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
又名仙人桥。在江西彭泽县西南、龙宫洞洞门之外。一石屹立,高悬数丈,气势宏伟,宛如一座巨大门楼,为龙宫洞镇关把守,是天然地下艺术宫殿龙宫洞必经之门,故名龙门。远眺如卧象,山前中空部似象鼻;近望象单孔巨形大拱桥,又如一座绿色的大石门楼,门沿松树灌木丛生,绿意盎然。更有一溪清流从龙门中穿岩击石,点缀龙门风光。
【龙宫洞】
在江西彭泽县城西南36公里处。是近年发现的天然溶洞,其景有如传说中的东海龙宫,全长2.700米。洞中大量钟乳石、石幔、石笋,形状奇特,别有谐趣。前厅三尊白须飘胸凸额头的海寿星笑脸迎宾;厅后莲花池碧永清盈,形同莲衣盛开。过甬道到东宫,钟乳石千姿百态。前行至西宫,一石笋和洞顶石乳紧密衔接,柱上花纹密布,顶天立地似《西游记》中的定海神针,下压一石龟。西壁深涧形似海船,虾兵蟹将正乘船出巡,东壁顶上有楼台亭阁,如龙女列队静候娘娘出宫。鼓乐厅的石钟乳形同大瀑布,细看则由数百片钟乳石组成,逐一击之音响不同,宛如龙宫奏乐。另有一塔,塔身花纹密布,塔底冰柱悬挂,巍峨雄伟,晶莹碧透。远离洞口1,100余米的正宫,长80米,宽70米,高60米。宫顶钟乳垂似宫灯,壁上如画似雕,天然地毯上层层细纹非人工所能为。中央龙王宝座,左有擎天柱,右有石鼓、石炉,可与桂林七星岩媲美。
【玉壶洞】
在江西彭泽县龙宫洞附近。洞深口大,进洞如入厅堂。厅堂两侧各有一个厢洞。右为水洞,一条清溪从水洞中潺潺流出,内有龙潭长200米,可似行船。水洞内有一座形若大钟的钟乳石,水击声若奏乐章。左为旱洞,前行可见商钟乳石,如宫灯倒垂,宫灯下有一巨大的钟乳石柱,形同观音菩萨打坐的莲花台,台上有天然阶梯,上面可容十余人。洞顶石钟乳如吊钟、石花、石灵芝等,洞壁似浮雕壁画,在灯光下璀灿夺目。洞壁有石刻古诗两首,一为:“洞前流水碧如苔,洞口桃花拂面开,转头望断意不断,长啸一声须再来。”一为:“十里扶筇秉烛游,信知仙洞异风流。我来不忍回头去,恐坠西山红日头。”生动地形容了玉壶洞的美景。
【仙真岩】
在江西彭泽县的龙宫洞与玉壶洞之间。面朝象山,地处狮山,狮象把守,妙趣横生。岩洞内有仙坛庙宇、莲花缸、石碑、钟乳奇石。洞口如雄狮张口,洞外陡壁数丈,风景十分优美。古诗云:“放脚呼风到仙崖,苍苔踏破洞中天,挥毫醉杂元晖酒,我欲云端抱月眠。”仙真岩风景奇特,美妙异常,与龙宫洞、玉壶洞及龙门相映生辉。
【石钟山】
在江西湖口县鄱阳湖入江之口,长江之南岸。南为上石钟山,北即下石钟山,两山对峙,耸立在鄱阳湖和长江汇合处,合称双钟石。两山均为石质。石钟山之名,《水经注》就有记载:“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其名称来历,说法不一。北魏郦道元认为山下深潭,风吹浪击石,声若洪钟,故名。唐李渤则在深潭上发现两块石头,北面的击之声清脆而高亢,南面的声厚重而模糊,山名由此而来。宋苏轼与长子苏迈泛舟石钟山考察后,写下《石钟山记》,以声定名。清代则有人认为石钟山上锐下宽,如钟覆地,以形定名。石钟山地形高耸,陡削峥嵘,因控扼江湖,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号称“江湖锁钥”,自古为军事要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仍有太平天国遗垒。凭栏远眺,匡庐五老峰,如拱如揖。鄱湖、长江,烟波浩渺。湖光山色,风景宜人。山上从唐代起就有建筑,几经兴废。现存半山亭、怀苏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亭、钟石、报慈禅林、太平遗垒、浣香别墅、太平楼等,均为清代重建。
【鞋山】
又称大孤山、大姑山。在江西湖口县东南鄱阳湖中。为第四纪冰川期形成的大石岛。因状如鞋,故名。海拔90.4米,周长百余米。西南系湖水入口的要道婴子口,东南群山起伏,西面匡庐崛起,北扼湖口,南镇鄱湖,为历代战略要地。三国时,周瑜守柴桑(今九江),在此练水军。南朝宋武帝布阵破卢循。明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鞋山常旌旗濯日。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谋反,都御史王守仁在此督兵破阵。太平军也曾在此大破湘军水师。鞋山四面临水;一峰耸立,陡峭峥嵘,秀丽奇特,以清幽著称。匡庐山色,鄱湖水光,尽入眼帘,酷暑清风消热,如入蓬莱仙岛。相传古时有一渔夫胡春,与天上瑶池玉女大姑在湖上相遇后互爱成婚,被鱼霸盛泰得知,垂涎大姑而不得,玉帝点天兵带走大姑时,盛泰乘机抓胡春,被大姑从空中丢下一只绣花鞋,压住盛泰一伙,绣花鞋便成了鞋山。
【点将台】
在江西星子县城内。相传是三国时周瑜操练水军的点将指挥之处。台高约7米,为花岗石砌成,台下有扶门通道,台上建有双层房檐木结构城楼。现存建筑,属清代维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