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论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

第06章 建设

 

  本章的题目在与玩耍有关的讨论中已附带论述过,现在抽出来作专题讨论。

  我们所知的孩子的本能愿望是很模糊的,而教育和机遇把本能愿望分成许多不同的系统。不论是生而有罪的旧式信念,还是卢梭的生而有德的信念,都与事实不一致。没有引导的本能愿望在伦理上是中性的,由于环境的影响,既可以变成善良也可以变成邪恶。事实上从冷静的乐观主义出发点来看,抛开病态的本能不算,许多人的本能一开始都能够开发成好的本能,而在儿童早期,只要适当地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病态的本能就会很少。适当的教育使人有可能与本能一致地生活,但这种本能应是受过训练和培养的,而不是粗野的不定形的冲动。技能最能开发本能:提供某些令人满意的技能,而不是其他。教给人正当的技能,他就具有美德;而学会不正当的技能或根本不具有任何技能的人必将邪恶。

  这些普通的讨论特别适合获得能力的愿望。我们都喜欢实现某些事,但是就对能力的喜爱而言,我们并不在意我们所实现的事。广义上说,成就越难获得,我们就越感到快乐。人们喜欢用假蝇钓鱼,因为那很困难,不愿射击正在孵卵的鸟,因为那很容易。我举这两个例子,是要说明人们在这类事情中,除了活动本身的快乐,并没有别有用心的动机。不过相同的这个原则哪里都适用。我喜欢算术直到我学会欧几里得定理,又由喜欢欧几里得到我学会解析几何等等。孩子一开始以能走感到欢乐,然后是跑再往后是跳和攀高。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事不再使我们有能力感,只要新近获得的技能,或令人难以置信的技能,才使我们为成功雀跃,这就是获得能力的愿望为什么总是能适应所学的技能的原因。

  建设与破坏同样都能使能力的愿望得到满足,但是通常建设更困难一些,因此建设成就大的人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我不愿意给建设和破坏下一个确切的学究式的定义。粗略地说,我认为,当我们增加我们感兴趣的体系的潜在能量时,我们就是在建设;而我们减少它的潜在能量就是在破坏。或者用心理学术语,当我们产生预先设计的结构时,我们是在建设;而当我们释放自然力来改变现存结构,却对导致新的结构毫无兴趣时,我们就在破坏。无论人们对这些定义怎么看,在实践中我们都知道哪种活动能看作建设,除非我们遇上某人在破坏时声称是为了重建,而我们又不好确定这是否确乎其事。

  破坏较为容易,因而儿童的游戏通常从破坏开始,到后来才过渡到建设。在沙地上拎着小桶的孩子喜欢让大人堆沙布丁,然后用小铲弄倒它。但是只要他自己能独立堆沙布丁时,他做起来觉得极其开心,且不许别人把它弄倒了。孩子最初有几块砖头时,他喜欢毁掉大一点孩子搭的城楼,但当他自己学会建造时,他就为他的成果感到异常的自豪,且不可容忍他的建造成果被毁坏成一堆废墟。在孩子破坏和建设的两个阶段,使孩子喜爱这种游戏的冲动刚好都是一样的。但是新的技能改变了属于同一冲动的活动。

  许多美德最初产生于建设的乐趣。当孩子恳求你留下他的建筑物且不要毁坏它时,你就很容易让他明白不能毁坏他人的东西了。这样你就能激发孩子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这是私人财产在社会上的唯一无害的来源。你也要激励孩子的耐心、毅力和观察力,没有这些品质,他是不能把他的城楼建到他决意要达到的高度的。在和孩子玩时,你自己动手达到激起他动手的热情后,只需讲明该如何做,剩下的事就该他自己努力了。

