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圆明园遗址》周沙尘




  秋游圆明园遗址
  周沙尘
  
  在北京市西郊清华园西北的后华家屯,曾经有过在清代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园林区。它是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故又称圆明三园。深秋,有位搞历史地理的朋友对我说:“当部分树叶依依别去故技,簌簌飘然落地之际,去游览圆明园遗址,听秋风萧瑟,看断垣残壁,你将从这片荡然无存的离宫别馆的兴衰,看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处重大伤痕!”
  趁一天假日,我去圆明园遗址秋游,眼下已有“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感觉,极目远眺,却在如洗的秋空下,又见西山岚光莹莹,颐和殿阁历历。遗址则杂树丛生,田畴交错,沼泽满是枯槁的芦苇,也还有凋敝的藕荷。有位园林工人告诉我:“粉碎‘四人帮’以后,游览遗址的人,一天天多啦!”他这么一说,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三三两两的游人。有的手里拿着图纸,在按图索骥,指点议论:看!当年的“文源阁”,几堆乱石,依稀可辨;繁华的“买卖街”,已是荒草凄迷。远处,有人在叫嚷:那“方壶胜境”呢1那“鱼跃鸢飞”呢!如今,如今只是荒丘瓦砾,无处寻觅。
  然而,不绝的游人涉足断垣残壁间,决不是吊古伤怀,而是在追踪历史遗迹,激励战斗情怀。踏石堤残迹,观仅存的古松,一股曲折历史的浪潮涌上我的心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其统治前期,用从千百万劳动人民身上榨取来的血汗钱,集中了大量物资,役使了无数精工巧匠,历时约一百五十年(从公元1700年前后开始),才陆续营建成这座规模极其宏伟,景色无比秀丽的离宫。工程要比城里的皇宫还浩大,它的外围总长达10公里,占地面积合计有五千多亩。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和中外建筑精华,搜遍海内奇花异石,“移景缩地”,建造了这座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
  据先辈记述,圆明园遗址,原是海淀镇北的一片平原。这一带地势低下,间有地下水溢出地表,又是原来玉泉山和万寿山诸泉的中下游。这就为建造人工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西山峰峦听便借景,青山绿水,景色宜人。圆明园的兴建正是利用了这些天然条件,加以人工的努力,在平坦的土地上,开凿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湖泊和池沼。无数人工丘陵和岗阜,连绵起伏、曲折有致。在峰回路转之处,山崖丘壑之间,无处不是清澈的溪泉,潺潺的流水。“福海”为湖泊之冠,它那浩瀚的水面上创作了仙境般的“蓬岛瑶台”。大宫门内有九个小岛,环绕在前湖和后湖沿岸,据说是用以表示全国疆域的《禹贡》九州的象征。所以,前后湖之间的一座建筑物,就被命名为“九州清晏殿”。
  在这一片以临摹自然为主的园林区,杰出的设计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吸取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把圆明园的楼台殿阁建造得非凡宏丽,亭榭轩馆的点缀,又极其精美。苏州名园,西湖胜景,庐山奇趣……都在园子里再现了。圆明三园里的建筑物共有145处,著名的就有四十景,其中大部分陈设着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收藏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清高宗以后,园子不单纯是帝王游憩之所,还是经常设朝听政的地方。从清世宗到文宗,五代皇帝每年都有大半时间住在园子里。为此大宫门内还兴建了比于宫廷正街的“正大光明殿”、“勤正亲贤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枢机构,俨然成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每逢园子里举行早朝,诸大臣都须从城内出西直门或德胜门,直奔海淀,不为不苦。后来,有的索性就在海淀私置公馆别业。一时,海淀镇呈现畸形的繁华现象。
