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读书”通俗也精彩

 

弗·福赛思

  对于难登纯文学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作品,我是颇为爱读的,只不过一般是读过即罢,很少读第二遍,更不予收藏。但英国“政治惊险小说”作家弗雷德里克·福赛思(Frederick Forsyth)在我心目中却是个异数。他的作品凡能找到的我都收藏了,都读过不下两遍,而每一次读总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弗雷德里克·福赛思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欧美文坛名声很大,曾被誉为“当代政治惊险小说大师”,其作品几乎每一部都在畅销书榜上名列前茅。不同于其他许多畅销书作家的是,福赛思的大多数作品以国际政治为背景,敏锐地反映或预测着时代的危机。比如《豺狼的日子》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法国一些极端右翼组织反对戴高乐总统结束法国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的政策,雇外国职业杀手暗杀戴高乐的过程;《魔鬼的抉择》围绕八十年代初苏联的粮食短缺、西方的能源危机和国际军备竞赛等重大国际问题,描写了美国和苏联两国之间惊心动魄的角逐;《第四议定书》则通过八十年代中期苏联最高当局试图在英国组装并引爆一颗小型原子弹以引起英国社会混乱从而影响英国政局的阴谋被阻止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欧美各国群众性的反核浪潮和苏、美、英等大国之间错综复杂的争斗以及各国情报机构间既对立又勾结的关系。而福赛思能够轻松地驾驭这种重大国际政治题材,显然得益于他以前的经历。

  福赛思在英国皇家空军当过飞行员,六十年代初退役后进入新闻界,先后在路透社和英国广播公司担任过驻外记者。他能讲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等多种语言,足迹曾遍及欧洲、中东、北非和西非四十多个国家,广泛接触了世界各国不同阶层和不同职业的人物,积累了大量的国际问题知识。这些为他以后的小说创作做了充分的素材准备。六十年代末,福赛思深感自己在记者职业中终将一事无成,就开始尝试写小说。1971年,他的处女作《豺狼的日子》发表,引起极大的轰动。他从此就走上了写作的道路。福赛思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沾了题材的光。因为对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国际政治领域是一个遥远、神秘的世界,我们一辈子也无法亲身经历,而福赛思的小说却把这世界拉近展示在我们面前,从而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然而,光凭耸人听闻的题材,显然不能成为赢得读者的保证。福赛思的小说之所以成功,主要还在于他高超的驾驭题材能力、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社会知识。

  福赛思是个以假混真的大师。既然是国际政治题材的小说,则书中自然少不了真实的事件和人物,但如果全部是真的则不成其为小说了。真假搀杂是这类小说的不二法门。福赛思书中的故事,有的是确实发生过的,有的则纯属杜撰;书中的人物,有的实有其人,有的却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假。而福赛思运用生花妙笔,将真人真事与艺术虚构融成了一体。比如历史上的戴高乐确曾面临暗杀的险境,但是不是有个外号“豺狼”的刺客则谁也说不清,而读过《豺狼的日子》的人谁不信以为真呢?又比如《第四议定书》中所谓苏联特务组装原子弹在英国引爆的故事纯属虚构,但当时西欧公众对“核冬天”的忧虑和苏、英情报机构的角逐和勾结却是实实在在的。福赛思以假混真的故事是如此令人信服,以致当时法国一些报纸曾派记者去核实《豺狼的日子》中的一些情节。1978年4月,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说福赛思为写《战争的猛犬》而曾于1972年出巨资帮助一批雇佣军在某非洲小国发动政变。虽然这消息后被证实为假,但却说明福赛思的作品真正达到了“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境界。

  福赛思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的作品的一以贯之的特点是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他在作品中擅长运用“三S”写作技巧,巧妙地布设悬念   (Suspension ),从而取得惊异( Shocking )和出人意料( Surprise)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在《豺狼的日子》中,警方一次次接近职业刺客“豺狼”,却因为种种原因一次次地功败垂成,使明知戴高乐并没有死于刺客之手的读者也不由得要为他捏一把汗;在《敖德萨档案》中,新闻记者米勒单枪匹马追踪纳粹逃犯,随着他逐步发现凶狠险恶的纳粹残余势力的秘密,他的个人命运也令人担忧;在《第四议定书》中,苏联克格勃特务在英国组装小型原子弹的行为和英国保安人员追踪蛛丝马迹的行动紧锣密鼓、交错展现,谜团一个接一个,直到最后才揭出谜底:克格勃准备周密的行动竟毁于苏联情报机构中某些较理智的人士。福赛思作品中那峰回路转的情节和出人意料但又合乎逻辑的事件总是像钱塘江潮一样不断扑面而来,令读者应接不暇,一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紧张气氛贯穿于全书的始终。

  福赛思在刻画人物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一般来说,惊险类型小说中的人物,其形象往往显得苍白和概念化。但福赛思却不仅注重讲故事,也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形象的塑造。像《豺狼的日子》中戴高乐的高傲与刚愎、刑警副大队长勒贝尔的睿智而低调、职业刺客“豺狼”的善谋与冷酷、英国外交官贾斯珀的势利和油滑,《魔鬼的抉择》中英国情报人员芒罗的忠诚和有主见、超级油轮船长拉森的善良与无畏,《战争的猛犬》中雇佣军领袖香农的沉着和不乏正义感,这些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福赛思作品的结构有点类似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他把事件各方面人物的作为充分客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一种全能的上帝悲悯地俯视众生的感觉;而他的行文简洁流畅,不露声色,透着一种高瞻远瞩、统观全局的味道;再加上他基于自己丰富的国际问题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在故事情节上进行的细致而精确的描写——这一切,都使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

  福赛思在欧美文坛被归入通俗文学作家范畴,但在我看来他的作品自有许多“纯文学”无法比拟的价值。他所暴露的国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那种种尔虞我诈和残酷不道的黑暗现象,在今天也是同样存在的。他的作品对我们清醒地认识世界自有帮助。

  弗雷德里克·福赛思实在是一位独具特色的小说家。

  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