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韩丞相词情动神宗

  宋代神宗时的丞相韩缜,字玉汝,有一首咏芳草词,很有点艺术效果。
  韩缜从政颇有些才能,他历仕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三朝。在宋神宗的时候,宋朝与辽议和,双方划定疆界。这时,韩缜正在枢密院任职,宋神宗就派他作为代表前去议定疆界。圣旨一下,韩缜只好前往,但韩缜却有一件事不能如愿,就是他有一个爱妾刘氏不能随他前往。因此韩缜不免有点怅怅然。
  晚上回到家里,韩缜大摆宴席,与爱妾刘氏剧饮通宵,以叙分别留恋之情。席间,他亲自写了一首词,名叫《凤箫吟》,让歌者歌唱: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从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裀。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常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这首词,咏芳草,写离情,二者融合得贴切无间,如水乳交融。上片开头“锁离愁”三字别有意味,谁锁“离愁”呢?自然是芳草,所以紧接着“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就是写芳草了;下面“绣帏人念远”几句,点明这离愁是“绣帏人”的,即自己的爱妾的,而芳草“锁离愁”,正是通过“绣帏人”的眼睛来感觉到的。“长亭长在眼”二句,写爱妾送别,伫目远望,依依不舍。最后二句,作者则点出“绣帏人”在“望”,写别后思念。“目断王孙”,王孙,即是指思念的丈夫。下片,作者所用的手法、体现的意境基本同上片,“消魂”总写;“池塘”三句写别后景物变化,暗寓时光流转;“恁时”三句写自己想着同爱妾缓步踏青。而“朱颜”以下至结尾,则颇有感慨:人一年一年地老了。而芳草却年年常青,那么,尽情游嬉,开怀畅饮吧,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青春。
  由于这首词写离情颇为独到,别有一番意境,将他与爱妾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得颇为含蓄优雅,境界颇高,很是成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离情之作,因此,天还没亮,有人就将韩缜剧饮通宵与爱妾分别的事并连同这首词一同报告了宋神宗。神宗读词后,不禁为之所感动,天亮之后,一问说韩缜已经动身走了。宋神宗马上传下圣旨,让步军司用车载着刘氏及日常用具追赶韩缜,让刘氏随韩缜一道赴边谈判。神宗此举,很使朝臣们感动。当时韩缜有一个亲友叫刘贡父,就写了一首诗和韩缜开玩笑说:  
  嫖姚不复顾家为,谁谓东山久不归?卷耳幸容携婉娈,皇华何啻有光辉。  
  由于宋神宗的做法以及刘贡父的这首玩笑诗,韩缜的这首《凤箫吟》词就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实际上,此词之所以流传,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是一首成功之作,艺术性颇高。而人们在竞相传唱此词时,却不知道韩缜写作《凤箫吟》的另一缘由,即:他的爱妾刘氏当时还写了一首《蝶恋花》词送他呢,其中有几句道:  
  香作风光浓著露,正恁双栖,又遣分飞去。密诉东君应不许,泪波一洒奴衷素。  
  写得缱绻难解,情意缠绵,这也许更激发了韩缜的创作灵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