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





  【万石岩】

  又名万石莲寺、毗连中岩(亦名鹧鸪岩)。在福建厦门市东郊狮山。晨雾茫茫,景色奥妙,有“狮山晓雾”之称。明代造,清康熙间施琅重建,殿堂精巧,亭台错落,处于万石丛中,故名。岩巅有“万笏朝天”石刻,岩下幽壑流泉,别有洞天,名小桃源。又有象鼻峰,雍正时李瞕所题。峰前即“锁云”石刻处,相传南明永历四年(1650年)郑成功诛杀郑联于此。岩麓万石岩水库周围建为植物园,有松杉园、标本楼、温室、荫棚、亭榭等园林建筑,山色湖光,引人入胜。1954年在水库前建厦门解放纪念碑和烈士陵园,花岗岩砌成,庄严肃穆,具有民族风格。碑上镌陈毅题“先烈雄风永镇海疆”八字,巍峨云表。

  【天界寺】

  在福建厦门市狮山万石岩之西醉仙岩。为清乾隆时月松和尚募化重建。昔日寺僧清晨撞钟,声闻遐迩,有“天界晓钟”之称。寺前浑然巨石掩覆成洞,洞中有泉名醴泉,有井曰仙井。还有问仙路、仙迹石、石棋局、仙浴盆等景。寺后顶峰,危崖削立,镌“天界”二字,其下有长啸洞,洞壁镌明万历年间平倭诸将题诗,其一曰:“偏师春尽渡澎湖,圣主初分海外符,鼙鼓数声雷乍发,舳舻百尺浪平铺。争传日下妖氛恶,那管天边逆旅孤,为道凯歌宜早唱,江南五月有莼鲈。”为江苏太仓人施德政所作,为明代抗御外来侵略者的资料。

  【太平岩】

  在福建厦门市东郊狮山主峰。岩前石凌四起,石洞隐伏,悬崖夹道,流水淙淙。曲径间有乾隆年间徐友铭题“海上云根”和侨商黄仲训题“眼中沧海”等石刻。过石刻,即“太平石笑”名胜所在,由四块巨石相迭而成,上两石一端贴合,一端张开,宛如开口在笑,颇为形肖。石上镌“石笑”两字,书法遒劲;还有古人题咏:“忽见石开口,不闻石有声,夜因吞月色,朝为吐云情;饮露千年饱,餐风一味清,太平真好景,长笑息兵征。”传石笑前面为郑成功读书处,其后即太平岩寺。寺内有海云洞、放生池,寺前木棉数株,古干参天,树龄已数百岁,又有乾隆时黄日纪题咏石刻。近年又加整修,并添设茶室,开辟盆景区,风光更加明媚。

  【白鹿洞】

  在福建厦门市区东北隅玉屏山南面。山多崩崖立石,幽岩邃壑,有六合洞、朝天洞和宛在洞;建有大观楼、衔山亭及佛殿僧舍。林木掩映,气象超逸,居高远眺,厦门风光尽收眼底。寺宇后堂古时供祀朱熹,在洞内泥塑白鹿,以纪念朱熹重兴江西白鹿书院事,故名白鹿洞。每当晨光熹微,洞中烟雾缥缈,因有“白鹿衔烟”之称。洞后有明末攻剿红夷摩崖石刻,一题“天启癸亥年十一月廿日广陵朱一冯以督师剿夷至”,一题“天启癸亥冬晋阳赵纾督征到此”,系明代军民抗御荷兰殖民者的实物史料。

  【陈化成墓】

  在福建厦门市郊金榜山麓。陈化成(1776—1842)字业章,号莲峰,福建同安人。清代爱国将领。行伍出身,后任参将、总兵、福建水师提督。道光二十年(1840年)调任江南提督。鸦片战争爆发后,在吴淞修炮台,训练士兵,积极备战。1842年6月,英舰进犯吴淞口,16日拂晓督部发炮击伤英舰多艘。后因两江总督牛鑑溃逃,东炮台陷落,英军夹攻西炮台,陈身负重伤仍率孤军奋战,与所部英勇战死。陈化成牺牲后,部下刘国标收藏其遗体,在嘉定县入殓,翌年农历九月十二日,葬于金榜山麓。墓碑题“皇清诰授振威将军赐谥忠愍陈公、浩封一品夫人德配曾夫人茔”。墓前有石狮、石华表。1963年和1974年重修,四周建石栏杆保护。

