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开原县西丰县





  【龙首山】

  在辽宁铁岭市区东部。左窥城区,右枕柴河,山青水秀。是有名的风景区。山从东南蜿蜒而来,绵延10余里,势如长龙,至柴河曲折处,嶙峋突起,如龙昂首,故名。铁岭八景中“龙首寻秋”指此。山中岗峦起伏,树木繁茂,野鸟呼人,山花媚客,自古即多野蔷薇。每年5月,山谷烂漫若红锦,香气扑人。采花妇女,三五成群,往来红绿丛中,宛如美丽的画图。秋高气爽,红叶满山,霜林变紫,入山寻秋者,不绝于道:明陈循有《龙首寻秋》诗云:“霜林变丹红,秋高天气泅。幽人植杖来,踏遍碧峰顶”。山上建有明代慈清寺和古塔。古塔之北有陶然亭,南有滴翠亭,东有洗心亭。南山顶上又有稻香亭,都是民国时所建,现已修葺一新,更使龙首山增辉不少。登临其上,可环视古城新貌。

  【慈清寺】

  原名秀峰寺、水潮寺,清初改称慈清寺,又名三清观。在龙首山北峰之巅。松柏环抱,古朴幽静。建于明弘治年间或更早些。寺中有正殿,东西配殿和藏经阁等,构成一个四合院。正殿内塑有佛像。院前有二碑亭,1921年重修时,又改建山门为小楼,称醉翁楼。配房壁上嵌有后人题咏刻石多块。寺东南有古塔,名秀峰寺塔,砖筑八角九级。耸立山巅。明弘治二年(1489年)建,万历十九年(1591年)重修。1928年,塔中发现有《重修秀峰寺塔》石碑,记载颇详。与石碑同出的还有铜镜、铜佛、铜碑等。

  【崇寿寺塔】

  在辽宁开原县老城内西南隅。金正隆元年(1156年)辽宁省(241)建,是埋葬金上京都僧录宣微弘理大师行广的僧塔。“古塔朝霞”为开原八景之一。塔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45.82米,塔身每面壁龛置坐佛一尊。龛两侧雕璎珞宝盖,上嵌佛名题额。题额上有宝盖,下有莲花,左右有飞天、姿态各异。过去塔上每层都有宝镜、风铎,清康熙时赵允昌就有“遥望浮屠插碧空,晴霞拥护倍玲珑,层层宝镜朝含彩,面面风铃晓映红”的题咏。塔的北面原有崇寿寺,故称崇寿寺塔。现寺已不存。

  【城子山山城遗址】

  在辽宁西丰县凉泉镇南7.5公里的城子山上。山属横山山脉,最高峰749米,气势雄伟。西坡有大山谷,周围约5公里。城垣建筑在山谷四周山脊上,用长方石块垒砌,高约5米。有城门三。山城居高临下,道路崎岖,有险可据。城内有建筑遗址数处,还有用大石垒筑的瞪望台及储存泉水的水池,因泉水淡黄,俗称“黄酒馆”。城内曾出土平头铁镞,绳纹、方格纹红瓦及八瓣莲花红瓦当等高句丽遗物,还有辽、金时期的马蹬、马衔、锅、铲等铁器。据考古学家推断,该城很可能是高句丽时期的扶余城。朝阳市

  【八棱观塔】

  在辽宁朝阳市西约45公里,塔营子村北山上。南临大凌河,与辽代建州城址隔河相望。塔建于辽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棱观而得名。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34,4米。塔座分上、中、下三节,上、下两节每面设三龛,浮雕蟠龙、力士、小塔和神仙人物,姿态各异;中节素面。塔身各面雕坐佛、胁侍、仙童蹈云等。各层密檐均有砖雕斗洪,风格独具,形式特异。

  【凤凰山】

  古称龙山,后改称和龙山,清初改今名。在辽宁朝阳市东,越大凌河至山下6公里。远望山形,左右两高峰,如凤两翼;中峰微伏,有塔耸起,如风昂首,因而得名。东晋咸康七年(公元341年),前燕慕容侊迁都于龙山之西所筑龙城(今朝阳市),即由龙山之名而来。中峰为著名风景区,有古寺分上中下三处。上寺在山顶,名朝阳洞,洞内颇宽敞,原有石卧佛一尊和清初泥塑佛像。绝顶有辽代八角十三层砖塔一座,名凌霄塔,今毁。清人《游凤凰山》诗云:“塔矗危岩红日近,佛眠古洞白云埋”,可谓纪实之作。由上寺下行一里许至中寺,名云接寺,寺西有方形塔。下寺在山下东麓,名延寿寺,是清康熙时在辽代报恩寺旧址重建的。寺附近的山坡上有辽天庆寺王石观音像和辽寿昌五年(1099年)僧智述等二十四人《玉石观音唱和诗碑》,今像残碑湮。山之北麓有一方形小塔,小巧玲珑,十分罕见。

