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单县聊城市





  【马刨泉】

  在山东梁山县北昆山上。传周穆王游猎于此,为寇所困,苦无水,马咆哮刨地得泉,因名。山亦名困山(后改昆山)。泉出山岩罅隙中,隐于松柏浓荫间,水流潺不潺潺终年不断。汇集为池,清澈见底,金翅鲤鱼翔游池中。泉西北20米处有明万历七年(1579年)所建月岩寺,大殿三间,石墙围绕。殿前存明清古碑三幢。殿后有清光绪八年(1882年)增建的双层月岩阁。泉西北山壁间有唐代开凿的石窟寺,内有石雕立体佛像三尊。后人结石为庙于窟顶,壁上浮雕石像五尊,俗称庙上庙。

  【梁山】

  古名良山。汉文帝子梁孝王曾围猎于此,死后葬山麓,遂易名梁山。在山东梁山县南,黄河蜿蜒于西,京杭运河流经其东,北濒东平湖,南为平原。除主峰虎头峰、雪山峰、青尤山、郝山头外,有七支脉,最高处海拔197米。山势险峻,峡谷深邃,唐未时黄河溃决,周成大泽,广八百里,即古“梁山泊”。相传北宋末年宋江领导农民起义曾在此扎寨,抗拒官军。因《水符传》一书行世,遂驰名遐迩。山上及附近地区遍布水符故事遗迹。虎头峰有“宋江寨”,巨石垒成寨墙两层,断续可见。寨中央有“聚义厅”遗址,厅旁巨石突起,上有石窝,传为起义军树立“替天行道”杏黄旗的旗杆石。迤西有盆底式石坑,名“蓄水池”。寨北虎头峰与雪山峰之间山口名“黑风口’,两侧悬崖峭壁,深谷绝洞,乃通宋江寨咽喉。传为李逵在此把关,每循盘陀马道下山,至杏花村王林酒店炊酒。近年新雕李逵手持大斧塑像于此。宋江寨东北有小平山,山顶平坦宽敞,为起义军演武场。山阴有后集镇,为起义军内眷居住的“后寨”,寨西一带有一平坦石坡,为起义军的“晒粉场”。山东南麓有明代抗倭僧人西竺和尚墓塔及唐代莲台寺遗址,精雕佛像犹存。此间果木成林,春日梨花盛开,一片雪海,人称“雪花蓬台”。

  【棘梁山】

  在山东粱山县北。宋以来历代在此设巡检司,又名司里山。

  海拔105米。濒临东平湖,烟波浩渺,山色秀丽。传为《水浒》故事中晁盖起义初期的根据地,与粱山南北遥望。山上有聚义厅、演武场、旗杆石等遗迹。登山唯西南崎岖小路可通,原有石磴四十九级,称“云梯”,残迹可见。路北凿石为仙人洞,传为黑旋风李逵把关哨所。山顶千佛崖镌坐佛像,高12米,两旁各有一僧侍立。崖两侧佛像近五百尊,大小不同,姿态各异,多为唐宋石刻,间有明清雕刻,线条清晰,形象逼真,造型生动。山东侧有宋代摩崖篆刻佛经,字迹可辨。

  【司里山】

  见“棘梁山”。

  【腊山】

  又名岱峰。在山东粱山县北。东临东平湖,海拔258米。山势奇特,怪石突兀,翠柏苍松,或横生绝壁,或倒挂岩隙。寺庙、殿宇,依山势而建,簇拥而上。山西北有一天然石洞,名“老虎洞”,高2米,广20平方米,可容数十人。四周古木参天,虬枝盘曲,遮闭洞口,险幢异常。洞下菩萨庙,为明代始建,清乾隆间重修,大殿及东西配房备三间,院内甃石为井,泉水清洌甘美。洞上偏东有清乾隆间修建的奶奶庙,顺山势坐南朝北,石砌殿堂,庙前石栏围绕。登临此处,可俯瞰全山,远眺东平湖,烟波浩渺,仿佛八百年前水泊旧观。山北麓有清雍正间所建的镇会厅和戏梭。山崖绝壁上,摩崖镌刻“阿南屏翰”、“气象万千”等大字和历代名人题咏。

