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石】
又名兔石。在福建东山县城峋嵝山东麓。巨石临海,高4.37米,宽4.57米,长4.69米,重约200吨,状似玉兔蹲伏石磐上,底部呈圆弧形,贴石磐处,尖端仅数寸,悬空斜立,狂风吹来,摇动不定,故名风动石。一人仰卧,翘足蹬推,石身晃动,危危欲坠,蔚为奇观。为福建省东山岛八大胜景之一。
【水寨大山】
亦名九仙山,俗称九仙顶。在福建东山岛城关镇署后。戚继光、郑成功均曾先后屯兵于此,有郑成功水操台,训练水师和造船以及万军井等遗址。此山临海起凸,雄踞铜山湾隘口。山上巨石垒叠,榕树盘根覆盖,百级石阶蜿蜒曲砌,拾级攀登,有一石洞,曰“铜山石室”。容座数十人,冬暖夏凉,恬静怡神。沿洞后石窦至瑶台仙峤,四周礁屿环绕,渔舟泛映于碧水净澜之中,饶有诗情画意。
【石斋】
在福建东山岛东门屿上。有二洞,一为云山石室,即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少年时读书处。清巡抚潘思渠在此竖立牌坊,旁有对联云:“仰止高山已表儒林首出,溯游学海群推道岸先登。”对面一洞,有巨石状如雄鹰,称鹰石洞,为黄道周卧室,上镌“石斋”二字于洞上。《明史》云:“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道周自动坐卧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屿上有文峰塔,一名东门屿石塔,明嘉靖五年(1526年)建。七层,高32米,座围14米,为附近海区航行标志。
【关帝庙】
亦名武庙。在福建东山县城峋嵝山东麓。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多次重修。庙依山而筑,规模壮观,远望似苍龙舞海。庙门宫殿式,用六根石柱斗栱构成,数百年来历经台风、地震,迄无损坏。庙中木雕石刻,工艺精致。庙右为黄道周出生处,称石斋故里;左有钓鳌台、风动石、石僧拜塔、虎崆滴玉等名胜,摩崖石刻亦多。
【龙潭】
又名漫潭,亦称九龙潭。在福建华安县潭口火车站附近。相传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有九龙昼戏于此,故名。据《漳州府志》载:“两山如壁,流十余里,漫而不湍,渊而不测,梁时,尤跃即其处。”左岸断岩上,刻有“中流砥柱”四字。宋代名人赵玳农亦在石上镌刻“断石渔灯引人入胜”句。左岸一岩如佛,人称观音石,上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又有一巨岩雄峙潭边,上刻“九龙戏江处”,为明举人赵德懋所题。潭中还有纱帽石、石蟾蜍、石棺材、龙舌等奇岩怪石。潭两岸青山迤逦,草木荟蔚,潭面江风习习,水缓波微,景色宜人。
【仙字潭摩崖石刻】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图像文字石刻。在福建华安县汰溪中游峭壁上,距漳州市西北34公里。石刻共六处,除一处正书为后人所刻外,其他五处共二十字近似商周象形文字,深奥难释。迄今对其文字考证不一:一说是吴越文,系属商周金文系统,是古代番族、吴族、越族之间一次历史战争的纪功石刻。一说为舍族先民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