  【云接寺塔】

  原名摩云塔。在凤凰山云接寺西侧。建于辽代。方形十三级,砖筑实心密檐式,高32米。塔系单层须弥座,每面中央设假门,两侧浮雕莲花、伎乐人、化生童子等图像,四角雕力士像,塔身四面中央雕坐佛,端坐莲台之上,上有宝盖、飞天。坐佛两侧雕胁侍和方形十三层小塔及塔名。小塔上雕有小坐佛,再上为飞天,作由上向下飞来之状。第一层檐下有砖雕斗栱,以上各层塔檐均用砖迭涩砌成。此塔雄伟壮观,是凤凰山现存的最佳建筑。

  【北塔】

  在辽宁朝阳市北塔街。与南塔遥相对峙。创建于唐,辽代整修。为砖筑方形空心十三级密檐式,高41.8米,须弥座,南面有一壶门,门内外雕莲花、火焰、兽面衔花、骑兽人物等图像。东、西、北三面雕假门,两侧立天王像。塔身各面雕坐佛一尊,旁为胁侍、飞天、小塔及楷书塔名。佛下分别为双马、五象、五雀、五鹏。塔身以上密檐迭起,层层内收,与高大的塔身、塔座相比,显得细长瘦峻,玲珑有致。

  【佑顺寺】

  在辽宁朝阳市南塔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工,四十六年建成,后续有增修。占地1万余平方米,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喇嘛庙宇。有《佑顺寺碑记》叙述建寺经过。据记载,第一代住持绰尔济喇嘛苏住克图大师,原是京师白塔寺住持,曾人内廷讲诵经典,因病来关外静养,康熙三十七年八月,清圣祖行围木兰时,因绰尔济喇嘛的奏请,遂敕建此寺,并赐寺名及檀香佛像。重要殿宇,有天王殿、藏经阁、大殿、更衣殿、东西配殿、戏楼、关帝殿等。面积宏敞,建筑雄伟。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高宗出古北口由热河至盛京谒陵时,途中曾驻跸于此。现朝阳博物馆设在庙内。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凌源县建平县

  【大城子塔】

  在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大城子镇中学院内。建于辽代。据《承德府志》记载,为金代精严掸寺旧址,文学家赵秉文于金承安五年(1200年)撰《利州精严禅寺盖公和尚行状铭》有云:“松漠之北,利州之东,无缝塔样,八面玲珑。”所记塔的方位虽与现状不台,当系指此塔而言。塔为砖筑,空心起券门,八角九级密檐式,高30米。有两级塔身,南面一券门,东西北三面设假门,另四面雕佛像。塔身以上收分较小,是此塔的特点。塔顶颓毁较甚,现存六级密檐,皆有砖雕斗洪。塔前有一小阁,乃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所建。

  【鸽子洞旧石器文化遗址】

  在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瓦房村西南唐山峭壁上。是1965年东北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其下濒临大凌河,现洞口高出河床34米。周围连山若屏,怪石突兀。主洞高大敞亮,洞内左侧有一个长6米、宽3米的小洞,前有6米长过道,形状如勺,俗称“勺子洞”,内有很厚的堆积层。经1965年至1975年三次发掘,发现三百余件打制石器,以及篝火的灰烬、烧石、烧骨等,还伴有斑鬣狗、披毛犀、鹿、羚羊等大批更新世晚期动物化石,当属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十余万年,为研究原始人的洞穴群居生活提供了科学例证。

  【无盛号石桥】

  在辽宁凌源县城南45公里天盛号村东的渗津河上。建于金大定十年(1170年),是一座五柱头四栏板单孔石拱桥。东西长3.8米,宽3.4米,跨度2.9米。上拱呈半圆形,下拱呈半椭圆形。桥面用九十多块扇形石材砌成,白灰灌缝,束腰形铁链固定。拱两面的卷脸石浮雕莲花。桥拱中间嵌有建桥石记。这座上下拱单孔石桥,型式少见,保存完好,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有重要价值。

  【烧锅营子燕长城址】

  在辽宁建平县张家湾村南山至蛤蟆沟脑北山之间,长约7公里,是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代燕国所筑的长城中保存得较好的一段。据《史记·匈奴传》记载,燕将秦开击破东胡后,“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长城由西向东,穿高山,跨河谷,气势雄伟。构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村,逢石石垒,遇土土筑。因此,当地群众有石龙、土龙之称。虽经二千二百余年的沧桑变化,至今仍清晰可辨。城墙宽2—2.5米,存高0.5—1.5米,特别是蛤蟆沟脑北山的一段,石墙存高达1.5米,大体保持着原结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