  【百狮坊·百寿坊】

  百狮坊一名张家牌坊。在山东单县城内。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建。因夹柱精雕百个石狮得名。高14米,宽9米,四柱三间,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全部石砌。坊座八根夹柱透雕群狮八组。大狮子狞猛峥嵘,小狮子环绕戏耍。每根夹柱前、左、右三面均浮雕松狮图。狮子蹦跳翻滚,争戏绣球,古松苍劲,绕以云烟。四住和坊额上透雕云龙。其他部位也透雕或浮雕云龙旋舞、珍禽异兽、花卉图案。通体结构严谨,气势雄伟,雕刻精细,玲珑剔透。坊西南约百未有百寿坊,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翰林院孔目朱叔琪妾孔氏建造,规模、形制、雕刻技法与百狮坊基本相同。坊上浮雕不同书体的“寿”字百。两坊遥遥相对。

  【山映馆】

  在山东聊城市东关古运河西岸。明清时代聊城地处南北要冲,交通便利,商贸云集。清乾隆八年(1743年)山陕商人集资兴建会馆,总建筑面积3.311平方米,殿阁堂楼一百六十余间,画栋雕梁,飞檐挑角,金碧辉煌。系神庙、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山门三间,东向,牌坊式门楼,绿琉璃瓦覆顶,如意斗栱承托,砖砌垂花门罩,两边八字影壁,玲珑美观。门内前部为戏楼,两层飞檐,前后左右各出歇山,上层飞檐共十个翼角,正面石刻匾额题“岑楼凝霞”四字。两旁有钟鼓楼,重檐十字脊,展翅高耸。后部主殿三座并列,原供关帝、文昌、火神、财神、水神。殿后建春秋阁和左右两配房,阉旁夹筑望楼。前后两部簇拥搭配,楼阁相望。照壁、折壁、廊柱、檐柱、柱础、木坊均线雕、浮雕、透雕人物、花鸟、兽头、图案,造型生动。戏楼内壁还留有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至1919年在此演出的戏班艺人题壁及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一百二十多个传统剧目。此馆对研究清代建筑、雕刻乃至地方戏曲。均有一定价值。

  【光岳楼】

  在山东聊城市旧城中心。明洪武七年(1374年),为“远眺料敌与严更漏”,以修城余料建,名余木楼或鼓楼。东昌府在聊城设治所后,又称东昌楼。弘治九年(1496年),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之意,遂易今名。楼台基为砖石结构,高9米,占地1,238平方米。上部为木构,楼四层五间,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并有回廊相通,表现了宋元向明清建筑过渡的风格。通高33米,高搂崔巍,冲汉凌霄,为聊城的象征。楼存清康熙帝御笔“神光钟瑛”碑、乾隆帝诗刻、历次重修碑记和嵌壁石刻二十块。1938年,国民党爱国将领范筑先为抗击日本侵略军,曾设巷战指挥部于此。解放后,多次进行维修。1974年为纪念建梭六百年,郭沫若新书“光岳楼”匾额悬于楼上,丰子恺撰书楹联云:“光前垂后劳动人民智慧无极;岳峻楼高强大祖国文物永昌。”登楼远眺,鲁西北平野无垠,黄河苍茫接天,层峦迭嶂,景色壮阔。

  【聊城铁塔】

  在山东聊城市东关原隆兴寺内。据塔座石雕风格推断,建筑年代约在宋、金之际。解放前年久失修,大部倾纪,仅存底部五层。1973年从地下挖掘出历年坠毁的塔身及塔顶,整修复原。共十三层,高15.8米。塔基为莲花形石座,平面面积10.16平方米。腰部浮雕力士、龙凤、乌鲁和乐舞人物等精美图案,下部四角设琴腿式石座。塔身为生铁铸造,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每层八面飞檐,斗栱承托,并铸成门窗、瓦垅、栏杆等装饰,玲珑剔透,精巧细致。第一层中径1.53米,逐层收分,层次清晰,雄高挺秀,耸立烟树环合的古运河畔。