  【虎溪岩】

  在福建厦门市区东北隅玉屏山北面。岩下有溪,相传古时有虎栖于溪边石穴,故名。山亦因称虎溪山。山间岩石密布,秀峭鳞峋,占榕盘屈,万壑云根,一派天然佳景。明万历年间,休懋时在岩间辟洞,建棱层石室,亦名棱层洞,并题刻“棱层”、“摹天”于洞顶摩崖,字径数尺。岩壁间还有明何乔远、池显方,清黄日纪等名士题咏石刻。明清以后,虎溪岩寺宇屡经修建,颇具规模。寺原名玉屏,又以庐山东林寺有虎溪三笑故事,亦称东林寺,山门额题“海峤东林”。棱层洞朝东,最先看到月出,月光照在洞内罗汉和土虎之上,景色清幽,有“虎溪夜月”之称。

  【胡里山炮台】

  在福建厦门市东南胡里社海边。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会同总督题奏设炮捐募款筹建,继任提督杨歧珍董理并于二十二年建成。用乌樟树汁和石灰、糯米拌泥沙筑成,甚为坚固。前临大海,视野宽旷,隔海与屿仔尾炮台相为犄角,控制厦门港口,为海防要塞所在。墙堡雉堞兵舍保存完好,台前玉沙卷浪,四周树木蓊翳,荻苇萧疏,风景壮丽。炮台内存巨炮一尊,为德国克虏伯兵工厂造,炮口内径28厘米,炮身全长13.96米,全重59.888公斤,当年每尊造价约银五万两。

  【南普陀寺】

  在福建厦门市五老山下。五老山五峰并列,巍峨云汉,号称“五老凌霄”。始建于唐代,初名普照寺,五代时释清浩改建为泗洲院,宋重建复原名,元明以后历有兴废。清康熙年间,靖海将军施琅重建,改名南普陀,自是成为闽南佛教胜地。有前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等主要建筑。大悲殿建于石砌殿基上,原系木构,因毁于火,1930年用混凝土仿木构重建,作八角三层飞檐蹿角式,全以斗栱架迭而起,仰视藻井,颇为美观。大雄宝殿、藏经阁亦金碧辉煌,供奉三宝、千手观音等造像,妙相庄严,栩栩如生;藏经阁珍藏经典、宋钟等佛教文物。寺内保存碑记石刻,有乾隆御制碑,为有关台湾林爽文、庄大田起义的实物史料,还有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五老山上松竹苍翠,岩壑幽美,名山古刹,相得益彰。半山有太虚亭,登临远眺厦门港,山风海涛,风景壮丽。

  【洪济观日】

  洪济山在福建厦门市区东北。峭拔耸秀,为厦门岛最高处。山巅即云顶岩,旧名方广寺。绝顶旧有观日台,曙色熹微中,登临远眺,极目东海,紫霞苍雾间,一轮红日,喷薄而上,金光潋滟,渲映波涛,尽作胭脂色,洪济观日,蔚为奇观。岩中有留云洞、星石、龙门诸胜,寺宇已倾圮,仅存“天际”、“龙门”及明隆庆五年(1571年)刘存德题诗,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周凯、杨文琛、孙云鸿、吕世宜、叶化成同游时的题名等摩崖石刻。

  【厦门海堤】

  在福建厦门市高崎至集美、集美至杏林海上。高集海堤建于1953年,长2.212米,杏集海堤续建于1955年,长2.820米,总称厦门海堤。堤坝系抛石填海并用花岗岩石砌成,可以同时通行火车和汽车,还有人行道。跨海凌波,气势雄伟。海堤建成后,厦门遂成半岛,鹰厦铁路火车可直达市内。在高崎堤头,有朱德手书“移山填海”纪念碑。碑旁有观堤亭,可以观览“控海鼓东风,长堤御铁龙”的壮丽风光。

  【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

  在福建厦门市厦门大学集美楼。1926年9月4日至1927年1月16日鲁迅在厦大期间寓此。1952年在此设立厦门大学鲁迅纪念室。1956年宋庆龄、郭沫若先后为该室题词。1976年10月,为纪念鲁迅诞生九十五周年、逝世四十周年和到厦门大学任教五十周年,进行全面整修和充实,扩展后命名为“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正式对外展出。该馆共有五室,其中四室以六百多件文物和资料、照片,分别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在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各历史时期的战斗历程,其中在厦门部分是展出重点。—室即鲁迅故居。