  如果孩子能进入花园,则很容易培养更精心的建设形式了。孩子在花园里的第一个冲动是摘下每朵漂亮的花。通过禁止很容易阻挡这种行为,但对教育来说,仅有禁止是不够的。如果想在孩子身上培养他对花园的珍惜,成人就不能随意地摘花。成人珍惜花园是因为他们认识到恰人的花园需要付出劳动和心血。到了孩子三岁时,可以给他花园的一个角落,并鼓励他种下花籽,当花儿盛开时,他觉得自己的花朵格外珍贵可爱,然后他就能体会到他妈妈的花也应爱护。

  消除无头脑的残忍的最容易奏效的办法,是激发孩子建设和成长的兴趣。几乎每个孩子只要到一定岁数,就想杀死苍蝇和其它昆虫,然后杀死较大点的动物,以至最后想杀人。在英国上层社会的普通家庭里,打死鸟可以受到高度称赞,而在战场中杀敌人则是最崇高的效忠表白。这种态度与未受培养的本能是一致的,这种本能属于没有任何建设性技能的人,因而他们能力的愿望不能找到良好的体现形式。他们会弄死野鸡和欺压佃户。只要有机会,他们就向犀牛或德国人射击。但是他们完全缺乏更善良有用的才能,因为他们的父母和老师认为足够可以把他们培养成英国绅士。我不相信他们一生下来就比其他孩子笨,他们的不足完全是后天教育不当所致。如果在很小的时候,通过用爱心来观察生命的发展,并引导他们感受生命的价值;如果培养他们建设性技能;如果使他们从心底认识到破坏一件用尽心血缓慢取得的成果,是多么快速而容易——如果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他们早期道德培养的一部分,那么他们就不会这样随心所欲地破坏他人所创造所管理的一切了。在这一方面,父母是他们以后生活的伟大教育家,并要充分唤起人的本能。但在富人身上就很少发生,因为他们要把孩子托付给雇用的专人照看。因此,我们不要坐等到这些人成了父母之后,才开始面对他们的破坏性倾向。

  每个雇用未受教育的家庭女仆的作者都知道,禁止女仆不用他的手稿点火是件困难的事(公众但愿此事没有可能)。同时代的作家即使有极嫉妒的对手,也不会想到做这种事,因为写作的经历使他明白手稿的价值。同样,有了自己小花园的孩子绝不会践踏他人的苗圃,而有了宠物的孩子能学会尊重动物的生命。付出心血哺育自己孩子的人大都会尊重人的生命。正是因我们为孩子辛苦操劳才激起强烈的父母的爱心,而那些逃避操劳的人,他们父母的本能或多或少有些发育不全,并且只剩下一点责任感了。但是,父母的建设冲动发展得越充分,他们就越有可能为自己孩子付出心血,因而注意这个方面的教育也是非常可取的。

  我提到建设的时候,并非只抬物质建设,也指表演和合唱这类合作性的非物质建设。这些很受许多儿童和年轻人的喜爱,应得到鼓励。即使纯粹智力上的事也有可能存在建设或破坏的倾向。古典的教育几乎全部是吹毛求疵的:孩子学会不出错,而出了错的人受到轻视。这容易产生一种冷漠的不出错,在不出错中创造性被权威所取代。正确的拉丁文是永远不变的:就是维吉尔和西塞罗的拉丁文。真正的科学总是变化的,而有能耐的年轻人也许希望有助于这一过程的实现。因此,科学教育所激发的态度可能比学习毫无变化的语言的态度更有建设性。如果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无论在哪都别出错,那么教育就会导致智力上的不足。应该支持所有的青年男女用知识来做一些带冒险意味的事。人们常常认为高等教育能传授某种类似于@对头脑有条理的组织者看来似乎毫无价值。这样就导致组织者回到模型体,以便引起人们喜欢他认为好的东西。所有这一切都依次导致革命。

