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营口县盖县





  【西炮台】

  在辽宁营口市西郊辽河口东海岸上,当海船入口处。是清政府在东北沿海的重要海防要塞。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共筑炮台三座。大炮台居中,台基高6米,台面长44米,宽43米。台顶四周加筑矮墙,墙下有暗炮眼八处。小炮台两座,高4.7米,分筑于大炮台南北两侧。炮台均有坡道,通达台上。周围绕以土垒,周长约700米。土垒外掘有长壕,翼蔽左右。原置新式炮十二门,旧式炮五、六十门,以固防守。甲午(1894年)中日战争中,清军曾在这里阻击日军。营口失守后,炮台被日军破坏,现仅存台基旧址。台侧还留有大铁炮一尊。

  【楞严寺】

  在辽宁营口市新华区民主街。建于1931年。占地约4万多平方米,是辽南地区较大的寺院建筑。院落三进,前为山门,两旁钟楼、鼓楼各一。中为天王殿,后为大雄殿。在大雄殿的后面,有藏经楼一座,各殿均为硬山式,花岗石台基,辽宁省(237)墙壁用青砖砌成,屋脊上装饰各种镂空和圆雕游龙。钟、鼓二楼,四角翘起,屋檐、斗拱部施以雕刻,为一般庙宇建筑所不多见。大雄殿为寺内主要建筑,五间大木架结构,殿内原有樟木雕刻的十八罗汉,已经散佚。解放后经修葺,彩饰一新,现为营口市博物馆址。

  【金牛山旧石器财代早期遗址】

  在辽宁营口县大石侨南8公里一孤立的山丘上。海拔约70米,自西而东三个地点沉积有第四纪堆积物。经1974年至1978年四次发掘,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迹,主要埋藏在一、三地点堆积物的第四到第六层中。前后共掘出二十余件打制石器、少数骨器和六十多种动物化石。还有烧灰、烧骨等用火遗迹。据发现,有典型的剑齿虎、居氏大河狸、中国缟鬣狗、肿骨鹿、梅氏犀等化石,时代定为中更新世,属旧石器时代早期,约与北京猿人时代相当,是研究我国旧石器则代早期文化在东北的分布、发展的典型文化遗址。

  【上帝庙】

  原名玄贞观,又叫玄帝庙。在辽宁盖县城内西大街路北。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现仅存大殿,在建筑风格上还保留着元代的特点。殿面阔五间,长约15米,进深四间,宽约9.7米,屋顶为庑殿式,斗拱较大,为九跴四翘品字斗拱,梁枋及斗拱上都有彩画,内槽彩画还很清晰艳丽。檩下钉有木牌,牌上有墨书“大明洪武十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吉日立,阖郡官庶人等监造”题记数行。殿前有清雍正四年(1726年)重修碑记,殿内塑像无存。

  【石棚山石棚】

  在辽宁盖县南浮渡河北岸石棚山上。属“巨石文化”遗迹。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器时代早期的一种墓葬建筑。用六块大石板建成,平面呈长方形,一块大石板铺地面,上用四块高2.4米的石板围成四壁。壁上平放一块长8.6米、宽5.7米、厚0.7米的大石板作盖。南壁已不存在。因极似小屋,故名石棚。又象帝王冠冕,所以汉代人称“冠石”。据《三国志·魏志》记载:东汉末年,“襄平(辽阳)延里社生大石,长丈余,下有三小石为之足”,可知石棚埋在土中,后来逐渐露出地表。有的并被利用为寺庙建筑而保存着。

  【高丽城山城遗址】

  即高句丽建安城。在辽宁盖县东北7.5公里的青石关堡高丽城村的东山上。东山名石城山,又名高丽城山。山势陡峭,西南高峰海拔300余米。登上峰顶,西望渤海,万顷碧波,尽收眼底。山城约建于公元六世纪或更早时期。唐改为建安州,是建安州都督府的所在地。城址成不规则的圆形,中为谷地,四周因山设险,筑以城墙,多为石块垒砌,部分用夯土堆筑,陡峭处利用石崖作壁,周长5公里多。设有城门三,水门一,险处设有望台四。城内中央突起一小山,俗称金殿山,高约20米,上有台址建筑遗迹,是当时的守望屋舍。小山周围有泉井五眼和储水池。泉水严寒不冻,大旱不涸,利于屯兵因守。出土遗物以高句丽特有的红色绳纹、方格纹瓦片最多。还有石臼、陶器、铁甲片、马蹬、铁镞和车■等遗物。

  【望儿山】

  在辽宁盖县西南熊岳车站东1公里,熊岳温泉疗养院北面。

  孤峰平地拔起,高约60米。辽代称熊岳山,清初称望海山,大约在康熙以后才叫望儿山。山上有藏式小砖塔一座,远看似花瓶,为明末或清初所建。“望儿山高”是熊岳八景之一。相传在很早以前,熊岳附近有一读书人,因乘船过海去山东赶考。不幸遇大风,葬身鱼腹。其母思子心切,爬到山上日夜盼望,总不见儿子归来,最后死在山顶。山上的砖塔即为这位慈母的化身,望儿山亦由此得名。山后东侧还有一大石梁,因岩石风化,中间形成一弧形石孔,窿然如桥状,称为“仙人桥”,明《全辽志》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