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紧急旅行

 

  “小心——啊!已经看不见了……”夕里子仍挥着手,轻轻叹一口气。

  “但愿这次爸爸出差期间别发生什么事件。珠美,珠美!”

  回头一看,刚才还站在旁边的珠美不见了踪影。

  真是的!成田机场的出港大厅摩肩接踵,如果离开原地去找珠美,可能反而更找不到她。于是夕里子站在送别父亲入港的地方,等妹妹回来。

  念初三的珠美已l5岁,是个十分坚强聪明的女孩子,不必担心她会迷路。但有时过分坚强,也叫姐姐夕里子感到脸红。

  说起担心迷路,夕里子想到了绫子——已是20岁的长女,是做什么都让人不放心的大学生。众所同知。每当父亲出差,实际上主持佐佐本家生活大计的就是次女夕里子。

  高二女学生夕里子,l7岁。自从母亲去世后,她一直代替母亲料理家里大小事情。她有时也想,假如姐姐稍微坚强些就好了,不过绫子自有绫子的优点,而且夕里子也不讨厌当父亲不在家时担任一家“栋梁”的角色。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佐佐本家三姊妹各有各的性格,有冲突,也互补。经过磨合,也可达到和谐,有时简直可说协调得天衣无缝。

  惟一的问题是:每当父亲出国公干,她们总摆脱不了给牵扯到荒诞事件中的命运。

  “好厉害的人流哇!”夕里子自言自语。

  简直就像大年初一人们到明治神宫参拜的热闹情形一样。可能是因为将近年尾,很多大学已经放假,许多公司女职员也出国旅游的关系吧!大家都趁年假之前往外国跑,于是造成成田机场摩肩接踵的拥挤状况。

  “请大家跟着这面旗子走!别走开!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

  率领旅行团的导游,声嘶力竭地喊着。

  到处是这样的旅行团队,挤来挤去,蔚为壮观。

  “幸好姐姐没有来。”夕里子暗自庆幸。

  遇到如此拥挤嘈杂的人流,绫子肯定一转眼便会跑丢。20岁的大学生成了迷途羔羊,似乎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

  三姊妹一齐前来送行已成惯例,这次绫子说“头痛”,所以没有来。

  珠美这小妮子跑到哪儿去了?

  正当夕里子东张西望之际,娇小的珠美穿过拥挤的人群走过来。

  “你到哪儿去了?爸爸已经走了。”

  “嗯——我看到那边大减价,便过去看看嘛!”

  “真让人担心。什么减价?”

  珠美对金钱的看法与一般中学生不同,但她对金钱的态度对保持佐佐本家的经济状况的稳定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是事实。

  “没什么。”珠美耸耸肩,“卖的只是化妆品。”

  “好遗憾——那就回去吧!”

  “嗯!”

  “大姐一人在家等着。她一定饿了。”夕里子说,“她一定什么也没吃。”

  “但……”珠美欲言又止。

  “怎么啦?”

  “不,没什么。”珠美摇摇头,“哎!绫子姐姐真的在家?”

  “你在说什么呀?”

  “什么也没说。哎!晚饭怎么办?”

  “总不能我们在外面吃了再回家。不如买点现成的食品回去吃,好吗?”

  “嗯!那就走吧!”

  珠美边说边不经意地往后看,一副心神不定的样子。

  “珠美,走路要向前看——呃!怎么啦?”

  “没有哇——没什么!”

  夕里子迷惑地侧侧头。珠美不是那种拖泥带水的孩子。不过,到了15岁的年龄,大概总会胡思乱想的。

  “回来啦!姐姐,还活着吗?”

  这是佐佐本家住的公寓大厦房间。走进房门,夕里子大声喊道。

  然后打开姐姐绫子的房门。

  “我们买了盒饭回来,你吃不吃?”

  无人回答——

  不在?姐姐到哪儿去了?

  “奇怪!床铺平平整整的。姐姐呢?”

  夕里子看了看厨房和厕所,不见绫子的人影。

  “好像出去了。”夕里子说,“怎么办?盒饭应趁热吃。珠美,干吗打开橱柜?”

  “哎!粉红色的特大号皮箱,不是放在这儿的吗?”

  “你说旅行用的那个皮箱?是,没错。假如离家出走的话,用稍微轻便些的行李箱比较好,我事先提醒你一声。”

  “如果私奔的话,我会叫男的拿。”珠美说,“可是,皮箱不在这儿。”

  “怎会呢?真的!”

  夕里子看了看橱柜,放大皮箱的地方果然空空的。

  “珠美,是不是你又把它借给朋友了?”

  “对不起!我只借过两次。”

  “两次就够了。爸爸用的是自己的行李箱。那么,是谁拿去用了?”

  “会不会是大姐?”

  夕里子不以为然。“你想姐姐会拿那么重的东西吗?而且,她会提着大皮箱到哪儿去?附近的超市?”

  “万一她去旅行了呢?跟一个肯替她拿行李箱的男人一道去。”

  珠美脸上神色严肃,夕里子也正经起来。

  “珠美,你——知道了什么?”

  “不知道。”珠美摇摇头,“只是——”

  “什么?!”

  “在成田机场时,我去看大减价的商品,回来时听到有个声音说,‘维也纳大概很冷吧。’”

  “维也纳?奥地利的维也纳?”

