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子”运动, 后来, 却成了人人崇拜的对象
时间:2018-03-05 23:15:58来源:作者:点击数:
小时候,印象里的太平天国事件是一场壮烈的起义,洪秀全等人在我的脑海里一直都是英雄一般的伟岸形象。可以说,这个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如今,网络发达,众位历史爱好者都在这一渠道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翻阅了无数史料结合众多说法后,我们终于发现,所谓壮烈光荣的起义不过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邪教运动,他们打着神的幌子欺骗众生,从上到下一团乱麻,可以说,其本来面目不论如何遮掩都是丑陋不堪的。
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很难接受其中的真相,本人认为,这一切都源于满清后期至民国部分人群对这场运动的美化。年轻时期的孙中山先生就是洪秀全的首位推崇者,还以自己是第二名洪秀全自居,将太平军定义为革命英雄。孙先生鼓励编撰太平天国史的留学生,写了一本《太平战史》,甚至,特地给这本书写了序章。
其实,这部书偏离了史实,并未给我们呈现真实的历史事件,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这本书的成书目的就是为了丑化满清,鼓动大众革命。
孙中山先生在这本书写的序章中,明确表示了太平天国灭亡已四十年有余,统治时期的所有记录丰功伟绩的典籍都被付之一炬了。可见,在孙先生眼里,并没有太平天国本国的历史资料流传后世。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孙中山本人对太平天国历史也是一知半解的,否则,英明的孙中山先生一定不会选如此糊涂,最终,将迷信的政权作为典型宣扬。
可以说,孙中山其实仅仅看重了洪秀全出身于平民百姓,拿起武器反抗异族的情怀罢了。
在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引导下,后来的革命者们纷纷将太平天国的历史作为典型宣传,以打击昏庸的满清,这一习惯逐渐风靡于革命圈,形成了一种风气。这些撰写天国史或洪秀全史的人对历史并没有透彻的了解,甚至,对当时天国内的政治政策一窍不通,这些作品根本没有真实性。
我们甚至可以说,抛去这群作者的革命目的不谈,他们简直是被太平天国的表象洗脑了一样。
过了一段时间,孙中山先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做法中的不妥,过度宣扬太平天国表象上的民族主义,十分偏离真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绕开了太平军的本质。后来,孙先生深刻反思了自己,重新定义了太平天国:
这个政权只把民族放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民众的权利;他们只认同君王,却不得民心。这样的政权即便取得了胜利,也不过是另一个封建政权罢了。而且,连年的战乱中受苦的只有老百姓,太平天国政权并没有意识到民心的重要性。
年轻时期孙中山先生虽然极为推崇洪秀全,但是,思想成熟后能够及时认清其问题的本质,这是及其难能可贵的。
可是,孙中山先生曾经带来的“拔高风潮”早已影响了全中国,这种抬高太平天国意义的思维已经成了惯例。后来,就连蒋先生也不例外,虽说,他宣扬了平定太平天国的曾国藩,但是,从未在公众场合诋毁过太平天国。
这种风潮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全国范围对太平天国的推崇已经形成一股热潮,在这段时间里,许多地区兴建了关于太平天国的纪念馆、纪念碑。甚至,南京地区还曾修建过相关的历史博物馆。
在历时文学领域,修撰者受到这股风潮的影响,他们不断发掘着史料进行编写。从1950年到1961年这段时间里,撰写者们汇集了全国无数的历史资料,随后进行了编撰,随着这批读物的出版,我国历史学界对太平天国历史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事实上,太平天国存在本质上的缺陷,进步的表征底下存在理性的倒退:
政治上,太平天国由神权与王权结合,朝中不但阶级森严,为王为官者的为所欲为,更甚于儒家思想约束下的朝廷。
文化上,太平天国对固有传统文化完全推倒,对传统知识分子仇视。洪秀全等王定都天京后,生活糜烂腐化,朝政纲纪紊乱,圣灵乱封。
制度上,天朝田亩、资政新篇等纲领只属纸上谈兵,从未有认真推行,亦不见有任何成效可言。至于所谓“开放科举考试予女子应考”等进步政策,大多仅存在于野史传说之中。
在揭露了掩盖在太平天国表面上的荣光后,我们发现,其中隐含着让人胆寒的真相。倘若说满清治下堪称地狱,那么,太平军治下也是地狱,是比满清治下更加不堪的地狱。太平军统治者们享尽荣华富贵,用迷信之说蛊惑百姓上阵送命,高层间为了权力争得乌烟瘴气,民众连肚子都吃不饱。可以说,太平天国被认为是建立在欺压人性基础上的另一个残暴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覆灭后,我国曾出现过上述两次对其美化的风潮。洪秀全完全不会想到,在他过世后能受这么多殊荣。我国百姓在常年的宣扬中对这场运动逐渐盖棺定论,认为这群人就是拯救民众的英雄,是革命先烈,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中,历史的真相被埋的更深,许多反对声音由于影响力有限并未引起大众的重视。
时至今日,真相已经公诸于众,但是,仍有部分人不想承认太平天国彩虹下的血池地狱,不得不说,这是最让人觉得唏嘘的事。
参考资料:
『《关于“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档案工作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