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

彼得原理

点此返回管理励志系列书籍在线阅读 首页







在层级组织里,每个人都会由原本能胜任的职位,晋升到他无法胜任的职位。  滑铁卢因拿破仑而闻名,然而使滑铁卢成名的关键人物,却并不是拿破仑,而是他手下的格鲁希元帅。格鲁希元帅是法国大革命时拿破仑军队中的士兵,1794年任少将。在滑铁卢战役中指挥骑兵预备队。  1815年6月18日上午11时,滑铁卢的激烈战斗使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和惠灵顿率领的英军都伤亡惨重,双方都在焦急地等待援军!然而拿破仑的部队很快全线崩溃:因为布吕歇尔元帅率领的普鲁士军队很快赶到,而法军元帅格鲁希的援军却迟迟未见踪影。  那么格鲁希到哪里去了呢?  在滑铁卢战役打响时,奉拿破仑之命追寻普军的元帅格鲁希就在几英里之外。当一声声沉闷的炮声传来时,所有人都意识到重大战役已经开始,几名将军急切地要求格鲁希命令部队火速增援拿破仑。然而格鲁希胆小怕事地死抱着写在纸上的条文——皇帝的命令:追击撤退的普军。  正是由于格鲁希元帅的不称职,才导致拿破仑政治生命的结束。但这样一个不称职的人又是如何被放在这样一个决定历史的位置的呢?  格鲁希是一个老实可靠、循规蹈矩的老兵,但却从来不是气吞山河的英雄,也不是运筹帷幄的谋士,他从戎20年,参加过从西班牙到俄国,从尼德兰到意大利的各种战役。他经过20年战争的煎熬,水到渠成地一级一级地升到元帅的军衔。在此前的经历中,谁也不能说他不称职,但真正使他登上元帅宝座的,却是奥地利人的子弹、埃及的烈日、阿拉伯人的匕首、俄国的严寒,这些使他的前任相继丧命,从而为他腾出了空位。  研究格鲁希的升迁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一千种结论和启示,然而最能解释他的升迁与滑铁卢惨败的,却莫过于彼得原理: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所指出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我们放眼自己的身边,就会发现许多人似乎都不知道他们的专职何在,因而也都不能尽到工作上的职责,到处是贪污的法官、头脑不清的律师、文笔不通的作家以及连拼音都会出错的语文老师。  每个组织总有许多人无法胜任他们的工作。例如,一位校长关心的主要问题竟然是:所有窗帘要高度一致,教室必须保持安静以及禁止任何人践踏或靠近花圃。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优柔寡断的政客装腔作势,俨然是果决刚毅的政治家;自命消息可靠的权威人士,到头来将过错归咎于难以把握的情况;懒散而傲慢的公务员不计其数;军事将领以豪壮的措辞掩饰行为的怯懦……  每个现代的层级组织制度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总是从下面补充由晋升、辞职、退休、解雇和死亡带来的空缺。假如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阶层,那每个阶层的职位终将由不胜任的员工所占据,同时每个员工终将晋升到自己不胜任的阶层,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彼得原理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  对个人来说,彼得原理的启示在于: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上一页  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