  圆明园的盛名也早已传播西方,它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园林的题材,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采用神话传说,写意神仙隐居的空想境地,例如,福海中的“蓬岛瑶台”,据说就是按照宋代大画家赵伯驹(字千里,宋太宗七世孙)所画的《仙山楼阁图》的画意而作的,极尽精妙;万春园里的“露水神台”,虽不列在该园的三十景以内,但它的风格是非常奇特的。那神台钢人,拿着铜盘向天承露,神情毕现,极为庄严、富丽,既不放浪,又有神感。第二类,是以空想的山水,远用艺术手法建造图景。这种题材大都效法山水画家。如长春园中著名的“狮子林”,是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南巡时,描绘苏州狮子林一全景,带回仿建的。而苏州狮子林就是元代大画家倪政(云林)的杰作。’第三类,是用著名风景写生作造园题材。大多数取材是杭州西湖风景。中国的美丽风景多数在南方,西湖又是南方之冠,水光敛滟,湖平似镜。是中国以“酉湖”命名的三十多处湖泊中,自然风光最秀丽和最有名的一处。圆明园里的“由院风荷”、“断桥残雪”、“三潭印月”、“柳浪闻写”等,都是西湖风景的重现。
  然而,就是这座举世无比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竟遭到帝国主义者极其野蛮的摧残和破坏。现在以遗址为主的这处大型园林,它以大量的残迹遗物,作为历史的见证,控诉帝国主义者疯狂破坏人类文化的罪行。首先是公元1860年的英法联军,随后是公元1900年的八国联军,在大肆劫掠之后,又放火焚烧,遂使一代名园沦为废墟。历史将永志不忘。公元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的海淀,从7日开始,他们便如疯如狂地洗劫清漪、畅春等五座皇家园林。侵略军“每个人都是腰囊鼓鼓,满载而归”(据英军书记宫斯文侯“RobertSwinhoe”记述)。随后,由密克尔兵团派出马队,点燃火把,一连三天三夜,将凝结着中国人民智慧的圆明三园,烧了个净光。
  英法联军退走后,圆明三园的凄凉景象,使封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生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是统治者所不甘心的。清穆宗以奉养西太后等为借口,于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十月初八开始重修圆明园。到了公元1900年,它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浩劫,在同治和光绪两朝的二十七年间,屡经修复的少数建筑,又荡然不存了。到了宣统末年,园内已是麦垅相望,如同田野。尔后,这片废墟上的残留的木石砖瓦,也被清朝的皇亲国戚,民国的军阀官僚乘机偷盗、拆迁变卖了。如徐世昌就拆走了鸣鹤园和镜春园(为圆明园属国,即今北京大学校舍)中的殿宇木材;王怀庆就拆掉了“舍卫城”、“安佑宫”东洋及西洋楼石料来建筑自己的“达国”;张作霖就盗用园子里的汉白玉石料修自己的墓地……
  今天,我从万春园运料门入内,往北漫步,一直到长春园的远瀛观残址,抚摸着石柱上的浮雕细部,回顾我追踪历史的足迹,我的眼眶已盛满着晶莹的泪水,暗自沉思,想到一贯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闭关自守,推行迷信专制,过着“花团锦簇”、“富贵荣华”的腐败生活,什么国计民生,科学技术,一概不管;什么民主、自由,统统视.为大逆不道。卫道者天天念着“天朝体制”、“皇家尊严”,结果弄得民不聊生,终于遭到帝国主义者两次“火烧圆明三园”的历史悲剧,怎能不引为教训呢!
  夕阳西沉,我踏上归途,依依惜别嶙峋的山石,崎岖的蹬道。这一天,我虽没有看到完整的遗址遗物,我却深爱这处“遗址园林”。它富有山林野趣,其间四布着曲折不尽的羊肠小径,平畴如画的湖田,生意盎然,空气清新,四野宁静,漫步其间,自然心旷神怡。归途上我相遇一位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学专业的尹君。他是来这处千变万化的建筑群中,寻觅那数以百计的风景点遗址的。他告诉我两条值得大书特书的消息。第一,公元1977年初,海淀区人民政府已正式成立圆明园管理处,这是自圆明园被毁以来第一次设立的一个专管机构,不久一个“遗址公园”,可望开辟出来,供人游息。第二,内蒙古包头钢铁学校建筑学教师白日新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在最近完成了圆明园鸟瞰复原图初稿的绘制工作,使这座气象万千的名园,才有可能在将来获得重建。那时候,人们来到这片废墟上,又可看到非凡宏丽的楼台殿阁,极尽精美的亭榭轩馆;山口路转,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一幅幅奇景,一座座迷宫,加上自然山林溪谷,会使你不禁兴叹咧!暮色降临,不觉已到了清华园公共汽车站。翘首西山,“百二河山势自酉,春芙蓉直与天齐。”放目手中的地形图,“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济,北枕居庸”。瞧,北京的未来啊,大有可为!
  公元 1979年 10月 21日于小楼
  摘自: 纽约《海内外》杂志1980年l—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