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





  【太平湖】

  在安徽黄山脚下黄山市境内,原名陈村水库,1979年更今名。湖面13万亩,水深平均40余米,蓄水28亿立方米。湖水澄澈如镜,水光接天,湖中有十多个高矮不等的小岛,被水相隔,似断似续,烟水迷漫,锗落有致。上下游弯弯曲曲,宽窄不齐的峡谷幽美静谧。四周青山嶙峋,翠竹、苍松、林海郁郁葱葱。春夏湖边稻花飘香,芬芳四溢;秋冬湖滨枫红松秀,茶绿杉挺。一年四季,风光旖旎,有人称其能与太湖比美,堪同漓江竞秀。

  【六角楼】

  在安徽黄山市城郊。原名太宇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四年(1631年)重建,改今名。是座宫殿式搂阁建筑,砖木琉璃瓦结构,高20米,底层面积65平方米。三层六角,一、二层为圆形,长方形砖窗,第三层有木制栏杆;三层共有十八个60度的翘角,每翘角下悬铜铃,风吹铃响,清音悠扬。楼顶尖为风波葫芦状。底层四周有石刻浮雕十六块,雕以山水、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栩栩如生,极为工致。

  【神仙洞】

  在安徽黄山市城东北15公里樵山。洞高5米,宽6米,长500余米。洞内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石狮、石人、石观音,形象动人,浑然天成;石钟、石鼓,轻轻叩之,音如钟鼓;石凳、石戏台,比比皆是。另有一潭,深不可测,终年不涸。游人步入洞内,雾霭袅袅,幻觉顿生,加入仙境,故名神仙洞。

  【黄山】

  秦称黟山,唐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改今名。因传说黄帝在此修身炼丹,故名黄山。在安徽黄山市,方圆25D公里,精华部分154平方公里。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游览胜地。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枝虬,刚毅挺拔,千姿万态;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竞相崛起,维妙维肖;温泉终年喷涌,无色无嗅,可饮可浴。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湖、瀑、溪、潭,争奇斗艳。著名胜景有二湖、三瀑、二十四溪、六十二峰。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凉,黄山莫不兼而有之。黄山还是研究第四纪地质重要基点,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察发现的冰川遗迹,至今仍隐约可见。唐诗人李白曾赋诗曰:“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住,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明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使黄山风光更染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解放后,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整修、增设风景区的名胜古迹。特产黄山毛峰茶。

  【天都峰】

  在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海拔1.810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峰顶平加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以往顶极难登,《黄山图经》有“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句。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普门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临。峰头远眺,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竟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莲花峰】

  在黄山中部,海拔1.873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高峰。峻峭高耸,气魄雄伟,主峰突出,小峰簇拥,俨若一朵初开新莲,仰天怒放。绝顶处方圆丈余,名曰石船,置身于此,大有顶天立地之感。据山志记载:宋代吴龙翰、鲍云龙、宋复一于咸淳四年(1268年)自带干粮,费时三天,方攀至峰顶,成为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批登上莲花峰的人。今已有石级,供游人安全攀登。

  【光明顶】

  在黄山中部,海拔1.841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第二高峰。《黄山指南》称其“状若覆钵,旁无依附,秋水银河,长空一色”,因地势高旷,为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东观“东海”奇景;西望“西海”群峰;向南,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鳖鱼诸峰尽收眼底。顶上没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黄山气象站。

  【炼丹峰】

  在黄山中部。海拔1,827米,《黄山志》列其为三十六大峰之首,相传浮丘公为轩辕黄帝炼丹于此。峰上有石室,室内有炼丹灶;峰前有炼丹台,广可容万人,玉屏、天都、莲花、大悲顶诸峰耸立台前。台向东南倾斜,谷深莫测。台下有炼丹源,源中巧石林立,佳木密布。台与晒药岩隔谷相望。古人有诗云:“一声天上玉箫来,三十六峰花尽开,向夕轩辕招饮酒,骑鸾更过紫阳台。”

  【狮子峰】

  在黄山北部。海拔1,690米,因峰形似卧地雄狮,故名。狮首有丹霞峰,腰有清凉台,尾有曙光亭,狮子张口处有狮林精舍、狮子林等庙宇,近有宝塔、麒麋等奇松,薄团、凤凰等古柏,四季喷涌的天眼泉。这一带风景多且集中,俗称:“没到狮子峰,不见黄山踪”。