  把社会制度想象成树木的人有不同的政治观点。坏的机器可以拆毁,并用另一部来取代。但如果一颗树砍倒了,新树长成和原来一样的强度和粗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机器或模子是其制造者可以选择的,但树木有它特殊的自然性,只能变成好的种型或坏的种型。适合生物的建设与适合机器的建设完全不同,生物建设有更加低级的职责,需要同情。由于这个原因,在给年轻人进行建设的教育时,他们不仅只建设砖块和机器,而且更应该有机会练习植物和动物的建设。自牛顿时代以来,物理学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而自工业革命以来,物理学又在实践中占支配地位,然后产生了社会机械化概念。生物进化论又介绍了一个新的思想,但是自然淘汰论却给生物进化论投下了阴影,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优生、人口控制和教育来把自然淘汰从人类事务中排除。树木体的社会观比模型体或机械体的社会现好一些,但仍有缺陷。我们必须依赖心理学来弥补不足,心理上的建设是新颖而特殊的建设,至今仍很少有人理解。它对于教育、政治和纯人类事务的正确理论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人们没有被错误的理论误导,则心理建设应支配人们的想像。有些人害怕在人类事务上的建设,因为他们担心成为机械式的建设,因而推崇无政府主义和“回归自然。我将尽力用具体的事例,以便在本书上说明心理建设和机械建设是怎样的不同。应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熟悉这种思想富于想像的一面,假使能办到,我相信我们的政治将不再僵硬、尖刻和具有破坏性,而变得轻快且真正科学化,并以便利优秀男女的充分发展为目的。

  赛女卑自私和财产

  我现在来探讨一个类似于恐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里我们也要牵涉到一种强烈的、部分来自本能的和非常令人讨厌的冲动。在所有这些事情中,我们得很小心,别挫伤孩子的天性。无视孩子的天性或幻想他的天性与众不同,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接受提供给我们的未经培养的孩子天性,而不是试图用仅仅适合某些与众不同的天性的方法来处理。

  自私木是最终的伦理概念,分析越多,概念就越模糊。但是在托儿所自私表现得很明确,所出现的问题很有必要来研究。如果由着孩子的性子,大孩子就会抢小孩子的玩具,还要求享有成人更多的关注,且总是要满足自己的愿望而木顾更小的孩子的失望感。人的自我就像气体一样,只要没有外在压力的约束,就会膨胀起来。在这方面,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外在压力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习惯、观念和同情心,而不是让外在压力成为黄打和惩罚。所需要的是公平的观念,而不是自我牺牲的观念。每个人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就有一定的权利,维护自己应得的一切,不应该视为罪恶。在教人作出自我牺牲时,自我牺牲作为目标似乎从未完全实现过,但实际结果却有些奏效。而在事实上,人们或者忘记自我牺牲的教导,或者只求公平却没有作出自我牺牲而感到内疚,或者实行荒谬至极的自我牺牲。在最后一种情形中,他们会对自己作出牺牲的人产生一种说不清的怨恨感,并可能心底里要求以感激作为回报。无论怎样,自我牺牲不能作为真正的教义,因为它不会是万能的,以传授错误的教义作为求取美德的方法最不可取,因为谬误一旦认清,美德也就消失了。相反,公平却是可以影响全体的。因此,公平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灌输到孩子的思想和习惯中的概念。

  给某一个孩子进行公平教育,即使并非不可能,也是很困难的。成人与小孩之间的权利和愿望很不相同,因而他们不能对追求形成共识,且成人和孩子几乎不直接竞争同一种乐趣。而且,成年人处在孩子服从他们意愿的位置,就按自己的情况来判断孩子,结果给孩子一个不公正的判决。当然,成人能制定明确的训诫对孩子反复灌输这样或那样适合某种情况需要的举止行为:母亲清洗东西时不要干扰;父亲忙碌时不要大嚷;客人来时不要影响他们的谈论。对大人来说,这些要求很正确,但都是些令孩子费解的要求。当然如果待孩子亲切,孩子也会愿意服从,但他们心里并不承认这个要求是合理的。要求孩子遵守这些规矩是正确的,因为他不能霸道,且应该明白他人的事他人的追求也是很重要的,尽管对孩子来说,那些事多么奇怪。然而这类方法只能形成孩子外表的好举止。真正的公平教育只能在有许多孩子的情况下才能实行。这就是孩子不能长期独处的原因之一。木幸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应当尽力为孩子找个伴以获得友情。如果没有别的可能的办法。即使要经常离开家也值得。独处的孩子一定会是压抑的或自私的——也许两者都有。有良好举止的独生子更是哀婉动人的,而举止恶劣的独生子是令人讨厌的。现在的小家庭中,这种情况比以前更加严重。这是提倡孩子上托儿所到幼儿园的根据之一,这点我将在以后章节详细讨论。现在我暂且假定一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且年龄相差不远,则他们的喜好大体相同。

