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我们得了什么病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这种以集权主义文化为基础的国民性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自我负责精神的严重缺失。在这种文化的逻辑中,政府的政策是个人行动惟一或最重要的根据。他们当然地认为,只要按照政府的政策去做,就理应而且肯定会得到回报,而根本不必顾忌这种行为是否违背理性。他们无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原因很简单,因为政府会对自己负责。值得指出的是,这种政府“全能”的迷信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种参与主体那里都表现得异常顽强。这种暧昧的一致性使得中国的投资文化发生了严重畸变。这种文化疾病,正是中国证券市场种种弊端最深层的由来。
李老板的老鼠仓
李老板长得又高又胖,天生一付老板的身材。但他穿着随便,又慈眉善目,所以大家也就很少拿他跟大老板联系起来,一般都亲热地叫他“李哥”。李哥人缘极好,属于非常喜气的那种。最能显示李老板身份的,大概就是那台最老式的大得像砖头一样的摩托罗拉手机了。就是大家在香港警匪片上看到黑社会老大经常拿的那种。那可不是一般的象征。在90年代中期,拿着这样一部手机,就意味着主人是最早发起来的那一批富人。
所以,在那个时候的深圳,人们还经常可以看到有人用这种又笨又重的家什来显示自己的身份。不过,李老板大概不是这个意思,他是因为舍不得换。与李老板那辆破旧、打起方向来有点像干体力活的桑塔纳轿车配在一起,我一直觉得,李老板在骨子里是很有点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的。用我这个读书人的眼光看,这当然是在中国社会中最为匮乏的一种气质。
李老板早年来深圳,担任内地一家小型官办公司驻深圳的代表,好像有一个什么办事处主任之类的头衔(这是当时官办企业很流行的一种称呼)。经过几年苦心经营,实际上无非搞点走私贩私的名堂,李老板积累了一笔不小的个人财富。
腰杆渐渐粗了,摆脱“公有制”的想法也就慢慢强烈起来。这一方面是为了撇清干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公家实在也没有什么油水了。加上李老板以前干的那一行越来越不景气,李老板终于来到了股市。这是1996年年中。
李老板文化水平不高,初入股市只有听我们传道授业的份。但李老板对读书人的话是很警惕的,对于那些玄而又玄他不能理解的东西,他宁愿坚守自己的常识。经过多方求证之后,李老板买了“深发展”。这虽然与当时所谓“价值发现”的投资文化相一致,但还是遭到我们这些短线客的私下嘲笑。我们自认为在经验和智力上都高李老板一截。
如同李老板的面相一样,李老板的运气真是好极了。“深发展”帮他赚了大钱。看着深发展不断拉出的阳线,心中暗数着股票账户上的财富增加,李老板长线投资的理念更加坚定了。虽然大家经常提醒他应该获利了结了。但对李老板来说,“财富增加”的切身经验比什么都来得更有说服力。
但李老板的运气没有持续太长。那一年的冬天,《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让李老板损失不少。这个时候,我们这些投机客的话慢慢对他发生作用了。不过让李老板改变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老板最终还是选择在“深发展”上做被动的长期投资。
到了1997年5月份,随着深发展的股价创出了历史最高价格,李老板的股市人生也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而所谓长期投资也成为李老板在股市中的惟一信念。不过这个时候,李老板依然很谦虚,很诚恳。但看得出来,他的成功动摇了大户室里不少人的信念。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深发展步入了漫漫熊途。深发展每跌一点,李老板的财富就少一点,心里虽然很疼,但李老板还是用顽强的意志坚守着他的投资理念,并主动收集有利于维护这种投资理念完整性的各种信息。但很显然,在那样的市道中,李老板并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于是,在短线客忙完了之后,大户室里突然安静下来的时候,大家经常可以听到李老板沉重的鼾声。这个时候的李老板已经成为大家善意取笑的对象。而营业部的经理则更是在背后骂他交易量太少。
李老板还是天天来大户室睡觉。但渐渐地,李老板“福相”的脸上有了憔悴之色,开着车请我们出去到处吃饭的机会也少了,他好像开始在思考什么。
众人还是依旧取笑他,但随着李老板财富的递减,取笑的声音也逐渐微弱。
在经过漫长的煎熬之后,终于有一天,李老板大彻大悟了,他开始特别相信消息了。我们并不确切地知道,李老板的醒悟的具体过程。但人们发现,李老板经常很神秘地跟据说是一些重要的人物打电话,也经常打听来一些消息。李老板交游极广,上至证券公司的老总,下至江湖神汉。我就见过一位他称为师傅的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流派的佛教朋友。没有人知道这位朋友是否真是高僧,但李老板似乎很崇拜他,大家也一致认为,这家伙比李老板长得还要像“佛”。有意思的是,这位师傅也经常给他弄点消息。不过对于这类消息,大多数人也就是一笑置之。
李老板的电话明显多起来了,他那大砖头手机刺耳的振铃声经常把我们从“盘”中惊醒。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笑着问:又有什么消息?
但工夫不负有心人,李老板消息的“威力”终于把我惊呆了一次。
那是1998年四五月份,本人由于看好VCD的火爆而买进的厦新电子,在经过好几个月的套牢之后终于解套了,于是毫不犹豫的悉数平仓出局。但令我吃惊的是,李老板却在我卖出的同时以16元重仓买进,而且还在18元以上继续加码。凭我当时对这只股票以及对后市的判断,我觉得李老板肯定要吃一个大套。但奇迹发生了,厦新电子成了当年最牛的股票,李老板几乎也在接近40元的最高价格出货。
几个月之后回深圳,李老板向我道出了原委。
原来,操盘手的密友知道了厦新电子即将被暴炒的绝密消息。但这位密友没有本钱开老鼠仓,只好找到了李老板。他与李老板达成协议,让李老板出钱帮他买一些厦新电子股票,盈利全部归那位密友,出货后再将本钱还给李老板。作为回报,他将这个消息告诉李老板,并允诺在出货的时候告诉他。李老板自然是大买特买,快乐地开起了他的老鼠仓。经过厦新电子一仗,李老板的投资观念发生了剧变,从一个糊涂的长期投资信徒变成了一个只相信老鼠仓的精明人。看来,李老板在对中国股市的理解上又上了一个层次。
在中国股市中,听消息、传消息的人很多,但能够开老鼠仓的人则是极少数幸运儿。因为这几乎是制胜的惟一法宝。开老鼠仓比打听消息可能只高出一个级别,但却是高出了最关键的一个级别。它甚至比做庄本身还要稳当得多。
离开李老板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听朋友说,在2001年秋天李老板又在“九江化纤”上开了一个不小的老鼠仓。我连忙打开图形看,想追踪一下老朋友的发财踪迹。不过这一次李老板好像没有那么幸运,九江化纤连续的跌停让李老板输得很惨。朋友末了开玩笑说,李老板最近直嚷嚷着要破产,深圳呆不下去了要回老家了云云。这当然有些夸张,但对李老板的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老鼠仓迷信”却肯定是一个打击。我真的不知道,李老板下一步该相信什么了。
股市里充满了快乐,但也充满了痛苦。但不知道哪一种感觉更真?股市似人生,人类智慧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在股市里的前程是无法被计算的。
所以,人在股市,大家还是偷着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