  【始信峰】

  在黄山东部。海拔1,668米。传一古人,持怀疑态度游山,到此始信黄山可爱,故名。这里巧石争妍,奇松林立,三面临空,悬崖千丈,石笋峰、上升峰左右陪衬,成鼎足之势,峰巅有渡仙桥,桥畔石隙有状似接引仙人渡桥的接引松。历史上文人雅士,登峰饱览山景、饮酒抚琴,故此峰又有琴台之称。明末清初江天一曾在此独坐弹琴,有”寒江子独坐”石刻。

  【鳌鱼峰】

  在黄山中部。海拔1,780米,因其形似张嘴待食的鳌鱼,故名。脚下有三角形的鳌鱼洞,洞额刻“天造”二字,洞内有梯道,游人经梯道自洞内出入,如鳖鱼吞吐状。峰前有数石,远望类螺蛳,峰背有一龟形大巧石,近卧几个蛋形小石,构成鳌鱼吃螺蛳、鳌鱼驮金龟、老鳖下蛋等景。

  【西海群峰】

  在黄山西部。是黄山风景中最秀丽、深邃之处。挺立的山峰如无数利剑直插霄汉,知名者有双笋峰、石床峰、尖刀峰、飞来峰。不知名的无法数计。大峰磅礴,小峰重迭,每当云雾萦绕,层层迭迭的峰峦时隐时现,酷象浩瀚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悬崖峭壁间建有排云亭,扶栏凭眺:仙人晒鞋、仙人晒靴、仙人踩高跷、仙女绣花、老僧打钟、武松打虎等奇观,历历可数。

  【笔峰】

  在黄山东北部、北海宾馆前,一石挺出,平空耸立,下圆上尖,象一技书法家的斗笔,故名。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如盛开的鲜花。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故游人又称此景为“梦笔生花”。

  【梦笔生花】

  见“笔峰”条。

  【笔架峰】

  在黄山东北部、北海宾馆前右侧。一峰突起,顶分五岔,形似笔架,故名。与笔峰相对,有笔有架,相映成趣。左有骆驼峰、飞来钟,右有姜太公钓鱼诸名胜。

  【芙蓉岭】

  在黄山北部,是北路登山的必经之地。岭上有芙蓉洞,游人必须穿洞上山,在洞中学目远眺,群峰高耸,溪水如带。逾洞越岭而下有芙蓉居(亦称芙蓉庵)。岭右有芙蓉峰,峰似一朵出水芙蓉,艳丽无比。前人有诗赞曰:“谁把芙蓉云外栽,亭亭秀丽四时开。清霄皓月峰头挂,宛似佳人对镜台。”

  【皮蓬】

  古名兜率宫。在黄山东部。海拔约1.400米,原为用树皮当瓦盖成的房子,故名。传明末清初雪庄和尚居此三十年,作黄山图四十二帧,绘山中奇花一百二十种。清康熙帝曾召见,他不愿在京都享受富贵,还山以终,后人在此修塔纪念。今皮蓬与塔均毁,遗址尚存。四周奇峰环列,披彩挂霞,风吹云动,若翻江倒海,故又名云舫。

  【迎客松】

  在黄山南部玉屏楼东,文殊洞顶。松破石而长,枝干苍劲,形态优美,寿逾千年,世称黄山十大名松之冠。一校长丫低垂文殊洞口,恰似好客的主人伸手迎接四面八方来客,故名。它的形象已作成铁画,悬于北京人民大会堂内,作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美好象征。

  【黄山温泉】

  又名汤他、汤泉。古名朱砂泉。在黄山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常年水温42℃,可饮可浴。每小时出水量48吨,久旱不涸。具有一定医疗价值,相传轩辕黄帝浴后,白发变黑,返老还童,故誉为灵泉。唐大历间,歙州刺史薛邕浴此治愈时疫,于是在此立庐舍,设盆杅,名声大振。古诗云:“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今辟有浴室和游泳池。