  如果对某种乐趣的竞争,~次只能有一个孩子享有,如骑独轮小车,则会发现孩子很容易理解公平。当然,他们的内在冲动是排除他人自己独享这种快乐,但是,只要大人制定每人轮流享有的规则,则孩子们很快就克服了这种独享的冲动,速度之快令人吃惊。我木相信公平心理是生来就有,但我惊讶它很快就产生了。当然必须是真正的公平,而不带有隐秘的偏向。如果你特别厚爱某几个孩子,你就要警觉一些,防止你的感情影响对孩子们的公平分配。自然,一视同仁、平等享有是公认的原则。

  试图以道德教育来处理公平要求,是没有效果的。不要超越公平原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也不能指望孩子木公平地接受较少的东西。《费尔柴德的家庭》一书中有一章“心中隐秘的罪恶”里,说明了避免不公平的方法。露营坚持说她已经做得很好了,而她妈妈说即使露蓄的举止行为很正确,但她的思想是错的,并引用“人心欺骗一切事物,是极端的邪恶”以耶利米书》,第17章第9节)。因此,费尔柴耳德夫人给她一个小本,让她在她表面上做得很好时,记下她心底里的、极端的邪恶”。早餐时,她父母给妹妹一根丝带,给弟弟一个樱桃,却什么也不给她。她在小本上写她有一个非常邪恶的想法,即她父母弱爱她的弟弟妹妹超过了爱她。大人教育她,她自己也相信:应用道德纪律来处理这种思想。但道德纪律只能把这种邪恶的想法隐藏起来,在以后会产生一种心灵扭曲的结果。恰当的办法是让她说出自己的感受,父母或者也给她一个礼物,或者以她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释一时没有现成的礼物给她,她只有等下一次了,这样,父母就除了她“邪恶的想法”。真实和坦率能够解决困难,而试图以道德纪律来压抑只能使“邪恶的想法”更加恶化。

  与公平联系最紧的是所有权意识。这是件棘手的事,必须灵活机智地处理,而木能生硬地规定。事实上,有一些相冲突的问题很难理清条理。一方面,所有欲在以后会产生许多可怕的罪恶,害怕丧失珍贵物质所有权是政治上和经济上相互残杀的主要根源之一。男人和女人应尽可能以不受个人所有权的支配的方式来获得幸福,也就是说,从事创造性活动而不是因循守旧的活动。基于这个原因,可知尽力培养孩子所有权意识是木明智的。然而,另一方面,在建立这个论点以前,还有许多充足的论据,忽视这点是非常危险的。首要的情况是孩子的所有权意识极为强烈,他刚一抓住他所看见(手眼井用)的东西,这种意识就有了。他抓住了什么,什么就是他的了,要是拿走了他会非常愤怒。我们仍说起所有权就是“握住”,而“保持”就是“握在手中”的意思。这些字眼表明所有权与攫取之间的自然联系。故“贪婪的”一词也是如此。没有任何玩具的孩子会尽自己的可能将捡到的木棍、碎砖或其它奇怪的小东西,视为自己的财产而珍藏起来。所有权的愿望是根深蒂固的,挫伤这种愿望就有危险。而且,所有权意识能培养细心并控制破坏性冲动。孩子有自己制作的东西对所有权特别有益,如果这点也木允许的话,那么他建设的冲动也受到了阻止。

