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县仙游县





  【宁海桥】

  在福建莆田县桥兜村,距县城15公里。连接莆田南北洋平原交通,其地古称宁海,故名。桥建于莆田第一大溪--木兰溪奔流兴化湾入海处,洪涛巨浪,泥沙滚滚,自元元统二年(1334年)至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三百多年间,六建六圮。现桥是雍正十年(1732年)第七次所建,历时十五年。为石梁式,继承宋代桥梁传统,长225.7米,宽5.8米,有船形墩十四座,高10余米,分水十五孔,桥面用七十五块长13米、厚1.2米的巨石敷设。两旁有扶栏,望柱头浮雕姿态不一、线条简朴的狮子。桥中段两侧置方形小佛塔两座。桥南北原有高约3米的明代石刻武士像四尊,戴盔披甲,手执长剑,威武庄严,今只存两尊。另两尊为1983年复原刻造。从桥上观日出,万道金光直投桥下,犹如金龙逐浪闪光,仪态万千,誉为“宁海初日”,1982年距桥面1米余处扩铺公路桥面,从此,汽车可由桥上通过。

  【夹■草堂和夹■墓】

  夹■草堂在福建莆田县新县乡夹■山上。是宋代著名学者郑樵读书著述的故址。大门上镌“草堂古迹”四字,阶前石刻槛联“千年小磨修史笔,四山长护著书堂”。草堂周围林木葱郁,巨石屹屹,岩泉潺潺,有洗砚池、观星台、晒书石等遗迹。郑樵(1104-1162)字渔仲,人称夹■先生,福建莆田人。十六岁起结茅夹深山,刻苦攻读。著作八十余部,其中《通志》二百卷,被誉为我国古代文献三通之一。死后,原葬越王山麓,乾道年间邑人陈俊卿将其迁葬距夹深山10公里的白沙。坟堆为三合土筑造,清代重修,墓碑刻楷书:“宋枢密院编修夹■郑先生之墓”。附近的白沙街旁,建有墓碑亭,竖有宋代墓道碑和清代重修碑记。

  【湄州妈祖庙】

  在福建莆田县湄州岛上,把海神林默。相传林默为五代时人,生前经常在岛上救助海难船舶和百姓,死后,人感其德,称为神姑。宋时被封圣妃、天妃。清施琅进军台湾,奏称获其神助,加封天后,庙宇遍及各地海口埠岸和东南亚等国。循州妈祖庙创建于北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明洪武七年(1374年)增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扩建钟鼓楼、梳妆楼等,规模宏伟壮观。庙宇前临大海,潮汐吞吐,激响回音,素有“循屿潮音”之誉,是莆田著名的游览观光胜地。

  【九鲤湖】

  在福建仙游县城东北约13公里的万山之巅。是个秀丽的天然湖。相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仙在此骑鲤升天,故名。湖的四周,林木葱茏,千岩竟秀,怪石嵯峨,瀑■泱泱,兼具林泉水石之胜,而以水景为最。瀑布有雷轰、玉柱、珠帘、石门、瀑布、将军、棋盘、飞风、五星等九深。雷轰是第一■,岩水奔腾猛泻湖中,崩淘怒号,涛泼沫飞,喷成茫茫白雨,直若天风猛啸,迅雷震撼。自此向前,登悬崖上的观瀑亭,可见一派银涛,悬空而下,深不见底,恍若银龙飞舞,又若彩练闪光,此即瀑布■,亦称第二■。离此数百步,则是第三■,名珠帘,巨瀑自天倾泻,势若万马奔腾,散沫飞珠,宛若一幅珠帘。崖旁有明王敬美题刻“九潦中最佳处”等字。从珠帘■往下,在两峰夹峙中,有对晶莹绚耀的瀑布,飞奔直下千仞深潭。此即明徐霞客游九鲤湖时称为“峻壁环锁,瀑流交映,集奇撮胜,惟此为最”的第四■,亦即玉柱■。以上四■是九鲤湖的最佳胜景。