  【一线天】

  在黄山南部玉屏峰。为登玉屏峰顶之要道。道在两峰之间,狭长加巷,只容一人通过,曲折如蚁穿珠。仰望高空,蓝天一线,故名。

  【蓬莱三岛】

  在黄山南部玉屏峰。过一线天,登数十级,回首再望,可见三座参差不齐的石峰,峰上奇松挺拔,峰下白云荡漾,宛若仙境,人称蓬莱三岛。

  【鲫鱼背】

  在黄山天都峰上。是登天都途中最峭险处,长10分米,宽约1米,纯石无土,似露出水面的鱼脊,故名。两侧深壑万丈,前人谓“天都欲上路难通”,即指此。险峰之上,风光无限,游人历险经此,既能炮览风光,又能磨炼意志。今已有石住、铁索护卫。

  【龙头石】

  在黄山桃花峰下桃花溪畔。以形似龙头,故名。石上有董必武手书“龙头”题刻。石下有白龙潭,前有白龙桥。大而后溪水暴涨,有如白龙飞舞,气势极为壮观,故昔时游人在此镌刻“且听龙吟”四字抒其胜。

  【醉石】

  在黄山圣泉峰下。为一巨石,传说唐诗人李白在此饮酒听泉,不知不觉醉倒石上;或说,李白在此把酒吟诗,酒醉绕石三呼,故名。石旁有洗杯泉,亦传孪白在此洗盏更酌。石上有明嘉靖题刻,近处有鸣弦泉、三叠泉、刘海戏金蟾诸胜。

  【飞来石】

  在黄山西部飞来峰上。石高10余米,孤耸峰头,根部和山峰截然分离,似天外飞来,故名。又因石上尖下圆,形如仙桃,又名仙桃峰。明程玉衡诗云:“策杖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尔是飞来,恐尔复飞去。”石上镌有“画境”二字。

  【猴子石】

  为黄山著名巧石,在狮子峰顶,形若石猴,故名。宿雨初晴,云铺深壑,絮掩危岩,峰顶展望,眼前、脚底似汪洋一片,风吹云动,波涛汹涌,巧石仁立云海之上神似远望,故称猴子观海;云海散去,对面群峦林立,深壑为堑,石猴状如跳跃,又称猴子过山;久晴之日,石猴前方太平县境绿野平畴,别呈一番景象,人们称为猴子望太平。

  【九龙瀑】

  在黄山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为黄山最壮丽的瀑布。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出丞相源,悬在于仞青壁之上,飞流九折而下,一折一潭,瀑折为九,故名九龙瀑,潭储亦九,故亦名九龙潭。大雨之后,飞瀑宛如九条白龙,腾空起舞,气势磅礴,堪与庐山飞瀑比美,古人有诗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

  【清凉台】

  原名法台。为黄山九台之首,在狮子峰腰部。海拔1.700余米,是黄山后山观云海和日出的最佳处。台突出在三面临空的危岩上,周置栏杆,游人凭栏远眺:台下是峰云绝妙的后海,台侧有破石、扇子等古老奇松,附近有望仙台、猴子观海、猪八戒吃西瓜等著名风景。台旁山岩上“清凉世界”、“天然图画”等题刻,笔力苍劲。

  【百丈瀑】

  在黄山青潭、紫云峰之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故名。枯水季节涓涓细流,如轻纱缥缈,称百丈泉,泉上为布水源,下为百丈潭。大雨初晴,当山风将飞流吹离岩壁,好象无数条洁白绸带在空中舞动,美妙多姿,观者赞不绝口。近有百丈合,台上观瀑最佳,台前建有观瀑亭,越南胡志明为亭手书题额。

  【人字瀑】

  古名飞雨泉。在黄山紫云、朱砂两峰间。危岩百丈,石挺岩腹,清泉分左右走壁了泻,成“人”字形飞瀑,声震如雷。1965年董必武游此,得句云:“晴望诸奇峰,雨看两飞瀑,黄山当吾前,晴雨皆悦目。”瀑床间岩石凿有云梯般磴道,名罗汉级,古人由此登山。

  【铁线潭】

  又名赤线潭,在黄山西北部,石鼓峰下,丹霞与狮子两蜂之间,是黄山二十潭中最深幽者,相传黄帝在此探玄珠,故又名神龙宫。

  【五龙潭】

  在黄山北部松谷溪中,青龙、乌龙、黄龙、白龙、油潭,总称五龙潭。五潭深浅不同,水色各异:青龙翠,乌龙黝,黄龙橙、油潭绿。乌龙潭岩两侧刻有巨大的“龙”、“虎”二字和乌龙将军像,北岸石凹如锅,俗称油锅。油潭岸南壁崖横迭,形似油榨,油潭岸北有石如瓮,名曰油缸。油锅、油缸、油榨齐备,天然巧合。