  “不晓得,只是这样听见而已。我觉得很像绫子姐姐的声音,于是回头一看,只见绫子姐姐拖着粉红色的大号皮箱,跟一个男人走在一起。”

  “你说什么?”

  “我不敢肯定。其实只是在我眼前一闪——正当我觉得奇怪时,她已经混入人流不见了。”

  “你认为真的是姐姐?”

  “不知道。也可能别人和姐姐相似,不过肯定与姐姐太像了。”

  “不会的!”

  绫子这个人,就是按照别人安排的计划跟着走也会走丢。她自己打点行装,“擅自”出外旅行,而且是出国旅行。这样子的事,就跟说奈良的大佛去镰仓玩一样不可思议。

  “刚才你说——她跟一个男人走在一起?”因震惊而一时无语的夕里子,终于开口了。

  “是。当然,那是假设当事人是绫子姐姐的情况下出现的情形。我想她说不定一会就噔噔噔地跑回来,说出‘我想上厕所,不知怎么跑到外面去了’之类的话。你说是不是?”

  珠美审视着夕里子的脸,想得到她的认可。

  夕里子沉吟了一会,然后啪地打了个响指。

  “对了,护照!假如那人真是姐姐的话,她应该带着护照才是。”

  “对呀!如果忘了带护照便出不了国。”

  “姐姐不可能知道护照放在哪儿的。”

  管理这些东西是夕里子的事情。上次三姊妹准备跟随父亲出国旅游时,一起申请了护照,虽然那次旅行最终取消了。

  夕里子打开家中存放贵重物品的柜子。柜子牢牢地上了锁,而钥匙则藏在非常隐秘的地方。

  “我放在这个抽屉里的——”夕里子拉开抽屉,惊叫一声,“有人开过!”

  “护照呢?”

  “等一下——在这个盒子里面。”

  夕里子从显然有人动过的抽屉中拿出一个木盒,并把盒盖打开。

  “只有两本!”夕里子的声音颤抖起来,“我的和——你的。”

  “那么,大姐真的……”

  两人面面相觑。

  “又来啦!”

  干吗总是在爸爸不在的时候发生事故?而且这次竟是绫子去了外国!

  夕里子抱头沉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姐姐跟一个男人走在一块?不,即使姐姐要出国,何必如此神不知鬼不觉或者说偷偷摸摸地离开呢?

  所谓私奔,通常是恋爱的男女遭受周围的亲朋,特别是父母的反对而不得已采取的激烈行动。绫子完全没有谈恋爱的蛛丝马迹,更谈不到遭受父亲和妹妹们的反对,她竟然突然不辞而别!

  “怎么办?二姐。”珠美不知如何是好。

  “别着急!想想有什么办法。不过,不太清楚内情,不能鲁莽采取行动。”

  无论怎么说,绫子已经20岁了,以一般人的标准来说。她已是成年人了。

  “奇怪!”珠美说,“若有什么事的话,绫子姐姐应起码留个字条给咱们。”

  对。以前,安分守己的绫子也牵扯到不少案件中。

  可是,总的来说,绫子的情形是不会叫两个妹妹担心的,她的处境是安全的,尽管有时需要别人的保护。

  “对!字条!”夕里子忽地跳起来,“一定放在哪儿。找找看!”

  “桌上没有呀!”

  “姐姐不会放在一眼就看到的地方!”

  “知道了!”

  两人分头在房间的里里外外翻箱倒柜。

  然而,找不着猜测中应有的字条。

  “绫子姐姐会不会被诱拐了?”

  “被诱拐的人会说‘维也纳大概很冷’吗?”

  “说得对。”

  “一定放在那里——等等。”

  夕里子仿佛想起什么似的,她走进姐姐的房间去了。

  “不是已经找过了吗?”珠美跟着跑进来。

  “再找一遍。的确没发现留言。不过——”

  夕里子打开绫子书桌的抽屉,拿出信封信纸,翻开信笺。

  “瞧,有啦!”

  “啊?”

  “她一写完就觉得万事大吉了。于是完全忘了应该放进信封,或者应该放在桌面上,就这样扔在这里。”

  “原来如此!”珠美由衷佩服,“你真了解她!”

  “我已经跟她相处了l7年。”

  “看她写了些什么?”

  “等等——字倒写得很工整。”

  两人一同迫不及待地看着绫子留下的短信。

  夕里子和珠美:

  我很好。天气已经转冷,你们好吗?

  “这是什么意思?”

  “她重写了。”夕里子翻开另外一页——

  珠美和夕里子:

  “干么调换次序呢?”

  “谁晓得!”

  让你们担心,真抱歉!

  出于某种理由,我决定和某人一起去旅行。这件事有许许多多的隐情,无论如何请你们谅解。

  “莫名其妙!”

  “读下去吧!”

  我想我暂时不会回来了,无需担心。但我怕你们担心,所以写了这封信。真的不必担心我,没事的。

  我会从旅行地点写信回来的。

  早早

  “什么‘早早’?”

  “大概本来想写‘草草’吧!”夕里子说,“你明白是怎么回事吗?”

  “一点也不明白。”

  “我也是。”

  两人面面相觑。

  夕里子的判断力素来令人钦佩。她把姐姐的信又读了两遍。仍然弄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珠美!”

  “是!”

  “收拾行李!”

  “知道了。”

  “搭最早的航班去维也纳。”夕里子说。

  “怎么去找?”

  “去了再说。”

  “可以拿到机票吗?”

  夕里子迟疑了一会,说:“麻烦警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