  【演武亭、演武池遗址】

  在福建厦门市厦门大学内同安楼一带。演武场是郑成功演武练兵的大校场,演武亭为其中主要建筑。据史书记载,郑成功于明永历九年(1655年,一说永历十二年)命工官冯澄世在厦门港院东和澳仔岭之间的操场筑演武亭楼台,以便驻宿教练观兵。亭建成后,郑成功亲临督练,教授士兵演习阵法,并从中挑选将士,训练铁人(全身披挂铁甲的精锐武士)。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清兵攻厦门,郑经(成功之子)不支,退往台湾,临行遂将此亭焚毁。1954年曾在此遗址出土“练胆”石刻和“国姓瓶”等文物。演武池是郑成功操练水师的地方,在演武亭附近。今厦门大学西村附近尚存一小池,相传即演武池的一部分。

  【鼓浪屿】

  在福建厦门市西,中隔700多米的厦鼓海峡。全岛面积仅1.84平方公里。山上怪石嵯峨,迭成洞壑,洞内海风扑面,涛声如雷,故名。有莲花庵,明万历、清乾隆年间重修,庵旁巨石有明人题刻“鼓浪洞天”四大字,为厦门八景之一。岛上树木葱郁,四季长青,亭台楼阁,掩映错落,以海上花园或音乐岛驰名中外。有日光岩菽庄花园、海滨浴场等游览胜迹。

  【日光岩】

  一名晃岩,俗称龙头山。鼓浪屿的最高峰,高90米,山麓有日光寺,每当太阳初升,阳光正射到山石和寺内,故名。岩顶天风浩浩,极目远眺,浩瀚大海,波浪滔滔,厦门、鼓浪屿以及大担、二担、圭屿、青屿诸岛,尽收眼底。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此屯兵,操练水师,至今尚存山寨遗迹。山上有“日月俱悬”、“与日争光”、“光复台”、“闽海雄风”等石刻和蔡元培、蔡廷锴等人的题诗以及“鹭江龙窟”、“古避暑洞”诸胜景。1962年2月,在岩麓建立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纪念馆】

  在鼓浪屿日光岩北麓。建于1962年2月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纪念日。日光岩是郑氏屯兵之处,山上尚存当年山寨等遗迹。纪念馆除序言厅外,有七个陈列室,以实物、文献、照片、图表和美术作品介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历史,包括青少年时代、抗清活动、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开发台湾等内容。展品中有郑成功的画像、蟒袍(残片)、玉带、墨迹,当时的兵器、印章,所铸银币、石刻、墓志以及台湾地图、高山族画像等。还陈列董必武、沈钧儒、郭沫若等人题词多幅。郭沫若还为纪念馆书写馆匾和对联。

  【菽庄花园】

  在鼓浪屿日光岩南麓,毗邻港仔后海滨。园主林尔嘉,原系台湾富商,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携眷避居鼓浪屿,1913年秋始建此菽庄,为厦门名园之最。全园利用天然地形,借山藏海,巧为布局,分藏海、补山两部分。园门内有一短墙,挡住游人视线,故名藏海。右侧为谈瀛轩,其旁即海滨浴场,凭栏远眺,海上风光,一览无遗。向左经花圃,有壬秋阁,沿曲栏再行,有四十四曲桥,横跨海上,蜿蜒可抵山麓,是全园游览主线。桥上有观钓台、渡月亭、千波亭及海阔天空等迭石。风晨月夕,在此游憩,令人心旷神怕。自山麓招凉亭拾级而上,为补山园,园中有熙春亭、茅亭等。倚山建有十二洞天假山,洞室十二,形状各异而曲折互通,上下盘旋,俗称猴洞。尚有小板桥、亦爱吾庐等错落其间。解放后,园主将花园献作公园,经修葺,遍植花卉,四季如春,游人络绎不绝。

  【集美鳌园】

  在福建厦门市集美镇浔江之滨。原为鳌王宫,后毁于战火。集美镇是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乡。1950年,陈为纪念集美解放,开始兴建鳌园,历时四年始竣工。鳌园大门内是一长廊,两厢壁上石刻历史故事人物等浮雕,形象生动。园中央建有毛泽东手书“集美解放纪念碑”,高28米。碑座四周镌我国领导人和名流学者的对联、题词,以及工农业生产、文教卫生、动植物等浮雕,还有古代敦煌艺术的仿制品,蔚为博物大观。碑前有一座民族形式的亭子,典雅古朴。碑南是陈嘉庚墓,封顶石砌,四周浮雕多幅,介绍其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