  【三会寺】

  在福建仙游县城西5公里龙山下。相传古时有三龙相会于此,故名。据县志记载,寺创建于隋大业年间,唐大中时曾辖寺庵八十六座,僧众达五百人。现存寺院为明末清初重修,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法堂僧舍等建筑,规模宏伟。大雄宝殿的梁柱斗■,基本上保持明代风格。寺内古井和石槽是宋崇宁三年(1104年)遗物,钟搂上的铜钟为元大德九年(1305年)所铸。现已整修,院貌焕然一新。车道可直达寺侧。

  【天中万寿塔】

  在福建仙游县枫亭塔斗山上。据县志记载,建于北宋嘉枯四年(1059年),系蔡襄修建洛阳万安桥时,“以其余石造此,由海运至”。远观一山突起平畴之上,塔立巅顶,做然凌空,云霞镣绕,宛若伸手可摘星斗,故又名摘斗塔。高约10米,四角五层,二至五层分别镌刻双龙、莲花、海浪等图案和如来、韦驮等佛像,造型庄重,刻工精致。塔下风光绮丽,四时游人不绝。

  【东门石坊】

  在福建仙游县城关东门外。清道光五年(1825年)创建,历时三十年始成。是八闽雕刻艺术最精美的石坊。坊高约5丈,三间五楼。顶端日照建极,双龙朝天,两旁彩革■飞,仿古代宫殿式建筑。坊顶之下递分为三层。最上层正中嵌着玉音碑座,左右翼以飞龙绕柱。中层是御赐的“乐善好施”横额,其下浮雕一组历史人物画,两旁置设两座玲珑精巧的小坊亭,雅观别致。下层是建坊者陈天高父子题名匾(陈氏系烟叶巨商,输货权门,奉旨建坊)。匾下的飞龙拱座展接着舞凤、金鳌、麒麟、莲花等刻幅。坊柱四周拱以石栏。全坊上下间架有致,搭配均衡匀称。刻画不论是人物、花卉、鸟兽等,处处注意刚健与柔和的融会,行止与神态的协调。大如飞龙腾舞,麒麟跃步,小如花萼初吐,鬓影衫痕,皆显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前清学政乌利布过此时,誉为“天下第一”。

  【龙华双塔】

  在福建仙游县七里山的东南麓。据《龙华寺志》载,寺建于隋大业年间。传当时有双龙口衔白莲花,自天而降,献于殿前,故名龙华寺。北宋大观年间,郭勇为其母七旬寿庆,在寺东侧建造一塔,其母八旬大庆时,在寺西侧又建一塔,合称龙华双塔。现寺已废,而塔自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重修迄今,仍巍然屹立。双塔石构,五层八角形,高30余米。构造特殊,底层用不规则的石块堆筑,各层回廊狭窄,只容个人侧身而过,颇为惊险。登临俯览,方圆20里,则妖饶江山,如画风光,尽收眼底。

  【麦斜岩】

  在福建仙游县石所山上。海拔1,000余米,是该县第二胜景。号称小武夷山,以石奇洞多而著名。岩脚有座山门亭,右侧耸立百初巨石铁衣峰,称为护岩铁衣将军;左侧涌地而起一峰,上刻元世祖手书“樵谷山”三个大字。据传六百多年前,有林壁卿(樵谷)其人,不肯仕元,隐居在此,世祖尊其志,乃手书赐之。岩上怪石奇观万状,有的象虎豹雄踞,有的象雄鹰展翅。特别是溪东有两石如龟,一只昂首朝天,一只张开大口,俯首下视。由此前进,峰回路转,树木郁葱,有洞名玉泉岩,长约百多米,冬季水枯时可以通行。附近有梅花洞、环竹洞诸景。岩顶最高峰处,有巨石如铜钟,每当风雨之际,发出清脆响声。1929-1930年,邓子恢在此组织成立中国工农红军108团,点燃起仙游革命武装斗争的烈火。

  【蔡襄墓】

  在福建仙游县枫亭锦岭。墓由坟堆、石埕和华表两柱构成,占地60平方米。蔡襄(1012-1067)字君漠,仙游人,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历任漳州军事判官、福建转运使、枢密院直字士和开封、福州、泉州等地郡守。任福州、泉州郡守时,建造洛阳桥:兴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其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莆并称宋代四大名家,“飞白”草书尤负盛名。解放后,墓已整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