥补物资、人力和装备等资源的缺乏,而这些正是那些洋洋自得的对手们所认识不到的。
在战争开始之前,甚至在第一次计划中,就已注定是一场高效与无效的对抗。高效的一方,几乎把所有12项原则都运用到军队之中,从而把军队塑造成了一种全新概念的组织。
继俾斯麦之后,凡•默特克同样建议国王,哪怕是遭到人民的反对也要建立军队。他的特殊地位使他能无视宪法的一些约束,国王也授意让他不受干预地实践他的理论和原则。
于是,一场伟大的游戏开始了,与可怜弱小的国家丹麦王国之间的争端率先爆发。1864年,普鲁士邀请德意志最大的敌人奥地利帝国作为对丹麦王国战争中的同盟。丹麦王国的两个省,荷尔斯泰因(Holstein)和石勒苏益格(Schleswig)很快就被侵占。普鲁士占领了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帝国占领了荷尔斯泰因。这样凡•默特克就在这场战争中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方面他牛刀小试地检验了一下自己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作为同盟军,他寻找和发现奥地利帝国军队的弱点。1866年,俾斯麦采取了下一步行动,他与奥地利帝国就荷尔斯泰因发生了争执,并于1866年6月14日发动了战争。普鲁士几乎是在挑战整个德意志奥地利帝国,因为普鲁士当时有2 200万人口,而奥地利帝国和德意志仅中间地带就有5 900万居民。凡•默特克仔细地研究过美国内战的资料,知道哪些是不该做的。在俾斯麦给那些更小一些的德意志联邦国家发出最后通牒,限其12个小时内做出决定的同时,凡•默特克便迅速地吞并了他们。1866年7月3日,宣战后的第19天,普鲁士出动了225 000人的军队,击败了奥地利帝国262 000多人。3个多星期后,奥地利人请求停火,战争宣告结束。统领德意志600年之久的奥地利帝国从此将权杖移交给了普鲁士。建立新帝国的整个计划就像一次商业冒险,作为战败国奥地利不得不向普鲁士赔款4 000万赛纳尔(Thaler,约合3 000万美元),更小的国家则割让领土。另外由于战争起源于奥地利境内,它还不得不支付被征服后占领军的费用。普鲁士吞并了 27 000平方英里的土地,我们想像不出有哪个美国工业企业能在同样短的时间内获得过如此大的回报和利润。
等到独裁者拿破仑三世醒悟时,一切都晚了。俾斯麦和凡•默特克已经踌躇满志地谋划好了下一步计划,他们要取代法兰西成为欧洲的新霸主。
1870年7月4日,德国王子利奥普德(Leopold)被邀请继承西班牙王位。这也许是俾斯麦计划挑起争端的一个步骤。拿破仑对此不安地来回踱着脚步,并最终决定,法兰西帝国于1870年7月19日正式宣战。据说电报送达时,凡•默特克正在熟睡之中,等被唤醒时,他对来者说道:“你可以在我桌子的第三个抽屉里找到整套的作战计划。”然后他翻了一个身,继续睡觉。这非常有可能是真实的,因为从那一刻起,一百多万士兵在德国的土地上大踏步前进,一切都按预先的计划和时间表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士兵们来自各个王国和州府,他们离开了家庭,放下了生意,所有的铁路都在运输着他们的装备。没有混乱不堪,没有狂热过头,也没有愚蠢的犹豫。士兵们发现他们的制服和武器早已准备就绪,一切战备物资也已储存停当。因为法国打算用19天时间进行战争动员,而凡•默特克的计划则是18天,这样就会把战争放在法国境内进行,而不是德国境内。事实上,法国至少需要21天来进行动员,因为他们只有86%的效率,而凡•默特克则有100%的效率。11天中,45万的德国士兵被动员了起来,8月2日,第一场战役打响了。8月6日,仅仅在宣战18天之后,一场更为血腥的战争爆发了。到了9月2日,即宣战后第45天,拿破仑和他的军队在色当(Sedan)战败投降,被当作战俘移交给了德国。
令人称奇的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征服了另一个民族,也不是胜利来得如此之快,而是凡•默特克的计划竟然会如此完美,每一天都按计划切实地执行,尽管面临着重重阻挠,尽管敌人和他自己的国家一样强大,同样有大约4 000万居民。
如果我们把这场上个世纪的大师组织策划的战争与我们自己的低效、拖沓以及指挥控制不当的内战相比,结果要么令人沮丧,要么令人忍俊不禁。我们的内战拖拖拉拉,耗时近4年,也因此埋下了40年的仇恨,并引发了一场对外战争,同时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这其中的十分之九是因为无效性浪费所造成的。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