  在论据如此相冲突的问题上,我们不能采取清晰果断的政策,但是必须通过环境和孩子的天性引导到一定限度。不过,在实践中调和这些对立物还是可以的。

  对于玩具,有些应该是个人玩而有些就该是大家玩:比如说,摇木马就当然是大家玩。这应该有个原则:共同用的玩具,一次只能一个人享用时,如果玩具太大或太昂贵不能买两份,则必须平等地共同享有。另外,如果玩具给一个孩子玩更合适些(例如,由于年龄的不同),且这~个孩子能享有更充分的乐趣,则玩具的所有权就属于他。如果大一些的孩子学会了玩需要仔细操作的玩具,则不让小一些的孩子拿或毁坏是公平的。但是,小一点的孩子可以个人拥有特别适合他自己年龄玩的玩具而得到补偿。孩子两岁以后,如果孩子木小心弄坏了玩具,不要马上给他换上另一玩具,这种损失感应在孩子身上持续一段时间。不要让孩子总是拒绝别的孩子来玩他自己的玩具。当孩子的玩具太多他玩不过来,如果别的孩子来玩那些闲置的玩具,则不允许孩子表示反对。当然应该排除特别容易弄坏的玩具,和玩具的主人已建设成大厦并引以自豪的玩具。如果可能的话,玩具大厦应当作为孩子智力的奖励而保留下来,直到被遗忘。除了这些限制以外,不要让孩子有占着毛坑木拉屎的态度,也不许孩子肆意阻止别的孩子开心。在这方面,教孩子一点优雅的举止并不困难,必要的严格是很值得的。不要让孩子夺取别的孩子的东西,哪怕是他这么做是在合法权利内。如果大孩子对小孩子不友好,就要以相同的不友好对待大孩子,并马上解释这么做的理由。通过这些方法是不难建立起孩子间的友情,而友情是避免相互间不断吵架和哭啼所必需的。有时候,对孩子有必要严肃一些,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惩罚。但绝无理由使孩子养成欺负弱者的习惯。

  允许孩子有一些珍爱物,同时也要鼓励他有把碎砖之类的东西当作玩具的习惯,玩具只在他玩时他才拥有专用权。蒙特梭利教具是孩子们共用的;但只要有孩子正在用,其他孩子就木能干涉。这能培养源出于工作中的有限租用权利意识,这种意识木会与以后的生活背道而驰。这种方法对很小的孩子几乎还木适用,因为他们还没有充分的建设性能力。但他们一旦掌握了这个技巧,他们就会对这个建设过程越来越感兴趣。只要他们知道他们可以随时用那些建设材料,也就不介意别的孩子也使用了,开始他木愿与人共享的感受很快就因习惯而消除了。然而,孩子很大了,我想应该允许他拥有自己的书,这会激发他爱书和读书的热情。他拥有的书应尽可能是有益的书,如刘易斯·卡罗尔的书①和《坦勒沃德童话(TanglawoodTales)》,而不是单纯拙劣的书籍。如果孩子想要,就应让拙劣书成为他们共用的书。

  广泛适用的原则是:首先,不要让孩子因没有足够的所有物而产生一种受挫感,这会使他恋财。第二,允许孩子拥有能鼓励他积极活动的个人所有物,并教育他仔细保管,但前提是尽可能把孩子的注意引到不涉及个人财产的乐趣中去。当别的孩子希望用他的个人财产时,不允许他小气或各啬。不过,这方面的目标是引导孩子自愿借出来,一旦强迫他,目的就达不到了。激励一个快乐的孩子慷慨大方是不困难的,但对一个缺乏快乐的孩子来说,他当然会固守他获得的一切而不放了。孩子获得美德不是通过遭受痛苦,而是通过快乐和健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