  【翡翠池】

  亦称古油潭。在黄山北部芙蓉、枕头两峰间。夹岸山岩及上下两巨石天然成池,池深约10米,长约15米,宽约8米。瀑布搅动池水,山光云影投入池面,摇曳闪烁。池水碧如翡翠,故名翡翠池。

  【神仙洞】

  又名仙人洞。在黄山东北轩辕峰。洞为嵌在峰上石窟,深17米,宽约3米,前高2米,后高7米。洞额刻“简戳洞天”四字,相传为容成子所题。因原奉观音大士像,故又名大士洞;洞外悬崖陡壁,洞内有一小池,终年不枯,名流杯泉;后壁有小洞一,人不能入,有风习习:前额又有一小洞,名曰天眼。游人缘石级攀入此洞,仰观诸山云景,俯听鸟语溪声,如入仙境。

  【慈光阁】

  在黄山南部朱砂峰下。古称朱砂庵。明嘉靖间,玄阳道士居此,题额“步云亭”。明万历三十四年普门僧来此,改法海禅院。神宗敕封“护国慈光寺”,皇太后赐以佛经、佛像、袈裟、锡杖、钵盂等物,盛极一时。清新安画派创始人浙江和尚(弘仁)和国画大师石涛均曾居此。原址尚存部分楼房,解放后建为宾馆。1965年,董必武手书题额“慈光阁”。四周群山环抱,茂林修竹相掩,十分幽静。有千僧灶、法眼泉、披云桥诸名胜。

  【华山寺】

  在黄山南部老人峰与朱砂峰之间,海拔1,340米。因寺处前山温泉区登天都、玉屏两峰路途之半,故名。原寺已圮,1957年重建,有刘伯承所题匾额。上、下山游人多在此憩息、观赏风光。站立寺前,可望天都峰老鹰抓鸡、金鸡叫天门诸巧石,寺旁有空中间天鸡摩崖石刻。

  【玉屏楼】

  在黄山天都、莲花两峰间。海拔1.680米,为温泉区至北海必经之道。背靠玉屏峰,前拱文殊台,左有狮石,右有象石,势若守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普门和尚攀涉至此。他在代州时梦文殊菩萨端坐石合情景,与此境恰合,遂辟径构屋,名文殊院,悬文殊像。院左侧下方有文殊池(今名天池),前有一线天、文殊洞,西有立雪台;狮石前有迎客松,象石前有送客松;仁立于此,可望天都、莲花以及东海、黄海、后海诸峰,风光奇美。《徐霞客游记》称此是“黄山绝胜处!”民谣“不到文殊院,不见黄山面”。1952年院毁于火,1955年在旧址上建成500平方米的一座宾馆,名五屏楼。楼东石壁有朱德题“风景如画”四字刻石和刘伯承《与皖南抗日诸老同志游黄山》诗刻。

  【云谷寺】

  在黄山钵盂峰下。古称掷体禅院,海拔890米。南宋右丞相程元风曾在此读书,故又名丞相源。这一带山峦重迭,溪谷蜿蜒,云雾吞吐,明万历间改名云谷寺。寺周群峰环绕,翠竹如海,苍松巧石,黄杉、茶树,处处入画。南面人口的路旁、溪岸,石刻如林。今寺已不存,旧址上盖有宾馆,自东路登山者在此小憩,可远眺变幻风云奇景,品尝黄山毛峰名茶。

  【松谷庵】

  在黄山北部叠障峰下,原名松谷草堂,又称松谷禅林。初为宋宝枯年间道士张尹甫隐居处,明宣德间重建,更今名。庵前翠竹如海,诸潭(青龙、白龙、乌龙、黄龙)分布其间,环境宁静,风景清幽,出产松谷雨前茶,芬香浓郁,享有盛名。

  【翠微寺】

  在黄山翠微峰下。创建于唐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寺后有翠微峰,峰上有翠微洞。寺左有青牛溪,附近有探水石、袈裟地等。今为游人自焦村去松谷庵的中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