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机制弊端论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机制弊端论
这种论调与上一种论调一脉相承。为什么巨人会融不到钱呢?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史玉柱“对融资的隔膜”,但在“更深层次”上则又要归咎于民营企业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过窄,中国资本市场又不发达,民企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和在银行贷款。“我就差1000万,巨人集团资产规模5个亿,区区1000万的小数目根本不算什么,可眼下这一关就是过不去”。而这要怪民营企业的政策环境。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的机制几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今天你融不到资就说民营企业的政策环境不好,你咋不说正是民营企业机制的优越性成就了你的宏伟大业呢?难道好的东西就不能有一点瑕疵?况且,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早已客观存在,你没有考虑到也是你的错。
抽血过多论
巨人大厦向生物工程抽调资金过多,导致这一新兴产业过度贫血,生物工程出现萎缩。“1992年下半年,一位领导来我们公司参观,建议把楼盖高一点,于是,我们就把设计改到了54层。1994年初,又有一位领导来珠海视察,要参观巨人,我们又把设计改到了70层”。言外之意,似乎巨人大厦不盖那么高,他就不会有此一劫。
这是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某一个具体操作上的失误,就事论事,仍然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失误?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这样的失误?这种论调没有告诉我们这一点。
多元化陷阱论
史玉柱承认,在保健品领域他付出了上亿元的学费。巨人大厦则更是把他拖向了深渊。
这已经是比较深刻的观点了。但是,为什么恰恰是在此时而不是彼时进行了多元化?为什么选择房地产和保健品行业?多元化背后的决策动因又是什么呢?不克服其中的动因,即使没有多元化,那也会以别的形式表现出来。再说了,多元化有“同心多元化”和“多心多元化”之分,“同心多元化”即主业突出、结构合理的多元化是规避风险、做大利润的正确经营模式,即使是“多心多元化”,世界上也不乏成功的案例,近的就有华人首富李嘉诚。焉能用一句“多头陷阱”一言以敝之?
时运不济论
有人说:“史玉柱运气不好。盖巨人大厦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地产降温。巨人大厦非常不巧地建在三条断裂带上,珠海两次发大水又将地基全部淹没了,整个建设工期耽误了10个月,多投了3000万。开发保健品的时候恰好撞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降温。”
运气不好,巨人集团受到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巨人大厦项目上,像我们在小摊上买衣服那样,原本每平米1600元的地价最后只收了350元,而且还可以后交,全中国能有几个人有这等好运气?进入房地产,房地产降温,进入保健品,保健品降温,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当一个行业赚钱的秘密连行外人都知道了,这个行业离赔钱还会远吗?大凡在热潮中抓住机遇的人,都是在热潮来临之前就已提前进入了,而看到热潮来临就去追赶热潮的脚步,一定是步步为迟,步步踏错。
广告祸害论
“靠广告吹起来的企业终究没有好下场”。这种论调颇有市场,尤其是当类似这样的企业一个个都倒下来之后,这种论调几乎成了全社会的一种共识,以致企业家个个都小心翼翼地,不再大声张扬,中央电视台取消了广告标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广告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哈医药广告一出,群起而攻,大家都为它捏一把汗。
广告正是第一代民营企业成功的秘诀,为什么在此时此刻变成罪魁祸首了呢?巨人、三株、505、飞龙、爱多等等,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天空中一颗颗耀眼星星都是依靠强势的广告迅速膨胀起来的,广告是它们共同的心照不宣的秘密。如果没有广告,它们在前期根本不可能取得那样大的辉煌业绩,而它们在后期则照样会走向败落,因为它们的失败并不是广告对错那么简单。如果没有广告,或许它们连失败的机会都不会有。
对此我们稍作具体分析。假定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的衰落是因为广告做得太多了,可是我们知道,在前期这些企业恰恰是因为“广告做得太多”而快速地发展起来的,那么,为什么在后期“广告做得太多”又使它倒下了呢?同样是广告,为什么昨天还是致胜的法宝,今天就成了败北的元凶?显然,把衰落的原因归咎于“广告做得太多了”,经不起简单的推敲。“广告做得太多”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我们应该透过这种表面的现象去把握问题的实质。
即使只就表面现象而言,正确的提法也应该是:在后期“广告做得太多了”。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
一、为什么在后期广告不能做得太多?
二、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家们都会在后期广告做得太多?
或者,换一种问法:
一、“前期”与“后期”有什么不同,从而不能在“后期”与“前期”一样地“广告做得太多”?
二、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为什么会在“后期”犯同样的错误——“广告做得太多”?
这就有赖于探寻广告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了。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